



【摘要】目的 探究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島功能及不良母嬰結局的影響,為今后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州縣人民醫院診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行運動控制飲食療法,研究組患者給予運動控制飲食聯合門冬胰島素,均治療至胎兒分娩。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臨床療效,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血糖、胰島功能指標,不良母嬰結局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不良母嬰結局總發生率更低;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血糖指標及胰島功能指標均降低,研究組均更低(均Plt;0.05)。結論 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療效顯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還能夠調節胰島素功能,有利于改善母嬰結局。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 ; 門冬胰島素 ; 血糖 ; 妊娠結局 ; 胰島功能 ; 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24.0052.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4.016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內首次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持續高血糖可以導致胎兒畸形、流產、早產等嚴重后果。所以,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控糖治療是極其重要的。運動控制飲食療法是臨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飲食結構的改善,控制每日的攝入量,在不增加患者體質量前提下為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此達到控糖效果[1]。但運動控制飲食療法需要長期堅持,改變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且患者的運動耐受力不同,無法使患者夠接受同樣強度的運動量,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聯合藥物治療。門冬胰島素屬于超短效重組人胰島素類,與人體胰島素的生物活性和分子結構相似,通過皮下注射與人體的脂肪、肌細胞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可提高葡萄糖的吸收率,使患者血糖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可控制病情發展[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為臨床今后治療該疾病提供理論基礎,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全州縣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診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臨床資料,按不同治療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年齡24~34歲,平均(27.72±1.92)歲;孕周21~37周,平均(26.34±0.17)周;病程2~6個月,平均(3.89±1.14)個月。研究組(50例)患者中年齡22~35歲,平均(27.16±1.26)歲;孕周21~38周,平均(26.81±0.26)周;病程2~7個月,平均(3.99±1.26)個月。比較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①與《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 [4]中的標準相符;②糖耐量檢驗存在兩項異常;③對門冬胰島素無過敏現象。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器官及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②意識障礙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③存在胰島素治療禁忌證,如胰島素過敏或嚴重的胰島素抵抗;④胎盤前置、胎盤早剝等并發癥。本研究已經全州縣人民醫院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運動控制飲食療法。鼓勵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干預:可選擇步行,晚餐后1 h后開始,速度100~200步/min,40 min/次,1次/d,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步速、頻率。但要注意步行須有家屬陪同,以確保安全,在步行時可攜帶預防低血糖的食物,如餅干、糖果等。根據患者身高、體質量及活動水平,計算每天的總能量攝入量。通常為25~30 kJ/(kg·d)。其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以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燕麥片、糙米等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為主,占總能量45%~65%;脂肪攝入: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占總能量的25%~35%;蛋白質攝入:以瘦肉、魚、豆類等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占總能量的15%~25%。研究組患者在運動控制飲食療法基礎上,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73,規格:3 mL∶300 U/支],給予0.3~0.4 U/(kg·d)的初始劑量,然后根據患者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控制目標:空腹血糖3.3~5.3 mmol/L,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兩組均持續治療至胎兒分娩。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治療2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趨于正常數值)、有效(治療2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幅度gt;50%)、無效(治療2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幅度≤ 50%)。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4]。②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血糖水平。分別采集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2 mL餐后2 h靜脈血,3 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血糖儀(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162220048,型號:親智)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③胰島功能。血液采集、制備方法同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空腹血糖/22.5×空腹胰島素。④不良母嬰結局。統計不良母嬰結局(早產、流產、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個月后,與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78.00%)相比,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7.00%)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均降低,研究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指標降低,研究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母嬰結局比較 與對照組不良母嬰結局總發生率(22.00%)相比,研究組不良母嬰結局總發生率(6.0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間由于胎盤分泌的激素和胰島素抵抗等因素,導致血糖水平升高,進而對母嬰健康造成危害。通常認為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與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過高有關,但具體發病機制未明確,有研究顯示,若患者控糖不佳,會影響正常分娩[5]。運動控制飲食療法是通過調整飲食和增加運動量來控制患者的血糖,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葡萄糖利用率,使血糖下降;而飲食調整則可以通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來調節血糖的穩定,但部分患者單純使用運動控制飲食療法治療后血糖仍未達標,治療效果不理想,還是需要聯合胰島素[6]。
門冬胰島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主要基于其速效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門冬胰島素可取代人體胰島素β鏈的第28位氨基酸,是目前臨床使用較多的短效胰島類似物[7]。隨著孕周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內各種激素水平會發生改變,增加機體胰島素負荷,拮抗胰島素分泌[8]。門冬胰島素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可被人體迅速吸收,以脂肪為渠道,將其與肌細胞胰島素受體相結合,可快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藥代動力學,對胰島素的分泌進行調節[9-10]。運動控制飲食療法可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合理運動能夠促進骨骼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會消耗脂肪細胞,使機體脂肪因子水平降低,從而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功能。本研究統計了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與胰島功能的相關數據,結果發現,相比對照組,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更低,提示門冬胰島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可調節胰島素功能,促進病情恢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會增加胰島素抵抗,主要由于妊娠后胎盤分泌激素的作用,而胰腺分泌胰島素增加量有限,當患者胰島功能不足時,血糖會升高,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嚴重影響母嬰安全,不利于患者順利分娩[11-12]。因此,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需及時控制血糖。門冬胰島素通過門冬胰島素分子,可將肌肉與脂肪細胞上胰島素受體相結合,同時會對肝臟釋放出來的葡萄糖途徑進行阻斷,由此降低血糖水平,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處于穩定狀態,對母嬰結局起到積極影響[13-14]。與運動控制飲食療法相結合,通過針對性飲食干預,既為患者妊娠期提供了所需營養,同時也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足夠的營養供給,保障了母嬰的安全性;此外,運動控制飲食療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各項營養方案,囑咐患者少食多餐,合理飲食,也可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也能較好控制患者血糖[15]。本研究統計了兩組患者血糖、不良母嬰結局的數據,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研究組血糖水平、不良母嬰結局總發生率均更低,說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控制飲食療法基礎上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進一步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率。
綜上,門冬胰島素聯合運動控制飲食療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其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對胰島素功能進行調節,同時還會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率,進一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張慶環, 徐一玲. 運動療法聯合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1, 34(10): 1543-1545.
宋敏, 田重興, 朱欽慧. 二甲雙胍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10): 104-107.
趙允, 趙可. 二甲雙胍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腎損傷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3, 8(7): 76-78.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協作組.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49(8): 561-569.
LIU S S, LIU Y Q, LIAO S Y.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related genetic variants on gestational glycemic traits: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J]. Mol Genet Genomics, 2019, 294(4): 811-847.
梁智慧. 運動療法聯合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8, 29(20): 3297-3298.
李莉, 李文君. 不同劑量維生素D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胰島素抵抗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7(22): 154-156.
王燕枚, 張艷艷, 黃仁英, 等. 門冬胰島素聯合地特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藥品評價, 2022, 19(12): 745-747.
紀毅梅, 姚慧珍, 程燕. 地特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2, 37(1): 19-23.
張曉娜, 王煜, 蘇青. 格列美脲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細胞分泌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21, 32(23): 3054-3057.
沈霞光, 王鳳英. 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情況血清骨鈣素水平及母嬰不良結局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2, 37(11): 1953-1956.
陳效琴, 趙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1): 51-53.
申黎俠. 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結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2, 3(9): 73-76.
郭瑩, 吳蕾, 韓研, 等. 二甲雙胍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血糖控制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3, 31(1): 104-107.
車海云. 個體化醫學營養療法與運動療法結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3, 4(2): 136-138,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