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園中園景區是旅游景區的亮點所在,通過精心設計的講解內容,游客可以了解到園中園景區的歷史、文化、風景、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旅游景區的特色和魅力。講解內容設計要素包括:定位、講解詞撰寫、講解路線規劃、總體設計把控。
關鍵詞:園中園景區;講解;齋宮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1.023
園中園景區是指在一個大型旅游景區內,建有一個獨立的小型景區。這個小型景區通常是在大型景區某個區域或角落里單獨設置的,它可以和大型景區共享一些設施和資源,但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主題和特色,為游客提供更加精致、獨特的旅游體驗。
園中園景區通常具有相對較高的品質和較優質的服務水平,吸引了許多旅游者前來游覽,成為旅游景點中的亮點之一。
1 天壇公園園中園景區概況
天壇在明清時期是帝王專屬的皇家祭壇建筑群,主要服務于帝王祭天祈谷等國家祭祀活動,1918年,天壇正式成為公園并對外開放。如今天壇公園是北京市市屬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級旅游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參觀游覽。目前天壇公園的園中園景區共有5處,包括:祈年殿景區、北神廚北宰牲亭景區、圜丘回音壁景區、齋宮景區、神樂署景區。
齋宮景區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位于天壇公園西門內。齋宮是明清帝王舉行祭祀大典前的齋戒場所,主要建筑有正殿無梁殿、寢宮、鐘樓。目前在無梁殿有常設展覽,展覽主題為“走進齋宮”,介紹齋戒文化相關內容。
2 園中園景區講解內容設計的目的
目的在于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有用的旅游體驗。通過精心設計的講解內容,游客可以了解到園中園景區的歷史、文化、風景、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公園的特色和魅力。同時,優秀的講解還可以幫助游客更好地規劃游覽路線,準確地把握景區的重要性和價值,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此外,景區講解內容的設計還可以提高游客對景區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促進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3 講解內容設計要素
3.1 內容定位
在進行講解內容設計之前,講解員要對準備講解的內容進行總定位,把握以下幾點:
3.1.1 點明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講解員要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也就是說講解員要為游客明確公園主體與園中園景區個體之間的聯系。在游客進入園中園景區之后,講解員首先要介紹公園的整體情況,使游客對公園有個初步、系統的了解;其次對本景區和公園之間的關系做出說明,讓游客熟悉本景區的具體情況。
3.1.2 突出本景區亮點
講解員在介紹本景區時,要突出本景區的特色和亮點,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發游客探究其中文化的興趣。如:可以強調其建筑風格、裝飾藝術和文化內涵等方面的特色,以及其中保存的文物珍品和歷史遺跡。這樣可以讓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景區的價值和魅力。
以天壇公園齋宮景區為例,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首先會介紹天壇的建筑年代、功能、建筑格局等,幫助游客對天壇文化形成一個初步的整體概念:
“天壇是明清兩代封建帝王舉行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的場所,它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天壇經明永樂時期初建、嘉靖時期改制、清乾隆時期改擴建,最終形成了北圓南方、南北兩壇、五大建筑群并存整體格局,齋宮就是五大建筑群之一。”
其次引入齋宮的介紹,點出齋宮的文化特色:
“齋宮位于天壇內壇西南角,占地面積四萬平方米,由兩道宮墻、兩道御河環繞形成一座回字形宮城,主要建筑有正殿無梁殿、寢宮和鐘樓,是皇帝在舉行祭祀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由于建筑宏偉、規模龐大,所以齋宮又有小皇宮之稱。”
最后介紹齋宮展覽:
“目前齋宮無梁殿以‘走進齋宮’為主題舉辦展覽,從禮制入手,將天壇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北京中軸線深厚的文化底蘊相融合,深入挖掘祭祀齋戒內涵,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了解北京、認識天壇、走進齋宮。”
上述內容環環相扣,幫助游客迅速明了天壇與齋宮的關系,以及了解齋宮景區具有獨特的齋戒文化這一亮點內容。
3.2 講解詞撰寫
撰寫講解詞是講解內容設計的重要部分,對做好講解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講解詞是公園與觀眾之間的橋梁,通過在景區聽講解,游客可以直觀地獲得公園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各種標志性建筑物和風景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可以讓游客更好地理解公園景區的背景和特色,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旅游體驗,也有助于公園知名度提升。
在進行講解詞撰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3.2.1 講解語言
講解語言應該通俗易懂、科學準確、簡潔明了。由于游客的知識水平和年齡層次不一,而講解是一種具有普及性的科學傳播活動,因此需要講解員將晦澀的史料、復雜的數據等原始信息進行加工,轉化為易于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才能引起游客興趣。但要注意,科學準確是最為基本的講解原則,如建筑的建成年代、建造方法、使用場合等,一定要查閱史料,確定最準確、最符合史實信息,特別是涉及古詩詞、匾額楹聯等內容,如果必須使用原文,一定要加以通俗的解釋,轉化成游客易于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避免使用過于生僻或者專業化的詞匯和術語,以便于游客更好地理解所要講解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語音的清晰度和語速的適中性,便于游客聽懂和接受。
例如,齋宮無梁殿明間內的“欽若昊天”匾,在講解時講解員要加以說明。
“‘欽若昊天’出自《尚書·堯典》中‘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相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一句,這段話的意思是堯命令羲和觀察天象,順從天意地去告訴百姓安排農業生產。堯是我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三皇五帝’之一;而羲和是上古時期的太陽神,負責制定歷法。乾隆皇帝把這句話題寫在這里就是強調皇帝做事一定要順應天意,人們只有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去進行農業活動,才能取得豐收,這體現出古人重視農業生產的思想。”
再如,在講解古代皇帝齋戒規定時,游客對于“葷”的概念通常會與佛家吃齋戒肉中的“葷”概念混淆,認為不吃葷就是不吃肉,但在古代國家祭祀的齋戒活動時,“葷”卻另有解釋。對此類容易混淆的概念之處,講解員應重點加以說明。
“皇帝在齋戒時要做到:沐浴更衣,不飲酒,不茹葷,不近女色,不處理朝政(有要緊事仍辦),不聽樂等,但是這里的不茹葷并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忌蔥、蒜、韭菜這些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這些食物吃到嘴中會產生口氣、異味,非常不禮貌,因此在齋戒時均不得食用,以示對上天的恭敬。”
3.2.2 講解技巧
講解技巧是提高講解效果的關鍵。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技巧來增強解說趣味性,如比喻、排比、對仗等。同時,也可以引用歷史事實或者故事來增強畫面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如介紹齋戒銅人時,講解員通常會引用唐代大臣魏征直言進諫的故事,來說明銅人的形象為何會采用魏征的形貌來鑄造。
“相傳銅人是仿照唐代大臣魏征的形象鑄造,由于魏征為人正直,敢于向皇帝諫言,在歷史上被尊稱為圣臣,唐太宗曾稱魏征是自己的一面明鏡,糾正了自己犯的錯誤。用魏征的形象鑄造銅人,以提醒皇帝恪守齋戒的各項規定。”
此外,有問有答的方式也是一種常用的講解技巧,可以增強游客參與感,使得游客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講解過程中。如在介紹齋宮建筑方位時,講解員通常會采用問答的形式,先請游客辨別一下方位,引發游客思考和討論,再給出正確答案,對齋宮主體建筑均坐西向東的緣由加以解釋。
“皇帝又被稱為‘天子’,是上天的兒子,皇帝到天壇來祭祀,為了表示對‘天’的崇敬之意,齋宮的建造處處體現出了謙卑的態度,這也是古代禮制的體現。大家請看:天壇中的兩座祭壇,全部是坐北朝南,居于主位,而齋宮呢?位于祭壇的西側,齋宮內主體建筑坐西朝東,面向祭壇而建,就好像皇帝站在‘天’的身旁,在對‘天’俯首稱臣一樣。”
3.2.3 講解深度
根據不同講解對象要準備內容深度不同的講解詞,如對青少年,講解詞撰寫時要注意結合課本內容,以科普和文化宣傳為重點進行講解;對專家學者,講解詞就要增加深度,如古建結構、歷史事件、禮儀流程、文化內涵等方面都要精心準備;對以旅游觀光為目的的游客,講解詞主要以介紹景區歷史文化、名人植樹等特色內容為主。
3.3 講解路線規劃
在進行講解路線規劃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3.3.1 把握點位
在選擇講解路線時,需要將每個講解點位一一列出,把握好景區內各個點位之間的關系,讓游客能夠逐步深入地了解景區的特色和亮點。講解員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從外到內,或者從歷史到現代等多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講解員除了將主要古建作為講解重點點位之外,沿途的各種花草樹木也可以作為講解內容,穿插在各點位之間,不僅能夠使游客對景區內植物景觀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增加游客在景區沿途的樂趣(表1)。
3.3.2 掌握時間
講解路線設計中,還需要掌握好時間的分配。一般情況下,每個點位的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游客的參觀體驗。可以根據景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講解的時間和順序。另外要根據游客需求,有選擇地進行點位講解(表2)。
3.3.3 劃分對象
在進行講解路線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游客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對游客進行劃分。可以根據游客的年齡、文化背景、語言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進行講解方式和內容的調整。如對年輕游客,講解員可以采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故事進行講解;對外國游客,講解員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英語或者其他語言進行講解,以便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所講解的內容。
3.3.4 備選線路
根據游客數量準備備選線路,如果游客數量較多,單一線路參觀的話,受人多和環境影響,講解效果、游客的參與度、體驗感均會降低,因此設計線路時需要有兩條以上備選線路,以應對不同游客量的講解需求。
在齋宮景區講解時,游覽路線的設計格外重要。齋宮占地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無梁殿、寢宮位于內宮城中,鐘樓則位于齋宮外城東北角,“走進齋宮”展覽位于無梁殿中,從齋宮正門帶游客在齋宮全程游覽的話,就需要精心設計一條既不走回頭路,又能將景區主要建筑和展覽都參觀到的線路。
講解員設計了多條線路,既對游客進行分流,保證體驗感,又不會造成景區局部人員聚集,保證景區安全。
線路1:齋宮東門→無梁殿下→無梁殿月臺→明間原狀陳列→第一展室→第二展室→第三展室→第四展室→寢宮→鐘樓→齋宮東門。
線路2:齋宮東門→鐘樓→寢宮→無梁殿下→無梁殿月臺→明間原狀陳列→第一展室→第二展室→第三展室→第四展室→齋宮東門。
線路3:齋宮東門→無梁殿月臺→第四展室→第三展室→明間原狀陳列→第二展室→第一展室→無梁殿下→寢宮→鐘樓→齋宮東門。
線路4:齋宮東門→鐘樓→無梁殿下→無梁殿月臺→明間原狀陳列→第一展室→第二展室→第三展室→第四展室→寢宮→齋宮東門。
講解員可根據不同需求對以上線路隨時進行調整。
3.4 總體設計把控
在確定了講解點位、撰寫好講解詞、進行了線路設計后,講解員還要根據不同的接待對象,總體把控整體講解內容設計,制定出不同的講解方案,包括不同對象的講解路線、時長、講解深度均要有提前的方案,在此展示30分鐘內對40位小學生進行講解的內容設計方案。
適用人群:6~12歲小學生。
適用人數:40人。
講解線路:2條(“線路1+線路2”)。
講解時長:30分鐘。
講解重點:“古建知識+植物景觀+歷史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文保意識”。
注意事項:齋宮東門講解員2人,其中一人進行整體概況介紹,之后分線路進行參觀。沿途多提問,引導學生與講解員互動思考。
總之,在進行旅游景區講解內容設計時,需要從整體和局部兩個方面入手,突出景區的特色和亮點,同時注重講解詞撰寫、線路設計、總體把控。講解員只有將這些方面都做到了充分的考慮和把握,才能夠使游客領略本景區獨特的文化魅力,為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參觀體驗。
參考文獻
[1]覃章衡.寫活講解詞[C]//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文集10.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279-286.
[2]王莉莉.論解說詞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意義[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12):100-103.
[3]李艷瓊.簡談科普講解技能技巧[J].云南科技管理,2022(3):52-54.
[4]張嬋.如何編寫博物館講解詞的幾點思考:以《鴉片戰爭》基本陳列講解詞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9(4):216-219.
[5]董芳.講解詞的撰寫與實際應用:以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5):74-77.
[6]鄒瑰馥,于洋,牛一杰.打造用心講解員 錘煉入心講解詞:天福山起義紀念館講好紅色故事的做法與啟示[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3):76-79.
[7]皮焓.旅游體驗視角下旅游線路設計研究:以遵義為例[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22.
[8]齊吉祥,馬玉.公園講解員培訓考試教程:講解技能[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