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故事改編。九色鹿的仁義精神與落水人的自私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感恩、知恩,方得始終。

1 從前有一只神鹿,慣愛懲惡揚善,為民解難,因為它身披彩色,大家都喊它“九色鹿”。

2 一天,有人不慎落水,生命危在旦夕。九色鹿聽見了呼救聲,千鈞一發之際,跳入河中將其救起。

3 落水人上岸后跪謝,稱自己愿意當九色鹿的仆人。九色鹿婉拒了,說:“你要報恩,不要把我說出來在這里便是了?!甭渌俗咔鞍l誓:“如有泄露,生爛瘡而死。”隨即離開了。

4 一天晚上,王后在夢中見到九色鹿,看到其皮毛美麗,異常珍貴,醒來后念念不忘。她想用九色鹿的皮做大氅,角做酒杯,骨頭做笛子,并且想博國王的歡心——用它的筋做弓弦。

5 王后就請求國王派人把九色鹿捉來,否則她就去死。國王心疼王后,就同意了,并立刻讓人張貼榜文,即刻捉拿九色鹿。

6 落水人看到告示中“賜千金,封萬戶侯”的文字,他被錢迷了心竅,心中念叨:“九色鹿啊,九色鹿,你救了我一回,何妨再幫我一回呢?”就進宮告密去了。

7 落水人帶著國王的大軍在森林四處燒殺,終于找到了九色鹿。他們將九色鹿團團圍住。

8 九色鹿放出神光,喝退大軍并走到國王面前,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國王這才得知九色鹿曾不惜生命,拯救過他人。如果再抓九色鹿,便是人忘恩負義了。國王很是慚愧,于是下令不得再追殺九色鹿。

9 王后聽說了以后,玻璃心破碎,憤恨而死。落水人由于違背諾言,恩將仇報,全身生爛瘡,痛苦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