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畔的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大堂內,豎立著八位女戰士的塑像,她們是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八名女官兵。1938年秋季的一天,她們為掩護主力部隊,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但卻不幸被敵人圍困在河邊。

1 1938年,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四、第五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分兵兩路向西轉移,卻一路遭到敵人重兵圍追堵截,傷亡慘重。第五軍第一師拼到最后只剩下100余人。這支隊伍決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區尋找軍部。這時原有30余人的婦女團,只剩下指導員冷云,班長楊貴珍、胡秀芝,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鳳善以及原第四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八位同志。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剛23歲,最小的戰士王惠民才13歲。部隊行軍至烏斯渾河畔,遇到河流漲水,只得夜宿在河邊。點燃的篝火引起10公里外日偽軍的注意。拂曉時,抗聯戰士發現日軍逼近,受命先行渡河,與部隊分開的八位女戰士選擇從背后襲擊敵人,掩護大部隊突圍。
2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令敵人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抗聯戰士乘機發起沖鋒,成功突圍。八位女戰士卻身陷重重包圍,山頭的日軍如黑云般壓制過來。

3 已突圍的第五軍第一師發現八名女戰士為掩護大隊突圍,仍據守在河邊牽制敵人,于是率隊折轉回來營救婦女團。但敵人用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應隊伍傷亡很大。冷云和女戰士們立即高喊:“同志們!不要管我們,保住手里的槍,抗戰到底!”
4 而當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得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

5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八位女戰士誓死不屈。冷云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最后一顆手榴彈……

6 她們挺起胸膛,互相攙扶著一步一步地走向江邊。敵人見沒能活捉這些抗聯女戰士,氣急敗壞地向她們掃射,并架起了迫擊炮轟擊。一顆子彈飛來,小戰士王惠民受傷倒下,冷云一把把她抱住,但敵人的子彈又擊中了冷云的肩頭。胡秀芝扶住了冷云,她們繼續向前……

7 她們挽臂走入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唱《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8 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她們的光輝事跡,卻永遠留在了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史冊上,她們的精神將如烏斯渾河畔的那座雕像一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