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萌,廖盧艷,李清明,張喻*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長沙 410128)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在食品領域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人才,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食品從業人員。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綜合性、全面的過程,其中的實踐教學又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應用型、實踐性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占有很重要地位。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各方向的實驗課及各類實習,按照新的培養方案,實習包括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環節,總時間可為20周,實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培養出來的學生業務素質、創新創業能力[2]。在新工科發展背景下,梳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體系對規范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3]。
導師制(tutorial system)源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是指導師對少數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為“導”學模式,主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國內很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對導師制進行系統研究和實踐。李蘇紅等[5]探索以導師制促進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質量提高方法,提出具體的運行模式,取得較好的效果。劉俊[6]提出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施科研導師制的必要性、途徑和注意事項等,以導師的科研項目為平臺,進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進行各類科技學術競賽,進行畢業論文等。李永才等[7]提出配備“雙導師”進行學生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模式。實習指導教師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企業工程的實踐經驗,有必要挑選企業有經驗的技術骨干作為學生實習的指導教師。劉俊[8]探索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途徑與方法。方旭波等[9]探索“導師制研究性”實驗教學的模式,將每個實驗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進行,從選題的目的意義及研究進展、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室配備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儀器的使用與維護、實驗室安全衛生監督等。Piao等[10]提出精準導師的概念,通過調查問卷對學生分類,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喜好進行針對性培養。
當前,導師制大多局限于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對整個大學生4年的實習統籌采用導師制的模式還沒有系統的模式。在總結各高校推行導師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利用導師制進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實踐教學的模式和體系。
實行導師制開展實習類的實踐教學,需要從導師的選聘、學生導師雙向選擇、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習過程的監督和實習效果的評價考核等方面加以構建。
參與導師制的教師應具備相關的條件,要明確研究方向,具備科研平臺和深度合作企業以供學生實習;合作企業應該具體相應實習條件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如合適的住宿條件、安全衛生的就餐條件、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等;指導教師應有指導本科實習的意愿和興趣,有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指導教師應有很強的責任心,要能夠保證學生完成各階段的實習任務,達到實習的目標要求,同時要能夠保證學生的安全。
針對指導教師的要求,在實施導師制之前,應制定導師制指導教師的選聘的條件與要求,根據責權利對等的原則確定指導教師的職責、權利和相應的報酬,采取自愿的原則進行申報,由學院實習指導委員會或教授委員會對申報的教師進行篩選,按照師生比不超過1∶5的比例確定導師制的指導教師。
確定指導教師后,由意愿教師將自身的研究方向、課題內容及合作企業等相關信息列出,并提出教師對學生的具體要求等,由有意參加導師制的學生選擇指導教師,每個學生可以選擇2~3名教師。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填報志愿的情況,通過適當的途徑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打算,并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實習的內容、地點、形式、要求等詳細情況告訴學生,并再次確認雙方的意愿,正式確定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名單,對因為名額限制,不能參加本人指導的學生團隊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通知實習指導小組,或推薦給其他指導教師。
按照實習的總體要求,由學院實習指導小組確定各類實習的教學大綱,由導師根據學生的職業和自身的專長及合作企業的生產情況,制定參與導師制學生的具體實習的培養方案。
1.3.1 實習實踐教學大綱的制定
根據新的專業培養方案,實習類的教學包括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總學時為21周,時間從入學的第一學期開始到畢業都有實習的實踐教學。為保證實習的效果,實習指導教師應該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能夠適應導師制的實習教學大綱。對各類實習的目標、內容、考核方式及時間安排提出具體的要求。根據導師制的特點,實習的目標要具體可行,每項目標是否完成有具體的考核指標,時間安排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學生的考核要由導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共同完成,以導師為主。
專業認知實習是在學生還沒有系統學習食品科學知識前,使學生初步了解食品的種類、主要食品種類的生產工藝、食品企業的生產布局、食品行業的發展概況等內容。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認知,為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初步的基礎和動力。這關系到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專業社會調查是圍繞食品生產和銷售的熱點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資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食品生產銷售過程中問題,達到有針對性的學習,并進一步培養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生產實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為學習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打好基礎。通過對實習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參觀、學習,可以提高學習對專業的了解和認識,增加學習興趣和增強專業自豪感,為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實習對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生產實際、加強勞動觀念、培養動手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等方面亦具有重要意義。
畢業實習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從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技術工作及管理所必需各種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將來從事食品相關專業的生產、開銷售及產品開發所具備的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等;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法的能力,訓練學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需各種基本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
1.3.2 學生實習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根據各實習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教師應制定每個學生具體的各實習的培養方案,實習方案應包括實習目標、實習內容與形式、實習時間安排、實習地點、實習企業的指導教師及聯系方式、實習的考核方法及成績評定的依據等。
制定實習目標的依據是各類實習的教學大綱中的實習目的,是實習目的的具體化,在滿足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根據實習單位和學生個人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實習的目標。
實習內容和形式可以結合指導教師的特長及合作企業的生產特點靈活安排,在導師對企業進行科研或技術指導時共同開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實地了解企業的廠房布局及生產的實際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導師與企業合作的內容和形式,達到深入了解企業的目的,提高學習食品專業的興趣;專業社會調查則可安排學生到企業的銷售部門,在企業銷售人員的指導下完成某一項調查任務,如新產品的消費者喜好程度的調查,產品的銷售情況的調查等,在調查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生產實習則可安排學生參與工廠的實際的生產、銷售活動,根據實習的時間安排,將學生安排在不同的生產崗位,與企業員工共同參加實際的生產活動,同時在不同的崗位進行輪動,保證整個實習期間能夠全面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畢業實習則以某一重點崗位為主,如以產品開發、質量控制等技術性崗位為主,便于學生在實習的同時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
在實施方案中應有具體的時間安排,時間在滿足教學實習大綱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指導教師的工作安排及企業的生產情況靈活掌握。
在具體實施方案中對學生的各類實習的考核要有具體的指標和考核的辦法,重點考核學生參與各類實習的過程和實習的實際效果,因此,考核要有導師、校外導師和實習指導小組三方完成。導師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參與實習的過程,在實習過程的態度、出勤和遵守紀律及學生業務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實習小組的考核則注重實習效果的考核等。
制定的實習實施方案最終由學生本人、指導教師雙方簽字認可,以表格的形式報實習指導小組審核備案。
導師制的實施由于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不像集中實習那樣便于管理與考核,因此需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實習過程監督與考核的制度和方法。監督與考核的內容包括實習方案的審核,實習過程的監控和實習效果的考核等。
1.4.1 實習方案的審核
方案制定后由實習指導小組審核備案,審核的依據是實習的教學大綱,重點審核指導教師的方案是否可行、實習的條件是否能夠保證、實習企業的基本情況及對學生實習的安排是否可行、是否能夠保證學生實習的安全、對學生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得當等。
1.4.2 實習過程的監控
為便于推行導師制,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監督機制,以保證實習效果。實習的監督由實習指導小組、導師和實習企業三方共同完成,并由導師具體執行。導師負責按照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實習,實習小組定期通過抽查學生的實習日記、與實習企業溝通等形式了解學生實習的情況,實習期間學生應做好各項記錄,每個實習任務完成后應由現場指導教師簽字確認并對實習的效果進行客觀評價。
1.4.3 實習效果的考核
注重各項實習實際效果的考核、考察及整體效果的考核,包括總體滿意度、實習安排滿意度、提高食品行業認識、提高食品專業喜愛度、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從事食品行業意愿程度、實習內容滿意度、改進的建議和意見等。
對學生實習的效果應進行評估和考核。
導師制的推行需要學校各級職能部門和學院領導的重視和參與,同時要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來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實行導師制后,導師的責任和工作量都會相應增加,為保證實習效果,導師和合作企業需要提供一些經濟支持。這就需要學院給導師分配合理的工作量,并且要求實習學生能夠根據導師的工作安排承擔一些事務性的研究工作或者能在實習企業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以作為對導師工作的補償。同時學校和學院應制定相關政策,對考核優秀和指導的學生成績優異的應給予適當獎勵,以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對在實習過程中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可以由學校、企業和導師共同獎勵學生,以調動實習學生的積極性。
導師和實習企業應該對實習學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實行導師制可以比較靈活地安排各階段的實習,但實習的時間就不能統一,形式也可能多樣化,這就要求實習的管理制度能適應這一變化,實習指導小組的工作與要與之相適應,要形成注重過程控制和實習效果考察的管理機制,重點是督促指導教師按照要求保證學生的實習能夠按時完成并取得實效。
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實施導師制,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經過導師制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總體來看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在科研群體中得到鍛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對其個性化的培養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日后繼續深造或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大學生導師制是一項新的教學培養模式,在實施導師制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導師制培養的目標、學分制的實行、師資隊伍的建設等問題,在解決問題與總結經驗的探索中,為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食品從業人員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