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行之

人生,就是一場長途跋涉。過千重水,過萬重山。
生活的高山,看不見、摸不著,卻時刻矗立在眼前。精神的高山,所向往的、所奔赴的心靈高處,卻遙遙沒有抵達。
也忽然發現,過去喜歡的詩人和詞人,人生都在說一件事:過萬重山。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王勃的“關山難越”、杜甫的“一覽眾山小”、李賀的“燕山月似鉤”、李商隱的“蓬山此去無多路”、姜夔的“淮南皓月冷千山”。
所有的人,都在過一重又一重的山。甚至有的山,超出了人的預想。
陸游說過一句安慰所有人的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話說得沒錯,一段路,一重山,總會迎來轉機。
然而人生不僅有一段路,不只有一重山。過完這個村,歇一歇,還要繼續上路。山的后面還是山,路的后面還是路,一個問題后面是下一個問題。
那么,安慰總是暫時的。作為天生的旅人,天地間沒有一個村子是可以久居的,這是“我亦是行人”的宿命。但好在,山總是新的山,問題總是新的問題。這意味著,風景也是新的。也好在,所有的山,過去都有人已經翻過。那些艱辛且堅韌的翻越者,已經用他們的人生,為一重重的山踏出了一條若隱若現的精神之路。
我在讀書的時候,有時感到那是一種遙相呼應的指引。讀書的力量,如同遠古的夜風吹拂而來,和今時的陰霾進行曠日持久的交鋒。
人生的翻山之旅,需要諸多的耐力、恒心,以及恰到好處的節奏。我不清楚離理想的節奏還有多遠,我只是比以前更清晰地意識到:過萬重山的關隘,在“過”。
人生,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