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梅
在兒童保健門診里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位家長抱著白白胖胖的孩子,邊上圍著一群寶爸寶媽七嘴八舌,用羨慕的語氣說:“好可愛呀,孩子的小手跟蓮藕似的,你們是怎么養(yǎng)的呀?”于是,這位抱胖娃娃的家長一邊沉醉在眾人羨慕中,一邊給大家傳授育兒經。
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孩子白白胖胖,像是年畫里的娃娃一樣才健康。時至今日,許多家長的認知依然沒有改變——認為孩子胖一點是好事。那么,孩子過胖真的代表養(yǎng)得好嗎?您了解兒童肥胖背后隱藏的健康問題嗎?
兒童肥胖不容忽視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3.6%。同時,我國的兒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預測,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到2030年,我國7歲以上兒童的超重、肥胖率將達到28%。目前,兒童肥胖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肥胖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限于身材的改變,更涉及身體機能與心理健康,可能成為困擾孩子一生的難題。
1.提高諸多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肥胖兒童的機體耗氧量大,心臟負擔重,所以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健康兒童要高,兒童高血壓在肥胖兒童群體中并不少見。過度的脂肪堆積會壓迫氣道,誘發(f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此外,肥胖也和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兒童時期肥胖者成年之后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群高3~4倍。肥胖還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相關,是名副其實的“健康殺手”。
2.影響生長發(fā)育
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超重、肥胖會導致內分泌系統(tǒng)紊亂,令生長激素、性激素等激素水平異常,影響身高增長和性發(fā)育進程,可引發(fā)女孩性早熟、男孩性發(fā)育遲緩等問題。此外,如果肥胖導致孩子的腦供血、供氧不足,還會影響智力發(fā)育。
3.造成心理問題
超重、肥胖兒童可能因為自身的體重、外貌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問題,比如長期的焦慮、自卑、抑郁、社交退縮等。
“小胖墩”日漸增多有因可循
兒童肥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基因缺陷、藥物作用、疾病引起的個別肥胖患者,絕大多數(shù)的兒童肥胖屬于“單純性肥胖”,也就是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的肥胖。
許多家長認為“能吃是福,孩子還在長身體,多吃一點沒關系”,不注重控制孩子的食量和飲食結構,讓孩子的體重在日積月累中超出了正常范圍。而且,超重、肥胖兒童的飲食偏好通常不合理,比如暴飲暴食,蛋白質攝入不足但脂肪攝入過多,偏愛高熱量的餅干、炸雞、含糖飲料等。孩子的胃長期被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所占據(jù),越來越不愛吃健康飯菜、新鮮蔬果,會進一步加劇肥胖問題。
預防兒童肥胖
平衡膳食是關鍵
對于單純性肥胖兒童,控制體重的最佳方法是飲食調整和適當運動。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所以飲食調控既要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又要兼顧發(fā)育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元素。
1.多品種,少分量
許多肥胖兒童雖然體重大,但是由于長期偏食,缺少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身體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不利于生長發(fā)育。控制食物總量、豐富食物種類,有利于糾正孩子的偏食習慣,控制體重增長,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元素,逐漸恢復身體的各項機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兒童每天至少應食用12種食物,包括谷薯雜豆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類、奶和大豆堅果類,每周食物種類不少于25種。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兒童每日的飲食量不宜過多,應保證每天攝入300克牛奶或奶制品,300克蔬菜,200克水果,120克~150克畜禽魚蛋類食品。肉類盡量選擇富含優(yōu)質蛋白且脂肪含量低的品種,如牛肉、豬里脊肉、魚肉、去皮雞肉等。主食盡量少食用精制米面,用雜糧飯、薯類代替。這類主食既好吃,又有助于控制人體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具體每餐的食用量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消化系統(tǒng)狀況,適當小幅度增減。用分格餐盤盛飯更有利于控制用餐量。
2.選對兒童零食
零食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五花八門的零食味道雖好,成分卻不美好——油炸薯片、甜點、含糖飲料等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油脂,是導致孩子肥胖、齲齒、高血壓的重要因素。當然,讓孩子完全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家長可以選擇配料表更“干凈”的零食產品——除了原料,產品添加劑越少越好,糖和香精的順序越靠后越好,不能含有反式脂肪,含鈉量不能過高。
許多家長覺得果干、肉干選自天然食材,是很健康的食物。其實,這類食品中的脂肪、鹽和糖并不少,讓孩子一周少量吃一次就足夠了。家長要根據(jù)外包裝的食物熱量表,限制孩子食用包裝食品的數(shù)量。建議兒童每日攝入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過每天攝入總能量的10%。
您也可以自制兒童零食,比如自己烤制果干,用無糖酸奶、堅果、水果碎制作酸奶碗,讓孩子在兩餐之間饑餓的時候適量食用。
3.少食多餐,規(guī)律飲食
相關研究表明,兒童的用餐時間、次數(shù),與肥胖的發(fā)生風險密切相關。在控制每日總攝入能量的前提下,用餐次數(shù)與兒童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呈負相關。也就是說,少食多餐有利于降低兒童的肥胖風險。建議學齡前兒童采用三次正餐加兩次加餐的用餐模式。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學齡兒童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
早餐與體重也有一定關系。如果不吃早餐,人會更渴望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午餐和晚餐吃得過多。建議您將傳統(tǒng)早餐中容易導致發(fā)胖的燒餅、油條、米粥等食物,替換成既美味又營養(yǎng)的肉、蛋、奶和蔬菜。部分幼兒園提供早餐,家長可以根據(jù)幼兒園早餐的食物種類、分量、用餐時間,來給孩子安排加餐。
4.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兒童的自制力差,行為習慣受他人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家長能以動畫片、講故事的形式向孩子說明均衡飲食、健康身材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配合度。此外,家長也要嚴格限制孩子外賣點餐、在外就餐的頻次,控制用餐時長,禁止用餐時觀看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