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毛線,大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寒冷的冬日、略為老派的審美,母輩坐在窗邊拿著鉤針,為家中各個成員編織保暖的毛衣、毛帽或者毛線鞋的畫面,似乎每個人打開家里的衣柜總能找到一件家中長輩“手工限量版”的毛線作品。
也正因為家家戶戶的“毛線熱”,民間衍生出許多鉤織工藝,潮汕手鉤就是其中較為知名的一種。潮汕手鉤又稱“通花”,在鉤織過程中,通過針頭的微小彎鉤巧妙地一繞、一提、一拉,從而完成潮汕手工鉤花中最基礎的一結。
出生在潮汕的芭娜娜得益于父母擁有一間鉤花廠,自幼便與手鉤阿姨們生活,耳濡目染之下,不到10歲便學會了手工鉤花工藝。進入大學學習服裝設計專業后,在與各類材料廣泛接觸的過程中,芭娜娜更是加深了與毛線這一日常而又極具表現力的媒介之間的鏈接。
2014年,芭娜娜父母的鉤花工廠訂單斷崖式下滑,瀕臨倒閉,也導致了手鉤阿姨的失業。彼時剛畢業的芭娜娜,決定回到家鄉,救活鉤花廠,與村里幾十位失業的阿姨共同探索新的創業之路,“小黃香蕉手鉤”品牌隨之誕生。
芭娜娜通過半年時間在潮州學習傳統技藝,之后融入更多符合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元素,打破毛線的季節限定和類目限制,用多巴胺色系打造出一系列耳環、帽子、吊帶、背包、發帶等。這些作品大膽的配色和別致的造型,以及融入對情緒和傳統文化的思考,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也使“小黃香蕉手鉤”品牌嶄露頭角。
“穿小黃香蕉的,遠遠就可以認出彼此”
豐富跳躍的“多巴胺配色”,夸張大膽又可愛的造型是小黃香蕉產品最大的特點。點開“小黃香蕉手鉤”的店鋪主頁,仿佛進入一個光怪陸離的毛線世界:7個不同圖案方塊拼接的發帶、腦后垂著兩條長耳朵的怪誕兔子帽、似乎在跳舞的外星人耳飾以及有著流蘇狀睫毛的眼睛、長短不一的彩虹線條、張牙舞爪的蜘蛛……
“穿戴小黃香蕉產品的,遠遠地就可以互相辨認出彼此。”鮮明的風格讓小黃香蕉更易鏈接到同樣審美與愛好的群體,強烈的個性化屬性亦為用戶提供了飽滿的情緒價值,讓小黃香蕉逐漸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群體。
在創作中,芭娜娜是個不折不扣的“狀態主義”。“常有人問我是怎么設計出這些可愛又獨特的毛線物件的,其實都源于我當下跟自己狀態的對話。”看過的電影、到過的地方、喜怒哀樂的情緒都成為她的創作靈感,在不同的狀態下拿出鉤針和線團,便創作出專屬于當下的物件。
“復蘇植物”系列誕生于芭娜娜一則奇異的夢境。某天芭娜娜做了一個關于被植物包裹的夢,隔天醒來她就趕緊用鉤針搗鼓起來,夢里被植物包裹時柔軟、舒服的觸感,整個世界艷麗的色彩等感受都被她用毛線一一還原:側面掛著6個毛茸茸小球的手提包、緊緊包裹在身上的毛線裙以及刻意抽出一層細密絨條的綠色吊帶等,芭娜娜夢境通過創作留存進了現實。
而芭娜娜的最新創作,是于今年10月上新的“怪織幻境”系列,更多的是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勾勒出她幻想中的生物形態。她將2025年生肖“蛇”作為創作主線,鉤出1條長170厘米、寬7厘米,形似蛇身的“靈蛇圍巾”,熒光綠、芭比粉等超9種顏色形成了強烈的色彩碰撞。看到不同系列的產品,芭娜娜能夠立刻回想到自己創作時的狀態和情緒,這就是她的創作理念。
“做任何事情,狀態尤為重要。”芭娜娜從不會逼自己創作,因為她知道唯有在能夠迸發靈感的狀態下,才能創作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品牌成立近10年,目前的小黃香蕉手鉤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創作和運營模式,保持著一個月上新1至2個系列的速度,一個系列中又包含6至12款不同的單品。
“搞毛線”也可以成為藝術
芭娜娜說,鉤織是她的“解藥”。
一次偶然的情況,低落的芭娜娜為了紓解壓力和情緒,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給了鉤織,機械反復的針線交替動作讓她徹底沉浸在鉤織狀態里。就這樣經過一個月的重復性動作,芭娜娜才忽然發現自己織出了一張巨大的毛毯,比起實用性而言,這張巨大的毛毯更偏向藝術裝置的功能,這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她的情緒也早已在鉤織的過程中治愈。
就這樣,芭娜娜除了創作零售產品之外,也開始接觸手鉤,制作大型藝術裝置,完成從生活到情緒的抒發。
龍是芭娜娜藝術裝置中常有的元素。《手鉤神龍》是一條長20米的龍,這是一條可以隨時變化的龍,可以說承載著芭娜娜不同狀態下的想象力:手鉤的特性讓芭娜娜可以隨時修改這條長龍,為它增加1條橘色的胡須,或是更換它的綠色眼睫毛。《哇哇龍》則是一條全身鉤滿“哇”字的粉龍, 芭娜娜與鉤花阿姨們一起在龍年鉤了這條特別的龍。她說毛線不會說話,但也可以是一門“語言”。“哇”是不加掩飾、真實自然的贊美,或許剛好表達了人的心靈受到“撞擊”的一瞬間。
除了創意毛線裝置以外,芭娜娜還在空間展陳上將手鉤裝置運用得淋漓盡致。西方或者中式建筑中,柱子是重要支撐。《新柱式》用溫暖柔和的毛線包裹冰冷垂直的柱子,用輕柔的毛球作柱頭起到“支撐”樓板的作用,讓看似無形的力量在這些材質與圖案之中被標志出來,從而顛覆人們對“支撐”的傳統認知,即力量也來自于溫柔、包容與愛。還有充滿抽象藝術美的《毛線女孩》,用精巧掛飾搭配綠松的《快樂樹》,情懷滿滿、藍黃配色映襯祖輩帶來的溫暖的《祖母玩具》,以及《笑臉桌子》《刺眼臺燈》《織物鋼琴》等。
永不枯竭的想象力讓小黃香蕉手鉤相繼與木木美術館、上海時裝周、阿迪達斯等品牌合作,通過與品牌、藝術家在理念上的碰撞,創作出一個又一個有趣的藝術裝置。
打造可觸摸的毛線空間也是芭娜娜十分熱衷的方向。在框起來的空間里,放進自己設計的沙發、桌子、花瓶、鋼琴,再鋪上地毯、掛上各種創意毛線裝置……強烈的色彩碰撞,似乎在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一個多巴胺的毛線世界,讓進入這里的人們可以摒除現實生活中的煩惱與情緒。只專注在手指的翻飛中——與到訪的人們一起坐在地毯上手鉤是芭娜娜最喜歡的一件事,“毛線是溫暖的,它與掛在墻上的掛畫不同,它可以觸摸,也可以和人們一起鉤織,它是一種交流的‘語言’。”
芭娜娜樂于將她每個心情狀態和想法都融入裝置設計里,使它們變為記憶的載體。“手鉤對于我來說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我希望能把這些帶有溫度和愛的產品與裝置帶給大家,也讓傳統的手鉤行業加上創新的標簽,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
10年的“燃料”是保持想象
如今已成立近10年的“小黃香蕉手鉤”早已建立穩定的客群,也從單打獨斗擁有了自己的運營和手鉤團隊,不僅有線上店鋪,也開拓出線下門店、工作室等。但事實上,小黃香蕉的“生長”并不是一帆風順。
開拓市場是最大的難題。2014年淘寶網等線上平臺鮮少有手鉤店鋪,線下的手鉤產品更是局限于傳統范圍,大眾也對其也有“老派”“不夠時髦”的刻板印象。要做,那就先要摸透大眾的搭配習慣、喜好,再對癥下藥地開發產品。
于是自2015年1月起,芭娜娜陸續前往廣州、澳門等城市參加市集擺攤,在全國各地積累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也初步打開了市場。但擺攤這樣流動性較大的模式,與手鉤創作需要安靜的狀態背道而馳,于是在“漂泊”一年半以后,芭娜娜決定“駐扎”下來。
2016年6月,芭娜娜在云南大理開了第一家實體店鋪。遺憾的是約1年后,大理古城進行統一規劃與整改,芭娜娜掛在門口樹枝上的手鉤物件也被要求收起來。這讓喜歡自由的她感到局限,于是芭娜娜搬到了云南喜洲的一間院子,打造了一個新的手鉤空間——院子被芭娜娜劃分成兩個部分,前面打造成了店鋪,用來擺放出售手鉤產品,自己則生活在后面的院子里,也時不時在這里組織一些教學或交流活動。在這里,芭娜娜度過了近3年的時光,2021年9月,芭娜娜又回到了手鉤事業開始的地方——潮州。
經過7年的打磨和游歷,小黃香蕉手鉤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完善商業化運營模式、擴大市場成了芭娜娜的下一個目標。于是,芭娜娜在潮州成立了公司、開設了工作室,2023年還在上海巨鹿路開了線下實體店鋪,目前已形成穩定客流,集藝術裝置空間和產品售賣的潮州線下空間也在穩步推進中。
芭娜娜對未來充滿期待。“想做手鉤香薰掛件,毛線留香特別久,噴一點香水就可以作為擴香掛件。”“還想嘗試做一些家居擺件,比如用毛線鉤一些摔不碎的花瓶,還有冰箱貼、掛毯、杯套……”行走10年,芭娜娜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便是推動“小黃香蕉手鉤”向前的燃料,在小黃香蕉的世界里,萬物皆可“手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