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價值、優勢和困境進行研究,并且提出針對性發展策略。研究認為: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價值有夯實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體育產業振興、滿足大眾多元化體育需求;優勢是政策扶持力度大、自然資源豐富、位處于西南交通樞紐、少數民族特色明顯;困境是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活、體育消費基礎薄弱、產業體系不完善、市場監管不足、政策引領不夠。研究提出的針對性策略包括推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提升大眾對山地戶外運動的消費需求、打造山地戶外運動產業IP、健全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市場監管體系、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政策。
關鍵詞:貴州;體育經濟;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體育產業
中圖分類號:G8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24)05-0071-08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LU Hongjiang, REN 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value,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of Guizhou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value of the industry include consolid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help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sports industry, and meeting the diversified sports needs of the public; the advantages include large policy support, rich natural resource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transportation hub, obvious ethnic minority characteristics; the challenges include insufficient market vitality, weak sports consumption foundation, in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insufficient market supervision, and insufficient policy guidance. The targeted strategies proposed include promoting th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enhancing the consumption demand for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among the public, creating IP for the industry, establishing a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
Key words: Guizhou; sports economy;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sports industry
收稿日期:2024-04-30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編號:23JHQ091);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編號:2023GZGXRW068)。
作者簡介:陸紅江(1999- ),男,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
通訊作者:任 波(1990- ),男,安徽滁州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
山地戶外運動作為一項順應時代潮流且容量大、涵蓋廣的產業,近年來得到國家大力扶持。在《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兩大主要發展目標: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產品與服務品牌彰顯、業態與模式持續創新的發展格局;到2035年戶外運動產業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動力更強、活力更足、發展更安全,成為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目前,學術界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融合和旅游領域,如,《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研究》[1]《山地戶外運動特色小鎮產業開發研究》[2]《“一帶一路”背景下發展南粵古驛道戶外體育運動產業帶路徑分析》[3]《襄陽旅游景區與戶外運動融合開發研究》[4]《首都山地戶外運動與旅游發展策略研究》[5]??傮w而言,目前學術界對于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研究偏少。近年來,國家層面及貴州省陸續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國貴州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建設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貴州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為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在內部擁有豐富資源、外部利好機遇的同時,如何有效、合理地盤活貴州省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資源是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對其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貴州省具有全國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占比全省90%以上的山地、丘陵的獨特地理環境,對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因此,本研究以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為研究對象,嘗試分析貴州省發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價值意蘊及優勢,發現其現實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發展路徑。
1 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價值意蘊
1.1 夯實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基礎
體育產業作為鏈接第一、二產業的綜合性產業[6],能較為高效地耦合相關產業,進而深度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據貴州省體育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2023年貴州省體育產業規模分別為271.85億元、301.93億元、271.85億元、301.93億元[7-10]。貴州省開展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有著極強的融合性,涵蓋了“場地設施建設、賽事活動供給、運動裝備制造”方面。(1)山地戶外場地設施建設方面。建立起了立體、多元化的山地戶外運動場地設施體系,增加山地戶外運動設施用地和配套設施比例。結合智慧城市、綠色低碳,規劃建設城市慢行體系和統籌城鄉山地戶外場地網絡,建設了一批星級化的戶外營地、登山道、徒步道、騎行道等運動場地及相關服務設施。(2)豐富山地戶外賽事活動供給。體育賽事是體育傳播的重要媒介,更是體育項目的活名片。持續完善、不斷創新打造頂級賽事品牌,推動專業賽事、業余賽事層級體系。打造以區域特色、地方文化為主體的戶外運動會和戶外運動節,形成“一鄉一品”“一地一品”的山地戶外運動賽事的局面。例如,2022“魅力貴州”定向運動聯賽暨“紅氣球”挑戰賽在長順縣舉辦,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 000余名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賽,把貴州省的縣城帶上了國際舞臺,成功地用賽事宣傳城市。(3)提升山地戶外運動裝備制造水平。體育裝備制造業在體育產業的十一大類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在2020年貴州省體育產業總規模中占比接近45%。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裝備包含廣、門類多、需求大,如,翼裝飛行設備、攀巖設備、降落山設備、帳營地教育設備、自行車設備等。隨著市場的需求,體育制造業也在不斷地進行優化升級,建立起了領先于全國的山地戶外產品研發中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并且在對產品研發和設計的基礎上使用體育用品新零售、O2O等新型商業模式進行推廣和普及,例如,安踏體育運動公司在傳統的體育服裝制造基礎上如今也涉及體育器材、母嬰用品等領域。體育產業是五大幸福產業之一,有著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的目標。現如今,我國已從高速發展階段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山地戶外運動十分切合當下的政治、經濟、潮流等方面的需求,在新發展階段下定能在體育產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優化產業結構助力第三產業的發展。
1.2 助力鄉村體育產業振興
讓體育運動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健康中國戰略、體育強國戰略融為一體。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新時期鄉村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部署。早在2015年國務院便頒發《關于加快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后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鄉一體化”等發展理念。發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勢必需要整合貴州省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進而助力鄉村體育產業振興,主要體現在“農村體育場館修建、農村體育教育培訓、整合鄉村資源、發展體育旅游業”方面。(1)加快農村體育場地修建。體育場館承接著全民健身、體育賽事、體育外交等多方面功能,是體育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截至2021年,貴州省體育場地100 388個、場地面積達7 942.01萬平方米[11]。隨著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等計劃的進一步落實,貴州省體育場館建設呈現上漲趨勢,初步完成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搭建了農村公共體育平臺。(2)農村體育教育培訓數量銳增。據貴州省體育局202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體育教育與培訓行業總產出為9.84億元,較上一年增加5.39億元[12]。其中主要集中在山地戶外、登山、徒步、露營、探洞等項目的培訓。(3)整合鄉村資源。山地戶外運動體育項目的開展勢必會對鄉村資源進行整合,打造鄉村體育特色的同時帶動鄉村體育企業、鄉村體育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產業集群的產生,最終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經濟的目的。同時,帶動當地鄉村的民族特色文化傳承與發展,形成文化品牌效應,擴大鄉村產業的輻射面。(4)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貴州省政府融合山地資源、水資源、自然資源并且加入研學、戶外拓展、團建等元素,建立起本省特色的山地戶外旅游。讓山地戶外運動在鄉村產業結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借助自然地理優勢以戶外運動為主,打造特色體育旅游項目,以及舉辦相關戶外運動賽事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以及提升區域知名度,進而吸納就業人員。在山地戶外賽事推動體育旅游發展的同時,還能帶動吃、住、行、游、娛、購等聯合產業進而形成鄉村一體化產業鏈模式。
1.3 滿足大眾多元化體育需求
山地戶外運動是人們對自然和健康的追求,也是當今時代的熱門選擇。作為新業態發展,山地戶外運動不僅具有休閑娛樂等功能,而且還具有社會管理功能。同時兼具探險、觀光和登山等運動功能,是集健身、娛樂、休閑等多種復合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體育項目。以山地戶外運動為載體,積極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走進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貴州省政府更進一步加大了對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支持力度,全省山地戶外運動蓬勃發展。
貴州省作為我國重點省之一和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區和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國唯一一個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的國家“三大板塊”之一的大西南地區重要生態示范區。作為以山地特色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業態模式正快速崛起并在全國形成競爭優勢。山地戶外運動是將自然生態美景結合探險活動,同時具有旅游觀光的功能。我國具有世界上面積最廣、海拔最高的山地,因此非常適合開展徒步體育活動。而且貴州山地具有“天然氧吧”“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的美譽,把生態環境保護好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貴州省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美的原始森林”“中國西部最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中國第一喀斯特湖泊”等美譽;貴州是生態大省、西部大開發之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第一村[13]。同時還擁有長江經濟帶綜合改革試驗區(貴州)、“中國溫泉之鄉”等美譽,為山地徒步健身創造了良好條件。2021年全省旅游接待總人數6.44億人次,旅游收入6 642.16億元[14]。
2 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優勢
2.1 政策優勢:政策扶持力度大
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政策優勢主要體現在國家政策層面和地方政策層面。(1)國家政策層面。自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將山地戶外運動設立為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標志著我國戶外運動發展進入“快車”時期,隨后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交通運輸部、中國登山協會、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多部門多次聯合或單獨發布促進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的政策。例如,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在2016年聯合印發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強化安全、優化環境”的基本原則,該原則對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務院辦公廳在2019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山地戶外運動作為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對于消費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在2022年再次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明確提出:“完善頂層設計、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市場主體等多個方面深度推進,助推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省內政策層面。貴州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發展規劃,結合貴州省情況出臺系列區域性政策。例如,2016年貴州省發布的《貴州省“十三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以山地戶外運動、民族體育為特色,書寫貴州多彩新篇章”,為山地戶外運動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貴州省發布的《貴州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全力打造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強省”,再一次給予山地戶外產業委以重任;國家體育總局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貴州山地戶外特色體育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中明確提出:“充分發揮貴州山地資源優勢,共同推進貴州山地戶外特色體育高質量發展和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努力將貴州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體育旅游目的地”,對山地戶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著極強的指導和戰略意義。
2.2 資源優勢:自然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作為產業發展的根基,對其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貴州省在開展山地戶外運動方面有著天然的自然資源優勢,其中水資源、山地資源、風能資源、氣候資源等尤為豐富。(1)擁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貴州省擁有全國乃至全世界獨有的喀斯特地貌奇觀,出露的面積有128 000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73%。貴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平均海拔1 100米,以高原、山地等地形為主,由于西高東低的地勢形成了多級梯田的壯觀景象,縱觀全省地形地貌,總體呈現由中部向東、南、北方向傾斜。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云貴高原,山脈與石林尤為突出,如大樓山、武陵山、烏蒙山、荔波喀斯特石林等;貴州省內峽谷、瀑布等都極具特色,據不完全統計數量超千處。如黃果樹瀑布群、滴水灘瀑布群、北盤江大峽谷、油杉河大峽谷等;貴州省內洞穴數量多。其中水洞數量超千處旱洞數量更數不勝數,如雙河洞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十、織金洞入選中國最美洞穴、白雨洞被稱之為全國最深豎洞等。(2)水資源豐富。地表有八大水系,地下河不少于23個[15],有牛欄江橫江水系、烏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南盤江水系、北盤江水系、紅水河水系、都柳江水系。(3)優越的氣候條件。貴州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在15℃左右,四季分明,因此被稱之為“林城”,整年相對濕度在70%左右。全年四季變化幅度較小,并且有利于進行戶外運動的天數在330天左右??傮w而言,貴州省的自然資源為開展山地自行車、戶外登山、徒步、露營、探洞等戶外運動提供了天然的核心優勢。
2.3 區位優勢:位處于西南交通樞紐
從地理位置上看,貴州省位于我國內陸西南地區的腹地,是整個長江經濟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國西北、西南地區各省南下出海的主要通道,是云南、東盟自由貿易東進、北上的主要陸路樞紐,號稱西南地區的“鐵十字架”,也是“一帶一路”經由省份之一。近些年隨著政策、經濟多方面的發展,在省內通勤以及省外通勤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實現了“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發展格局。(1)省內通勤方面。在陸路方面,早在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3小時內到達省內任何一個地方,并且在原“六橫七縱八聯四環線”的基礎上再進行拓展,到2022年實現了全省高速公路達10 000公里 ;在航空方面,貴州省一共有15個大小規模不同的民營機場,如有遵義新舟機場、安順黃果樹機場、銅仁鳳凰機場等,實現省內航空交通暢游;在水陸交通方面。貴州省的水陸交通主要集中在烏江、赤水河、南盤江、北盤江等河流上,充分地利用省內的自然資源拓寬交通方式。(2)省外通勤方面。在陸路方面,貴州省高速公路與周邊省市無縫連接,從2014年末開通的第一條高鐵至2022年,貴州省高鐵運營里程超過1 400公里,并且在《2021年貴州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名單》中明確指出將在原本的高鐵基礎上再增加9條高速鐵路。預測到2025年、2030年最大區段客流密度為488萬人和698萬人,為全國各地往來的游客提供便利;在航空方面,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是具有先進導航系統和設施的4E級最高等級現代化機場,還有4D級的銅仁、興義、安順、黎平、荔波等支線機場,國際直達航班不少于25條,通達美國、加拿大等北美洲國家和歐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實現了全國兩小時航空飛行[16];在水陸交通方面。貴州目前擁有85條河運交通,北至長江南達珠海,擁有西南水運出海通道中線以及涪陵貴州貨運碼頭等。省內外便捷的交通為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4 人文優勢:少數民族特色明顯
少數民族資源是貴州省區別于其他省市地區的特色資源,境內擁有49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的有仡佬族、水族、布依族等達到18個[17]。并且每一個民族均保留著獨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涵蓋了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中的體育表演、戶外賽事、戶外運動項目等方面。(1)體育表演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節慶活動,如黔南水族的“端節”、臺江苗族的“姊妹節”、威寧彝族的“火把節”、凱里苗族的“蘆笙節”、侗族大歌等,這些節慶本質上就蘊含豐富的體育元素,是極好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資源。開展山地戶外運動體育表演既能傳承民族特色,又能通過體育的方式增加當地經濟收入。(2)戶外賽事方面。如,仡佬族高臺舞獅、侗族摔跤、水族賽馬和苗族上刀梯,這些民族項目極具挑戰性與刺激性,能與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很好地結合,形成少數民族+山地戶外的格局,打造獨屬于貴州省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民族特色。(3)戶外運動項目方面。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與山地戶外運動項目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彼此之間能夠互相融合發展。如射弩、找寶等項目與現代戶外運動項目的射箭、越野長跑有著高度相似。不僅能促進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還能促進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發展。將貴州省的少數民族資源與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融合發展,在體現體育與人的和諧發展的同時還能賦予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新的文化價值。
3 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3.1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活
作為全國首個建立體育旅游示范區的省份,貴州省擁有著獨特的山地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以及涵蓋“海陸空”的交通資源。截至目前,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要成為省內支柱型產業的愿景還有一定的距離。其主要原因是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市場開發力度不足,很多項目僅流于表面,未充分發揮其潛能。(1)企業缺乏專項扶持資金。目前的貴州省山地戶外體育公司主要還是以私人創辦為主,公司規模普遍在20人內。對于山地戶外運動項目走的是“小、少、輕”路線,未能最大化地滿足游客們的需求僅停留在產品的體驗層面,難以形成黏性留住游客。以江蘇省蘇南地區為例,符合條件的體育公司不僅能獲得便捷的專項貸款服務還能享受相應的政策支持。(2)缺乏高級復合型人才。目前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市場還是以低端服務為主,由于產業的多樣性、復雜性、高難性,中高端從業人才更是稀缺。山地戶外從業人員不等同于導游以及單維度的教練員,還需要集合體育、醫療、戶外救援等多方面素質。(3)資源利用不充分。資源的利用率與市場的開發程度息息相關,往往開發較高的市場對于資源的利用率也高。以黔西南州山地戶外運動為例,黔西南州作為貴州省山地戶外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其中開發和舉辦活動最多的為萬峰林景區為16次已開發66個景點,其次是晴隆24道拐4次舉辦活動和18處景點開發,最少的是秧慶萬重山近五年沒有舉辦過1次賽事和活動開發的景點僅有10處。
3.2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體育消費基礎尚較薄弱
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經濟的直觀體現,更是體育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的基礎。目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存在體育消費基礎薄弱,難以成為貴州省經濟支柱產業。根據2022年中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報告顯示,其主要原因是:(1)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群以青年學生為主。根據報告顯示,貴州省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群以30歲以下人群為主,其中以大學生為參與活動的主力軍。參與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自己所學專業的需要以及參加相應的行業培訓和比賽;(2)參與山地戶外運動活動的人群收入水平較低。在所調查的參與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中,月收入在1 000~1 999元這個檔次的人最多,占到總人數的三成。再者,在校大學生在經濟支配以及經濟收入方面較其他行業人群少。根據貴州省民政廳、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2022年貴州大學生省生源地信用貸款達到49億元,獲貸學生占在校生比例近四成。(3)人均消費能力偏低。截至2021年,貴州省全年人均消費17 957元,其中花費在體育方面的人均消費排名墊底,甚者同比下降47.6%[18]。同時期江蘇省人均消費31 451元[19]、全國人均消費24 100元[20]。由此可見,貴州省人居消費能力偏低甚至低于全國人均消費水平。從整體上看,貴州省的體育消費基礎有待加強。(4)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群參與頻次較低。每月參與1~2次的占比二成、3~4次的占比五成、5次及以上的占比三成。從調查中不難發現,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戶外運動活動的頻次不高,對于戶外運動方面的經濟貢獻力度不足,同時也說明戶外運動未能對游客產生黏性僅停留在體驗層面。
3.3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體系尚不完善
目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雖在多方政策扶持的建設進程中,但依然存在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根據政策文本分析,完善的市場體系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和豐富體育產品項目與服務[21]。目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在產業結構和產品服務項目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1)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結構不合理。山地戶外項目歸根結底隸屬于體育服務業,根據2020年貴州省統計局數據顯示,體育服務業增加值為109.00/億元,占比全省增加比重的97%[22]。反觀,與山地戶外項目息息相關的體育裝備、體育用品、體育培訓的增長規模都不是太高。(2)山地戶外產業規避風險能力較弱。徒步、露營、馬拉松作為山地戶外項目的主導項目,也是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重要支撐。貴州省作為傳統的旅游大省,對于氣候、季節等外界環境依賴程度較高,使得部分運動項目不能全年性的營業。以攀巖項目為例,運動本身具有較大的危險性且對于天氣和氣候的要求較高,適逢冬季或者暴雨、大風等天氣均不能正常開展??傮w而言,山地戶外運動項目依賴外界程度高,規避風險能力差。(3)山地戶外產業同質化嚴重。由于類似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貴州省內各個地州市及項目在迎合大眾消費需求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相同產品的現象,很難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項目的開發重合度高,例如,紫云格凸河和梵凈山同樣擁有攀巖基地,兩者舉辦的賽事風格、參賽形勢、賽事選拔等方面大同小異。
3.4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市場監管尚不足
在貴州省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體系中,部分健身休閑項目發展還不夠成熟,欠缺統一標準。(1)行業從業培訓體系較亂。由于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包含運動項目數量多且較分散,導致相關從業培訓體系較雜亂。以攀巖項目為例,攀巖運動早在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就發文認定為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對于相關從業人員的資質有極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攀巖培訓班有兩類,一類是省內舉辦的培訓班,一類是國家登山協會舉辦的培訓班。雖說兩者培訓所獲證書都能在省內作為從業資格證,但是前者只有在貴州省內擁有認可度,屬于區域性的從業資格證。(2)行業監管項目跨度大。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伴隨著體育、商業、金融、醫療、娛樂、教育等行業協同發展,在責權分擔及管理上面橫跨部門繁多,相關部門在監管上需要進行多次協調。(3)山地戶外風險防控監管難度大。貴州省山地資源突出,對于戶外運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由于多樣的山地環境,增加了山地救護救援工作的難度。貴州省屬于多山地區,同時也是雨季頻發地區,山洪、泥石流、溫差變化大等情況不可忽視。目前,戶外賽事的審批主要由貴州省體育管理部門及其協辦單位負責,但是在山地戶外賽事過程中的安全防控以及安全檢測責任不明確。
3.5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政策引領尚不夠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是健身休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自然山地環境,以參與體驗為主要形式,集合了登山、徒步、露營、騎行、攀巖、定向越野等項目,是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新型運動潮流。在舉國體制背景之下,政策的引領能決定產業發展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的速度。目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下述問題:(1)缺乏專項配套政策支持。國家及貴州省雖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建設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但是僅體現在頂層設計上,相應的支持配套政策未落實。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往往距離市區較偏遠,對于項目的開展與運行存在用水、移動通訊、醫療等公共基礎設施匱乏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2)政府指導力度不夠。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大、涵蓋項目廣,指導性政策對于項目的發展和壯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貴州省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存在結構失衡、地方產業布局不合理、強行嫁接等局面,導致部分項目的設立理想化、對于自身的定位發展不明確;(3)政府未劃分統一驗收標準。以高危項目中的玻璃棧道為例,查閱了目前貴州省9家擁有玻璃棧道景區的官網給出的有關資料,均尚未擁有明確的建設標準也沒有明確公示驗收單位,導致今后此類項目的申報以及驗收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
4 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策略
4.1 推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市場化發展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體育市場的基礎。(1)擴大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供給。加快運動項目市場化的改革,按照項目的特質屬性、市場需求、資源分布、游客基礎等方面,推廣拳頭項目并且發展成為賽事活動。與冰雪、民族項目、賽車等運動項目融合起來,不斷擴寬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產品供給,豐富其市場。(2)拓寬山地戶外產品種類。山地戶外運動具有融合性廣、延展性強的優勢。一方面,整合山地戶外資源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溫泉等元素,發展山地戶外健康、山地戶外文創、山地戶外研學等復合型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科技,促進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優化山地戶外產品與時空的關聯關系,豐富山地戶外產業產品的品類。(3)整合優化山地戶外運動市場。山地戶外產業擁有著七大類型,每個類型都有著不同的專業化特征和差異化的消費群體,細分好各自領域是山地戶外產業市場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為此,需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深入分析客源的需求并且進行市場預估,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和提供服務。(4)開放山地戶外產業體育市場。統一、開放的體育市場能夠激發市場的活力,優化經營環境。目前,山地戶外運動市場需要繼續深度體制改革,最為明顯的是“放權”賽事的舉辦,禁止“中介”的跨入,實現“管辦分離”“政社分開”,實現簡政放權、簡化管理、服務多樣性的體育市場格局。
4.2 提升大眾對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消費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只有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之后才有余力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體育消費是體育經濟功能的重要體現。為了提升大眾對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消費需求應從以下方面來進行:(1)豐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業態。通過加快當下“爆火”的露營、徒步等項目的發展,激發大眾對于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消費熱情,發展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山地戶外賽事,以攀巖、輪滑等項目為龍頭,打造品牌賽事、山地戶外國際賽事,激發大眾的競賽觀賽消費;加大體育器材的研發,創新體育裝備的銷售模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AR/VR等技術賦能體育用品的研發和銷售,激發大眾的體育用品消費[23];加快與體育代理、體育廣告與會展等方面的融合,擴大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傳播[24]。(2)精準定位山地戶外運動項目消費人群。參與山地戶外運動消費的人群有一定的特征性和偏好,肥胖人群希望通過山地戶外運動達到減重目的,青少年人群選擇體驗感刺激的項目及培訓消費,老年人群進行健康運動社交消費等。根據不同特征人群、年齡階段人群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策略,如,針對青少年人群,積極探索開展優秀教練員走校園宣講山地戶外運動技能的模式。一方面,落實國家政策《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滿意》,另一方面,激發培訓市場的消費,從而提升學生山地戶外技能。發揮明星效應、樹立山地戶外消費的理念,吸納穩定的消費群體。與全民健身相結合,采取積分制的參與模式,擴大山地戶外產業的基礎人群。(3)拓寬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外延。以固定場所和流動場所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體育消費市場的需求。發展山地戶外產業綜合體、山地戶外主題公園、山地戶外特色小鎮等一體化體育消費綜合體。擴大體育消費的需求,形成示范效應,最終成為消費聚集區。
4.3 打造山地戶外運動產業IP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利用貴州省的山地資源,依托自然環境資源,從以下幾個方面創造獨屬于自身的IP路線:(1)培育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品牌。隨著社會力量的涌入,使得山地戶外運動賽事的舉辦數量快速增加。賽事的舉辦都有一定的周期性[25],以大周期的循環方式能夠確保賽事舉辦的連續性,持續地提升賽事內涵。貴州省山地戶外賽事的舉辦應有一個周期性,在一定周期內賦能當地的少數文化價值、山地資源價值,以及在內容、管理、服務等方面打造獨屬于貴州省特色。(2)加強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版權保護。資本市場難免會因不同利益主體引發價值沖突,體育項目作為無形資產具有有形的保護權利,應該通過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3)構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生態鏈。以山地戶外運動為核心形成互聯網化布局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生態鏈,以B2C和C2C服務市場由大型綜合體育電子商務平臺主導,建立起包含體育傳媒、體育銷售、體育服務、體育保險、體育售賣等領域的生態圈。
4.4 健全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市場監管體系
體育市場監管是校正市場缺陷,促進市場規模的必要手段,也是健全體育管理體系的重要措施。山地戶外運動項目跨度廣,體育管理部門需要科學的規劃管理,保障市場監管的完整。(1)完善體育市場監管。國家體育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貴州省政府等多部門共建山地戶外管理制度。落實到各個部門,制定國家級、行業標準級、團體標準級,市場執行標準體系,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產業標準等。體育市場的邊界跨度大,存在邊界模糊的問題。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依據來進行判定,提升市場監管的有效性,降低執法成本。(2)構建多部門聯動機制。貴州省市、州較多,地理位置較遠,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有待提高。通過建立跨領域、跨部門執法,加強聯合協作,進一步打通市場監管部門的條條框框,明確責任主體,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委托、聯合執法、位置調動等方式,在區域內進行彈性管理模式。(3)構建體育市場協同治理。借助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直接參與市場的監管,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治理體系。運用大數據松綁對于體育企業的束縛,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同時建立失信體育企業數據庫,進而規范體育市場;公開市場的價格、供求、競爭等信息,防止體育企業出現惡性競爭,進而穩定體育市場發展;調動資本力量進入市場,發揮體育社會組織的監管和服務職能。
4.5 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政策
制定相應政策是夯實體育成為國民支柱型產業的基礎,也是發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主要抓手。(1)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立法、修法工作。通過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深度推進行業管理規范、行業條例建設、行業制度規范的執行。首先,需要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從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設計到生產再到實施能夠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責權利劃分體系。再者,建立山地戶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以法律約束產業數據要素的產權歸屬、標準規劃、治理機制等,實現對全產業實行動態監管。(2)強化各級政府組織的領導能力。將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落實到“十四五”發展規劃里去,梳理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組織政策、結構政策、布局政策、技術政策等,精準設置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政策體系,并制定出專項幫扶政策,如土地財政、稅費減免、資質許可、項目申報等。(3)保障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營商政策。提高政府的服務型職能,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市場提供透明、公開、便捷的服務,搭建社會與政府的溝通。出臺與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息息相關的文、旅、教、商、農、醫、會、展、媒等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努力促進所有產業價值增值。(4)深度融合國家體育發展戰略。讓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與“健康中國”“一帶一路”“新時代發展”“精準扶貧”“西部大開發”等戰略對接。在政策、項目部署、業務安排、科技援助上給予貴州省支持,同期對接“一帶一路”、實現“體育+融合”、助力農產品銷售等形成內推外拉的趨勢,形成山地戶外產業集群實現利益綜合體;以國家層面頒發的戰略為跳板,建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綜合體系,帶動交通發展、技術創新、旅游增長。努力將貴州省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山地旅游戶外運動目的地。發展競技體育基地建設、支持承辦賽事、承接山地戶外項目落戶、加快全民健身場地建設、對接奧港澳大灣區和長江經濟帶等。
5 結束語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作為貴州省體育特色產業及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與發展能推動貴州省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緊跟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部署,同時也是現實價值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價值、優勢和困境,最終提出應對策略,從區域性角度發現問題并給予相應的發展經驗,以此拋磚引玉,為我國其他省市山地戶外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殷治國,王鋒,張筱晟.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6):75-78.
[2]羅銳,鮑明曉,蔡林.山地戶外運動特色小鎮產業開發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4):311-315.
[3]卞伯高,馬少輝.“一帶一路”背景下發展南粵古驛道戶外體育運動產業帶路徑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4):60-63.
[4]金昱.襄陽旅游景區與戶外運動融合開發研究[J].武術研究,2022,7(6):129-132.
[5]莊韜光,李夢璐,陳天然,等.首都山地戶外運動與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4):22-23.
[6]黃海燕,康露.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施路徑[J].體育科學,2022,42(1):15-34,58.
[7]省體育經濟發展中心.貴州省體育局、貴州省統計局聯合發布202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2022-03-29)[2024-08-15].https://www.sport.gov.cn/n14471/n14495/n14543/c24143173/content.html.
[8]貴州省統計局.2021年貴州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2023-03-17)[2024-02-17].https://stjj.guizhou.gov.cn/tjsj_35719/zxsj_35810/202303/t20230317_78553509.html.
[9]貴州省體育局.2022年貴州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2024-03-19)[2024-03-27].https://tyj.guizhou.gov.cn/zwgk/zfxxgk/fdzdgknr/tjsj/202403/t20240319_83958812.html.
[10]央廣網.總規模301.93億元!貴州體育產業最新數據出爐[EB/OL].(2024-02-01)[2024-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655887206247241amp;wfr=spideramp;for=pc.
[11]貴州省體育局.2021年貴州省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EB/OL].(2022-06-07)[2023-11-06].http://tyj.guizhou.gov.cn/xwdt/tzgg/202206/t20220607_74634564.html.
[12]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省體育局、貴州省統計局聯合發布202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2022-04-07)[2023-12-25].http://stjj.guizhou.gov.cn/tjsj_35719/tjxx_35728/202204/t20220407_73263420.html.
[13]搜狐網.90%的人不知道!貴州這些地方除了美景,還有這么多國家珍寶![EB/OL].(2017-11-11)[2024-01-25].https://www.sohu.com/a/203989090_692107.
[14]搜狐網.實現旅游總收入6642.16億元!2021年貴州旅游接待總人數達6.44億人次[EB/OL].(2022-11-14)[2023-10-10].https://www.sohu.com/a/517942046_121117469.
[15]李圓玥,高華端,羅忠志.貴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區地表水系結構特征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15(5):43-46,77.
[16]趙波,陸紅江,田廣.基于波特鉆石模型的貴州省冰雪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2022,43(5):84-86.
[17]陸紅江,田廣,劉曉慧,等.基于RMP分析法的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發展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天津:保護·研究·傳承——2021年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會議墻報交流論文集,2021:1.
[18]貴州省政府網.貴州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11-14)[2023-10-24].http://sjt.guizhou.gov.cn/zwgk/zdlyxx/tjsj/202203/t20220324_73119504.html.
[19]新華日報.2021年江蘇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3-03)[2023-12-12].http://www.zgjssw.gov.cn/yaowen/202203/t20220303_7448655.shtml.
[20]國家統計網.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EB/OL].(2022-01-17)[2023-09-12].https://3w.huanqiu.com/a/f49926/46R4qepxju5.
[2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100問[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10).
[22]貴州省體育局,貴州省統計局.202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2022-11-14)[2024-01-14].https://www.sport.gov.cn/n14471/n14495/n14543/c24143173/content.html.
[23]任波.數字經濟時代我國體育消費數字化轉型:新動能、新特征與新趨勢[J].體育教育學刊,2022,38(5):1-8,95.
[24]吳賓,姚蕾,仇軍,等.互構、共變與融合:5G時代“移動互聯+全民健身”的演進脈絡及發展前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4):28-37.
[25]李剛,張林.中國現代體育市場體系發展的歷史溯源、現實審視與路徑選擇[J].體育科學,2020,4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