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003
摘 要:隨著現代人民的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月季花需求量也愈發多了起來,并且對月季花的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月季無根嫁接扦插技術在現代園藝中得到了廣泛推崇。本文選取月季栽培種最常見的無根嫁接扦插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對月季的無根嫁接扦插繁殖培育技術進行梳理,以期為我國月季的無根嫁接技術在林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月季;無根嫁接;扦插;苗期管理
嫁接扦插技術便是月季繁殖中最常見且至關重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不僅能保持優良品種的特性,還能提高成活率和繁殖效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月季的無根嫁接扦插育苗技術,通過對這一技術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梳理,為月季的嫁接扦插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1 嫁接
1.1 嫁接扦插穗條的選擇與處理
在月季無根嫁接扦插育苗技術中,首先需從無病蟲害、生長良好的優良月季品種中挑選出適合的母株,精心截取直徑約0.8mm的一年生枝條作為嫁接備用插穗條,這一步驟對于后續成活率至關重要。為提升成活率,必須仔細地削除插穗上的芽眼和皮刺,這樣做能夠減少扦插后不必要的養分損耗,確保營養集中供應至關鍵部位。接著,對插穗條進行精確的截取,上端平截與下端斜截相結合,保持13cm~15cm的標準長度,這樣的處理有助于辨識插穗的上下端,并促進其在基質中的根際形成。將截取好的插穗條以30根~50根為單位捆綁備用,這不僅方便了后續處理,也有助于保持插穗的新鮮度。
在插穗準備扦插之前,為了預防感染,必須用多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咯菌腈(≥25%)或精甲霜靈種子包衣劑等植物保護藥劑對其進行浸泡殺菌消毒處理,通常持續1h~2h。這一過程能夠顯著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提高插穗的生存幾率。若發現插穗存在傷口顏色變深或表皮出現萎蔫等失水跡象,可以適當延長浸泡時間,但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避免過度浸泡導致插穗活力下降。
1.2 嫁接時間與方法
月季全年均可嫁接扦插,為保證月季嫁接扦插苗的存活率,通常選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上旬進行嫁接扦插。嫁接之前需要在室內進行準備實驗,并做好刀具的消毒工作,芽接時需要截取穗條少量木質部分,接芽長度控制在2cm,嫁接的位置應選擇插穗上段2~3cm的處,接芽和插穗進行充分接觸后,保留0.5cm的插穗削白,通過嫁接專用膜進行繞綁,并由下向上進行逐層,必須要保持芽體露在外邊。
2 苗床的準備
2.1 拱棚搭建
扦插苗床一般搭建于陰涼背風處,并且要有較為良好的排水澆灌條件區域,根據地利條件搭建扦插苗床拱棚,較常用規格為長20m,寬4.5m,拱棚中心高度為2.2m,根據拱棚大小在拱棚內進行兩幅低床開挖,挖出寬度大約為2m,深度在25cm,在扦插苗床兩側和中間部位預留寬度約30cm的工作通道,便于開展作業。
2.2 苗床準備及消毒
苗床應選在空氣流通良好的地方,為了有效減少基質中的草籽以及病蟲源,應當將地表20cm位置處的土層作為基質的首選土層。苗床基質中時常混合使用不同使用比例的河沙沙粒、蛭石、珍珠巖有利于插穗生根提高月季插穗苗的存活率。為減少扦插苗的發病率,扦插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常用0.1%的高猛酸溶液或稀釋500倍~800倍可濕性多菌靈液對修整好的扦插苗床進行噴灑,之后進行噴水澆灌,使苗床澆透即可,接著在扦插苗床上蓋上透明塑料薄膜,這能有效控制苗床的濕度以及苗床溫度。
3 扦插
3.1 插條的選擇
月季的扦插在選擇枝條的時候,并非枝條生長年齡越老越好,枝條越老的再生能力相對較弱,不易成活。一年生的枝條再生能力最強,其扦插成活率最高;兩年生的枝條次之;兩年生以上的枝條再生能力已經很微弱,扦插生根率較低。所以,在月季扦插時,基本都會選用一年生的枝條作為插穗。對于插穗,尤其是剛長出花苞且略顯顏色的枝條,其養分充足,成活率最高[1]。
3.2 截取枝條部位
除了插穗條的年齡會影響扦插存活率外,不同著生部位的插穗條進行扦插,其扦插存活率也不盡相同[2]。同一枝條,截取不同的位置進行扦插發現,枝條中間部位的扦插存活率最高,枝條上段扦插存活率最差,下段次之。原因可能是由于中間段部位,發育較好,細胞分裂較為活躍,容易分化出不定根,而上段枝條組織細胞發育不夠成熟,養分也不夠充足,扦插生根時,插穗條中的養分被細胞內部消耗,不易生根且容易死亡。但這個結論也存在著爭議。有相關研究表明,相同枝條的上段插穗生根更早,但經過試驗發現,枝條的上、中、下3段之間的生根情況生根率并未出現很明顯的差異[3]。
3.3 插穗留葉面積
在月季扦插時,通常會選擇帶有葉片的枝條作為插穗,葉片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有利于為插穗補充養分,能夠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因此,帶有葉片的插穗其成活率更高。有研究表明,根據插穗的留葉面積不同,其愈傷組織分化所需時間也不一樣,例如保留5片小葉,其愈傷組織在8d后就開始呈現分化狀態;保留3片小葉,其愈傷組織在10d后才開始呈現分化狀態;沒有保留小葉的插穗,到12d后才能觀察到少量插穗分化愈傷組織,且發育進程極度緩慢,有的甚至在20d后都不一定能夠分化愈傷組織[3]。但這也并非表明插穗留葉越多越好,在扦插初期,若葉片保留過多,在插穗還未生長出新生根系時,可能就會因葉片過多造成蒸騰量過大,導致插穗缺水死亡。因此,在扦插時,選擇插穗要保留適量的葉片,過多過少都不可取。
4 苗期管理
苗期控制溫度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理想的生長溫度應維持在18℃~20℃,這一范圍能夠確保月季花朵的大小和顏色的艷麗程度達到最佳狀態。如上述內容所述,每年在氣候溫和的4月~5月和9月~10月,月季展現出其最引人矚目的花朵,而當氣溫升高至30℃持續時,不僅花朵尺寸減小、色澤變淡,其觀賞價值亦大打折扣,同時,高溫還易使月季遭受病蟲害的侵擾。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不利影響,苗期管理應當包括溫度的穩定控制,避免劇烈波動,以及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支持月季順利度過可能的休眠期。
4.1 春季管理
春季,需根據實際降雨量適時進行排水,以防根系積水導致病害。在非極端干旱條件下,大約每半月需澆水一次,保持土壤適度濕潤。對于追肥,磷酸二氫鉀是首選,以促進月季的健康生長;在枝條開始木質化且未見花蕾時,應按照5:1的比例施用磷肥與鉀肥,以支持花蕾的形成。待到花蕾顯現,則停止施肥,以避免過度營養影響開花質量。在月季首次綻放后,及時剪掉已經凋謝的花朵至關重要,應在花蕾下方的2至3片葉子處進行修剪,這樣做有助于刺激植株再次開花并保持花園的整體美觀。此時,適量施用水溶性速效肥如三氨,可為月季補充必要的養分,促進其健壯成長,迎接后續的花期。
4.2 夏季管理
夏季氣溫一旦超過35℃,月季便進入節約能量的生理階段,此時控制開花是明智的選擇,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由于高溫導致水分蒸發加劇,適時的灌溉成為確保月季不因脫水而枯萎的關鍵,建議在涼爽的早晚各進行一次澆水,至少保證每天一次,以維持必要的土壤濕潤度。夏季對月季的修剪應保持謹慎,僅當出現影響通風和透光的交叉枝、徒長枝或過密分枝時,才適度干預,以優化空氣流通,減少病害發生。還應適當調整行距,增加空間,以降低溫濕度。
4.3 秋、冬季管理
秋、冬季節對月季的管理聚焦于精心的修剪工作和適宜的肥料補給。隨著季節的轉換,必須及時對月季進行高干修剪,這一關鍵步驟要求留下粗壯的主枝,并仔細抹去預備越冬的花芽,以保證植物在冬季能夠安全休眠,并為來年的生長季節儲備充足的能量。剪下的枯枝和病枝要立即處理,通過焚燒或深埋的方式徹底消除,防止病害和害蟲的潛在威脅。此外,秋季管理期間,還需每隔一個月施用基肥兩次,以強化月季的根系健康。
總結
綜上所述,月季的插穗嫁接與扦插繁殖技術,作為其最主要的培育手段,要求對每一步驟進行精細化管理。保障其成活率,實現快速且高效的繁育成果,從而在現代園林綠化中,繼續扮演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展現月季花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海濤.月季扦插育苗技術[J].現代園藝,2016,16(23):81.
[2]劉軍輝.月季栽培及管理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17,17(3):190-190.
[3]王茜.月季苗木繁育與栽培管理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3):115-117.
收稿時間:2024年4月30日
作者簡介:王優(1992.05-),女,漢族,山東省郯城縣人,本科,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