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010
摘 要: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對蔬菜市場的需求不斷擴大,大棚西紅柿種植已成為國內西紅柿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科學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可以確保大棚西紅柿的高產和優質。基于此,本文對大棚西紅柿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研究,期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進而推動大棚西紅柿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引言
西紅柿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入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有效推動了西紅柿種植產業的發展。在國內多個地區西紅柿種植過程中,主要采用大棚種植栽培模式,且栽培技術取得了全面創新,開始推廣大棚綠色豐產栽培技術,使得西紅柿的產量與質量全面提升,營養價值也有所提高,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于西紅柿的需求。為此,需要掌握栽培技術要點,結合當地實際種植情況,對大棚栽培技術進行全面優化與創新。
1 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要點
1.1 品種選擇
在選擇大棚西紅柿的品種時,必須要考慮種植區域的環境特點,包括土壤、水源和氣候等因素,這樣可以確保西紅柿品種與當地環境相協調,提高栽培效果。還要考慮西紅柿品種的產量潛力和抗病能力,以確保高產和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市場需求也是選擇品種的重要考慮因素。應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當地蔬菜市場中西紅柿的供需規律,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大棚蔬菜種植與露地種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而,在進行大棚種植的西紅柿品種的選擇時,需要有針對性。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大棚的位置會直接影響光照的充足程度,因此人們需要選擇長勢強勁、口感良好的品種。而針對春季、冬季采摘的情形,可選用生長高大、抗病能力強且成熟期較晚的品種。此外,在進行品種選擇時,還應考慮品種與當地冬季和春季的氣候特點的適應性,以追求高產和優質的品種,這些品種具有耐寒能力強、產量高、商品性好和抗病能力強等特點,非常適合在大棚種植[1]。
1.2 整地技術
在整地時,首先需要明確整地的要求,確保地表平整,填埋不同土層或清除起伏的小丘等障礙物,使得整個土壤表面看起來平坦一致,并且保持整體水平的狀態;在進行整地過程中,需要保證翻土深度、力度適宜,一般以30cm~40cm為宜,避免翻太淺或太深;翻土的頻率則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從每年一次到每隔兩年進行一次,確保能夠適應不同的土壤狀況以及種植條件;在進行整地前,需要把土壤中的營養素和其他有機物質按比例加入,選擇適宜的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混合施用,能夠為西紅柿種植提供不同類型的營養素,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從而為西紅柿的生長創造更好的條件;在整地過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緩沖措施和保護操作,采取合適的手段來解決灌溉問題,保證濕度和溫度的穩定,防止土壤干燥、板結和結實。
1.3 播種技術
首先,播種時間是影響大棚西紅柿產量與質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播種時間不規范或錯過播種最佳時間,則會導致植株的生長周期不一致、產量下降等諸多問題。根據大棚西紅柿的生長周期一般分為播種、收割兩個階段,播種期內應在每年的2月~3月進行播種,而收獲期一般為11月~12月;在播種的時候還需要掌握適度的土質溫度和溫度濕度條件,盡可能地促進春季季節的生長周期。其次,在播種方式中,通常大棚西紅柿有種植盆播和地栽兩種方式,種植盆播要求選取良好的播種盆、送料口和通氣口,播種時需要將土壤平鋪在盆底,之后將西紅柿種子等均勻地播撒在土面上,用細土輕輕覆蓋,然后用噴水器適度濕潤即可;地栽則需要先將土壤松弛,然后在適宜深度處逐個播種,覆蓋土壤,然后適度澆水。最后,在大棚西紅柿播種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管理,通過溫濕度的合理調配來保證植株生長良好;同時需要給予足夠的水分,尤其是在剛剛播種后的10天內,需要該保證土壤濕潤;進行科學的施肥,特別是在生長初期需要注重氮磷鉀的搭配,做到科學施肥[2]。
1.4 移苗定植
在進行移苗定植之前還要對地塊進行消毒,可以將大棚密閉起來讓溫度持續上升進而達到消毒的目的。移苗定植工作一般選擇在晴天的時候進行,并且定植之前還要在土壤里面施上一定量的有機肥,同時還要澆適量的水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當土壤濕度滿足定植條件時再進行定植。定植之后保持大棚內地面溫度在20℃以上。緩苗之后可以根據苗木生長的具體情況噴施適量的助壯素和緩壯素,七天噴施一次,總共噴施兩次。
1.5 田間管理
一是溫度管理。在大棚西紅柿管理技術中,溫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和季節,需要采取相應的溫度管理措施。在大棚內種植西紅柿時,在定植完成之后要做好大棚內的溫度管理工作。在進行緩苗的過程中,要避免通風處理,在這期間大棚內的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30℃,夜間則控制在15℃,避免影響西紅柿緩苗。在冬季和早春寒冷階段,要及時覆蓋保溫被保持棚內夜間溫度。通過對上方放風口的開放、關閉來調節棚內的溫度,以便能夠充分促進果實的發育與著色。同時,可在保溫被的上方加蓋一層塑料膜,起到防止雨水或雪水浸濕保溫被,并提供保溫的效果。當天氣變暖時,要提前把風口開啟,加長通風換氣的時間,從而控制好棚內的濕度。白天的溫度最好控制在24℃~26℃,夜間則保持在15℃,晝夜溫差保持在10℃左右。隨著天氣轉熱,根據實際情況可完全撤除保溫被,白天溫度控制在24℃~28℃,夜間溫度控制在15℃。如果發現西紅柿的葉片有萎蔫的現象,要立馬放下相應的遮蓋物,從而促使其恢復挺拔。如果出現了嚴重的萎蔫現象,需立刻進行澆水、噴水。
二是水肥管理。大棚西紅柿水肥管理技術對于提高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在水的管理方面,適度減少灌溉次數并控制水量,可以穩定植株生長速度。尤其在結果期后的灌溉過程中,需要結合天氣和大棚濕度,避免在陰天或寒冷季節進行灌溉,以免影響土壤溫度和養分釋放。同時,在結果期的灌溉應與追肥同步進行,實現水肥一體化。微量元素在大棚番茄的生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鈣、鎂和硼等元素。在番茄生長的中后期,植株對這些微量元素的需求較大。因此,在根系追肥時,可以根據養分缺乏的程度施用含有鈣、硼、鋅等成分的肥料,以提升植株的生長效果,避免果實開裂等問題的發生。追肥處理也是大棚西紅柿水肥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追肥應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主要施用氮、鉀肥。將肥料與水結合,根據植株不同生長階段進行追肥。在西紅柿進入果實期后,根系變得薄弱且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在追肥時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維持植株和果實的健康生長,同時減少生理疾病的發生。并且,追肥可以有效減少因根系薄弱導致的養分吸收不足和生理疾病的發生,從而提高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
2 病蟲害防治
結合當地西紅柿病蟲害的流行特點和趨勢,制定科學的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方案,樹立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綜合應用農業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化學技術,實現對西紅柿病蟲害的有效防控。要做好西紅柿病蟲害監測工作,了解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將病蟲害信息反饋會廣大種植人員,指導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達到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目前,西紅柿病蟲害防治主要以化學技術為主,種植人員應結合病蟲害種類靈活、正確選用化學農藥,優選廣譜、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防止造成藥物殘留及污染的現象。如:早疫病,建議噴施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晚疫病,建議噴施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灰霉病,建議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霉病,建議噴施40%嘧霉胺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蚜蟲,建議噴施5%啶蟲瞇可濕性粉荊1500倍液;白粉虱,建議噴施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3]。
結語:綜上所述,大棚西紅柿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所以,需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創新,確保栽培技術水平提升,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為大棚西紅柿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與環境,促進大棚西紅柿產量與質量提高,推動當地農村經濟收入水平提升,同時推動未來農業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穎鑫,張志玲,徐曉潔,等.大棚西紅柿綠色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知識,2021,(12):2.
[2]盧麗杰.淺談大棚西紅柿的綠色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食品工業,2021,(17):114-116.
[3]張華.冬春季大棚番茄綠色種植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2,16(18):4-5.
收稿日期: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