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037
摘 要:油菜屬于越冬類的農作物,不會與糧食爭奪種植地,是開發冬閑田的最佳農作物之一。在油菜栽培管理過程中,通過積極推廣應用現代化的栽培技術,能夠顯著提高農田的產出比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從機械化直播角度入手,探討了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希望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油菜;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 種植地的選擇與處理
油菜輪作制度是指在相鄰的幾個種植季節中,將油菜與其他作物交替種植在同一塊田地上。輪作有助于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土壤疾病的積累,提高土壤肥力和農作物產量。選擇適宜的土壤類型和種植地對油菜的生長至關重要。油菜喜歡生長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應盡量避免在偏酸性或堿性過高的土壤上種植油菜。選擇平坦的地塊,以便進行灌溉和管理。翻耕整地是指對種植地進行犁地、耕翻等操作,以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將土壤翻耕到足夠的深度,一般建議在20cm~30 cm[1]。在翻耕前適量施入有機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糞便或堆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通常每畝施入尿素20 kg、過磷酸鈣40 kg、鉀肥8 kg、硼肥1 kg,有條件的增施商品有機肥150kg~200 kg。在進行翻耕之前,清除田地中的雜草,可以減少后續對油菜的競爭。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和養分需求,可以適量添加土壤調理劑,如石灰等,以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和改善土壤質地。對于土壤呈酸性的,可以每畝施入生石灰30kg~50 kg進行pH值調節(土壤改良方法)。
2 品種選擇
當涂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結合當地氣候特征應該選擇高產穩產,適應能力較強,生產潛力較大,高抗病蟲害的油菜品種。目前在當涂縣推廣應用較好的油菜品種,是雙低油菜品種油研7號,該油菜品種表現出了突出的產量優勢,品質優良,抗性相對較好是當地雙低油菜種植的首選品種。同時需要保證種子純度不小于90%,凈度不小于97%,發芽率不小于80%,水分含量不大于9%。
3 播種
3.1 播種日期的選擇
當涂縣油菜播種日期選取在每年的9月底至10月中下旬。在這個時間段內,氣候條件適宜油菜生長。此時氣溫適中,降雨量適中,有利于油菜種子的發芽和生長。此外,這個時期播種的油菜,可以在冬季和早春季節生長,避開高溫多雨的夏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當然,具體的播種日期還需根據當年的氣候情況靈活調整。
3.2 機械化播種
油菜的機械化播種行距通常為20cm~30cm。具體的行距可以根據地塊條件、油菜品種和農藝要求進行調整。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0.5cm~2.5cm,以確保種子充分接觸土壤,并且便于幼苗順利出土。播種深度過淺容易導致種子干旱,影響發芽;播種深度過深則會增加幼苗的萌發時間和生長周期。選擇適宜的播種機具,確保播種的均勻性和準確性[2]。推薦使用機械聯合播種,操作時要保持適當的播種速度和節奏,避免過快或過慢影響播種效果。在播種前要檢查機具的各項功能是否正常,并調整好播種深度和行距。播種后要及時對田地進行管理,如除草、施肥、灌溉等。進行機械化播種時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發生意外事故。每畝用種量不超過500g,成苗密度5萬株左右。
3.3 查苗補種
油菜機械化播種后5~7d,當幼苗出土后進行查苗處理,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每塊地隨機抽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面積為1 m2,清點樣方內出苗株數,計算出苗率。查苗發現出苗率低于85%時,應及時補種。對于缺苗較為嚴重的地區,應該在油菜出苗初期階段,及時進行人工補種,在缺苗地區開挖播種深度控制在3cm~5cm,將油菜種子均勻的撒到播種溝上,上方覆蓋1cm~1.5cm的土壤。關于缺苗不嚴重的地區,可以在油菜生長到3葉~5葉期之后,從稠密地區移栽幼苗進行補種,定植深度控制在3cm~5cm,定植之后,應該在所在地區及時灌溉透水。
3.4 間苗定苗
油菜苗長出2片~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將弱苗、病苗、畸形苗全部間除,保留健壯苗,其余間除,這個時期可從密苗處移栽幼苗補種。當油菜苗長出4片~5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根據品種特性和栽培方式確定定苗之后的株距一般為10cm~15cm,人工將大田當中的幼苗去除,保留健壯幼苗,確保田間秧苗生長個頭一致。間苗和定苗應在晴天進行,避免雨后操作。
3.5 施肥灌溉
在蕾薹初期,每畝補施尿素2.5kg~5kg(促進生長)和3kg左右的氯化鉀(提高抗倒性),并在這個階段進行科學灌溉,確保田間墑情能夠控制在65%~70%。
3.6 病蟲害防治
3.6.1 殺蟲燈防治油菜蟲害
殺蟲燈適用于防治多種農作物上的害蟲,包括油菜上的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銀紋夜蛾、煙青蟲、黃條跳甲、螻蛄等。應用期間將殺蟲燈安裝在油菜田附近,距離田地適當距離,以便于吸引害蟲。殺蟲燈的安裝高度為2 m左右,可在油菜開花期開始使用,每晚開啟次日清晨關閉,并且可以根據害蟲的活動規律,可以調整開啟和關閉的時間。殺蟲燈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每間隔3周~4周檢查殺蟲燈的電網是否正常,清理燈具上的灰塵和雜質,確保殺蟲燈的正常工作。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觸電。同時,根據害蟲的發生規律和數量,適時調整殺蟲燈的使用策略[3]。
3.6.2 粘蟲板防治油菜蚜蟲
粘蟲板防治油菜蟲害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害蟲對特定顏色的趨性進行物理誘捕,不同顏色的粘蟲板對不同種類的害蟲有吸引力。例如,黃色粘蟲板對蚜蟲、白粉虱、煙粉虱、飛虱、葉蟬、斑潛蠅等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藍色粘蟲板則對種蠅、薊馬等昆蟲有較好的誘捕效果。在油菜的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遭受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多種害蟲的侵害,使用粘蟲板可以有效減少這些害蟲對油菜的侵害。防控油菜蚜蟲可以選擇黃色粘蟲板防治,黃色粘蟲板通常應設置在油菜植株高度的中上部分,以確保能夠有效吸引和捕捉到蚜蟲。具體的高度可根據油菜生長狀態進行調整,一般設置在植株頂端0.1m~0.2 m的位置。粘蟲板的設置數量應根據油菜田的面積和密度進行合理確定,一般情況下,每畝油菜田可設置20張~30張粘蟲板,殺蟲板的規格控制在20cm×30 cm或30cm×50 cm,將其均勻分布于田間。黃色粘蟲板的更換頻率應根據蚜蟲密度和附著在板上的昆蟲數量來進行判斷,建議1周~2周檢查和觀察粘蟲板上的蚜蟲和其他昆蟲的情況,當板上的昆蟲密度較高時,或者板上的黃色失去明亮度時,應及時更換。
3.6.3 化學藥物防治
油菜霜霉病推薦使用72%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或選用6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還可選用70%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噴灑,每次間隔6d,連噴3次。油菜菌核病推薦畝用有效成分菌核凈40g~60g,或腐霉利37.5g,或啶酰菌胺15g~25g,或咪鮮胺25g,對足水量,均勻噴霧。同時,可添加硼肥和磷酸二氫鉀等噴施,增強抗病力,提高開花結實率。對于蚜蟲當田間的危害達到防治標準之后,可以選擇使用10%吡蟲啉20g,或4.5%氯氰菊酯30mL,或3%啶蟲脒乳油40mL~50mL,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g~18g,或2.5%功夫乳油10mL~20mL等兌水噴霧防治。油菜菜心蟲每畝推薦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30mL,或者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60mL(兼治蚜蟲),或者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60mL,或者48%毒死蜱乳油40mL~60mL(兼治蚜蟲),或者20%三唑磷乳油60mL~80mL。上述幾種病蟲害在防控過程中,藥物使用間隔一般控制在7d~14d,連續使用2次~3次,對水40kg~50kg手動噴霧防治或對水15kg機動彌霧或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防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時油脂加工之后所產生的各種副產品也是重要的飼料作物,具有多種應用價值。新時期在油菜種植過程中,應該加快高產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引導種植戶掌握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和種植理念,革新種植方式,為提高單位面積內的油菜產量和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增學.油菜栽培技術與提高種植效益的措施[J].農家致富顧問,2020(12):92.
[2]謝玉美.試論油菜栽培技術與提高種植效益的相關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11.
[3]張雷.油菜優質高產種植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1):180-182.
收稿日期: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