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是未來移動信息網絡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航天產業的主體。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網絡強國”“航天強國”戰略的實現。在中國科協指導下,中國通信學會和上海市科協立足上海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組建中國科協海智專家服務團—衛星互聯網產業服務團,從推廣衛星互聯網優質項目、促進技術落地應用、創新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入手,策劃實施“2023年中國科協海智專家服務團上海行”系列活動。活動圍繞推動上海衛星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舉辦了2023衛星互聯網產業論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優秀項目路演——衛星互聯網專場,以及海智專家青浦行、松江行等系列調研活動。活動充分發揮學會對接地方、專家服務企業、研發推進應用、資本支撐產業的作用,搭建了集學術引領、咨詢服務、資本對接、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對接平臺,為上海衛星互聯網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多方位探索中國科協海智專家服務團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上海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建設,搶抓發展戰略制高點,從基建、應用、產業布局等多方面發力衛星互聯網建設。其中,青浦區北斗西虹橋基地作為國內首批正式運營的北斗產業園,大力發展北斗空間信息先導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垂直產業鏈分工;松江區推進實施“G60星鏈”計劃,搶抓衛星互聯網產業新機遇,松江空間信息全產業鏈格局初具雛形。在中國科協指導下,中國通信學會主動加強“會地合作”,積極對接上海市科協,努力當好產學研融合的“交通員”。
學會與上海市科協、松江區和青浦區政府緊密聯系,抽調人手組建專項活動籌備小組,多次對接需求和打磨活動方案,力求以“技術、資本、人才”三位一體整合多方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活動效果最大化。成員單位領導十分重視并全力支持此次活動,多次出席論壇,并參加調研活動,活動氣氛熱烈,業界反響良好。

會后,學會及時總結活動成果,延伸服務鏈條,形成《衛星通信中的智能化寬帶頻譜認知與決策方法》《國際國內衛星通信系統發展產業報告》等研究報告,持續落實和論證技術需求的可行方案,促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
服務團由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高校及企業的10多名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特聘專家組成。專家們分別在全球不同國家高校或企業工作過,在衛星互聯網領域造詣深厚。在活動過程中,服務團專家通過論壇發言、調研討論,向企業介紹衛星領域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與企業一起討論如何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和技術難題,高效推進專家服務企業與技術成果轉化。
在2023衛星互聯網產業論壇上,海智專家和頭部企業代表分別作了《面向全息通信的電磁混合預編碼設計》《空天地海通信協同的海洋移動通信網絡建模與優化》《基于信息幾何的細粒度用戶空間分布推斷理論與方法》《低軌衛星通信與5G NTN原型驗證系統》等報告,并圍繞衛星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共200多名專業人士參加線下論壇,線上收看人數超過10萬人次。
活動中,服務團分別赴北斗西虹橋基地、格思航天量產衛星數字工廠開展調研和產業對接。各位專家分別圍繞長三角數字干線之先導產業園區實踐、面向衛星通信系統超材料可重構天線、推進通導遙一體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低軌互聯網衛星星座產業發展進行了交流。調研發現,上海衛星互聯網產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涵蓋衛星研發與制造、發射運輸、衛星地面站建設與運維等多個環節。松江區圍繞產業上下游環節加快布局,在衛星研制、終端設備研制、衛星數據應用等方面集聚了一批產業鏈細分領域企業。青浦區北斗西虹橋基地已形成了政府扶持、專業平臺支撐、縱向資源集聚、橫向跨界融合的北斗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但國內衛星互聯網體量較小,產業鏈資源相對分散,關鍵技術和產業實力等方面對標國際尚存在一定差距。衛星互聯網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國際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標準的制定,引導衛星運營商、VSAT運營商、電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設備制造商等企業協同開展衛星通信關鍵技術創新和通信應用探索,才能共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學會通過更廣泛聯系海內外科技工作者,引入高端智力資源,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助力上海衛星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優秀項目路演——衛星互聯網專場活動由學會與臨港聯合公司、聯辰千帆公司聯合策劃,在臨港松江科技城采用線下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舉辦,是為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的有效平臺。
本次路演涵蓋衛星零部件制造、衛星運載發射、信號地面通信等領域項目,吸引來自中信證券、國盛證券、上海科創投資、奇績創壇等50多家投資金融機構參與,服務團專家作為評委給予各項目專業意見。項目負責人相繼展示了各項目的亮點、應用領域、商業應用等內容。在路演點評問答環節中,服務團專家對各個項目進行針對性提問,從推進器的技術路線、液體火箭與固體火箭的選擇與優勢,到制造材料的選擇和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分享真知灼見,項目負責人認真作答,現場氣氛熱烈。
近年來,臨港松江科技城圍繞衛星互聯網產業,筑巢引鳳,努力建設衛星互聯網產業高地,垣信衛星、格思航天等鏈主企業落戶園區。未來,學會將發揮產業資源、創新要素、人才集聚等方面優勢,與松江區以及臨港松江科技城開展深度合作,籌劃更多路演活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衛星互聯網是基于衛星通信的互聯網,通過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輻射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大衛星系統,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具有廣覆蓋、低延時、寬帶化、低成本等特點。
在國際層面,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將其作為技術競爭的焦點。2023年以甚高通量衛星及低軌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系統相繼部署并付諸應用,國際上主要大國相繼開展手機直連衛星系統規劃和設計,通信衛星系統及技術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截至2023年12月初,全球在軌衛星9037顆,是2018年全球在軌衛星總數的4.3倍。其中,通信衛星(包括搭載通信載荷)6899顆,占全球在軌衛星總數的76%。

我國已經在衛星通信系統方面開始全面布局。2020年啟動的新基建計劃將衛星互聯網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疇。國務院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民航局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衛星通信行業的發展政策。航天、電子等部門已分別啟動了鴻雁、虹云等低軌星座衛星互聯網工程建設計劃。
在地方層面,僅在2023年有10多個省市均明確了發展空天信息產業、衛星應用及衛星互聯網產業的新舉措、新目標。上海在2021—2023年間相繼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和《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謀劃推進空天海地一體化通信技術等第六代通信(6G)關鍵技術,從基建、應用、產業布局等多方面發力衛星互聯網建設,將在浦東、松江、青浦、閔行等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協同創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