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是幼兒借助熟悉的形象展開想象與創造的美術表現形式,對培養幼兒美術學習熱情、激發幼兒創造性學習潛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基于借形想象的獨特性,通過創設真實環境,培育借形想象土壤;供給鄉土材料、異質材料,架設借形想象支點;通過形的轉換、立體制作和組合創作,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打開借形想象之門,為幼兒插上尋美之翼。
一、創設真實環境,培育借形想象土壤
環境對幼兒進行美術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師可以基于借形想象的特質,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真實的環境,改變原本美術活動與幼兒真實世界、學習生活等脫節的現象,營造融生活性、審美性為一體的美術活動環境,讓幼兒自由翱翔在美術創造的時空。
1.創設生活美,激發想象意愿
3—6歲的幼兒缺乏基本的美術知識和審美經驗,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環境便成為幼兒美術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在開展相關美術活動,引導幼兒借形想象時要以幼兒為中心,激發幼兒的主體意愿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主題,展開想象,進行創作表現。比如,在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中,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熟悉的花、草、蝴蝶、蜜蜂等常見的自然素材創設生活化環境,引導幼兒沉浸式感受,啟發幼兒大膽聯想與創造。
2.營造藝術美,啟發想象思維
幼兒美術創作環境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便于引發幼兒借形想象的期待感和愉悅感,促使幼兒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創作中。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美術學科的審美性特征,營造充滿藝術美的創作環境。比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時,教師在美工區布置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怒放的鮮花、風雨后殘敗的花枝等多種形態的花朵素材,為幼兒創設了生動多元的環境,幼兒的思維得到啟發,從借形想象開始探索主題創作的樂趣。
二、豐富材料供給,搭建借形想象支點
借形想象中“形”是關鍵,原有形象的供給對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基于此,教師在為幼兒投放美術活動材料時,應優化其投放形式和種類,提供幼兒感興趣的多種材料,為幼兒的借形想象搭建支點。
1.供給本土材料,凸顯地域特色
當下的幼兒美術活動同質化嚴重,幼兒的作品風格和形式等十分類似,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與美術創作材料的供給有關。教師可以從本土文化入手,挖掘不同地域的傳統藝術、文化風俗等,為幼兒供給優質的、有特色的本土材料。比如,若身處臨海或臨河地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不同種類的貝殼、海螺等,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借助地域特色為幼兒借形想象搭建多個支點。
2.供給綜合材料,凸顯多樣性
綜合材料更多的是從材料本身的豐富性出發,收集、評價并篩選幼兒所處的大自然、生活環境中適宜幼兒創作的材料,豐富幼兒的創作語言,讓不同材料之間形成互補,激發幼兒借形想象的潛力和內在創造力。比如,在美術活動“地球村”中,教師先為幼兒提供花、草、樹葉等豐富的自然材料,又為幼兒提供包裝盒、海綿、廢舊衣物等生活材料,鼓勵幼兒借形想象,通過粘貼、拓印等方式將創作內容具體化、顯性化,創造出風格多樣、形式豐富的作品。
三、深化美術活動,打開借形想象之門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優化主題美術活動,精心設置每一教學環節,啟發幼兒打開借形想象之門,將美術活動推向深入,賦能幼兒美術素養持續發展。
1.在形的轉換中借形想象
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往往依托形的轉換,創造出生動有趣、豐富多樣的作品。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和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征合理地規劃、安排美術活動,通過色塊、字符、線條等元素引導幼兒借形想象,展開創作。比如,在主題美術活動“動物世界”中,教師先讓幼兒將顏料隨意地潑灑在紙張上面,讓色塊自然地蕩開,在紙上形成很多不規則形狀。接著,教師再啟發幼兒對不規則的色塊形狀展開想象,進行形的轉換,通過細節添畫的方式創作出不同種類的動物。
2.在組合造型中借形想象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綜合立體創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教師為幼兒投放多種類型的材料,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將多種材料組合,進行立體表現。比如,在主題美術活動“自由的鳥”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樹枝、樹葉、石頭、雞蛋殼等材料,引導幼兒對多種具有自然屬性的材料進行組合、展開想象,創作出自己眼中獨一無二的自由的鳥。
綜上所述,借形想象是幼兒美術活動中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創作引導形式。教師將借形想象插入各個教學環節,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更巧妙地啟發幼兒想象,為幼兒插上尋美之翼,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