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是人類實踐的產物,是對生活的藝術化呈現。幼兒園美術資源的開發應緊緊圍繞美術與生活,堅持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多角度開發生活化美術資源,并以此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性地學習美術提供支持與引導,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熱情,感受繪畫創作的樂趣。
一、運用多種媒介,展現生活化美術資源
幼兒們處于不同年齡段,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它們的興趣點和認知經驗均不相同。基于此,教師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幼兒的生活背景和興趣愛好,充分運用幼兒熟悉和喜歡的多種媒介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熱情。
比如,在以“蔬菜”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如果教師單純地將實物作為觀察對象,幼兒則只能觀察蔬菜的具體形體特征,很難展開想象進行創作。這時,教師可以整理相關主題的繪本,引導幼兒先觀察蔬菜實物,再感受繪本中的豐富的蔬菜形象,與同伴共同交流和探索各種擬人化形象的表現手法,啟發思維。最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幼兒圍繞蔬菜形狀、顏色和質地展開綜合創作。
挑選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作為美術資源,引用繪本作為展示媒介,幼兒的創作熱情高漲。在比較實物和繪本形象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有益啟發,敢于嘗試運用擬人化和夸張化等藝術手法創造出富有個人特色和生動有趣的作品。
二、豐富活動內容,整合主題資源
在開發生活化美術資源時,教師可以抓住一個主題,將美術資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從而讓后續的美術活動從碎片化走向結構化。主題可以是某一類事物,也可以是某一種表現技法。教師在設置主題、開發生活化美術資源時還應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經驗和審美喜好,借助豐富的生活化美術資源推動幼兒對創作表現的熱情。
比如,在以“蔬菜”為主題的美術活動資源開發中,教師先按照蔬菜的分類收集相關美術資源,將蔬菜分為葉菜類和莖菜類兩大類別,再給幼兒提供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和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根據不同蔬菜的特征進行自主分類,最后再讓幼兒聚焦該類蔬菜特點進行創意化表現。
圍繞主題開發生活化美術資源能夠幫助幼兒更加系統地了解某一個品種的蔬菜,從形狀、顏色和質地等角度抓住其特點進行創意表現。這樣不僅能夠豐富美術活動的素材,又能夠推動美術活動走向深入,深化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認知,有效提高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深化活動內涵,挖掘文化資源
美術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具有悠久的歷史,伴隨著人類實踐活動而不斷發展。基于此,教師在開發生活化美術資源時應與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時代文化相結合,豐富活動內涵,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更好地了解、繼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比如,在以“蔬菜”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圍繞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和禮儀文化兩個方面挖掘圖片資源和微視頻資源,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沉浸式體驗飲食文化和禮儀文化。接著,教師又將飲食文化和不同節日相結合,引導幼兒借助繪畫方式表現不同節日場景下人們的飲食習俗,讓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內涵更加豐富。
深化活動內涵,挖掘文化資源,能夠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培養幼兒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引導幼兒在后續的美術創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文化元素融入創作中,為幼兒美術素養協同發展提供幫助與支持。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活動要取得顯著成效,更好地賦能幼兒核心素養發展,需要教師尊重幼兒認知水平和認知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資源支持。美術活動資源開發要堅持生活化原則,從幼兒熟悉或者經歷的生活中精選素材。資源開發要與美術活動有機對接,充分發揮主題統攝作用,借助主題資源深化幼兒對生活意義的認知,運用美術表現生活、記錄生活、展現生活。此外,美術資源還應基于文化內涵,更好地引導幼兒對傳統文化生活的需求,促進幼兒美術素養的綜合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