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創意美術活動是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在探索、思考的過程中能夠發展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基于此,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過程,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征、生活經驗及培養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討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開展策略,希望能為一線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幫助。
一、挖掘優勢,因材施教
3—6歲幼兒的情感具有外露性、沖動性和易感性等特點,是人格培養、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和感官,營造和諧舒適的創作氛圍,對幼兒的潛力進行充分開發,鼓勵幼兒挖掘自己的優勢。當幼兒面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利用自身優勢加以彌補,促進幼兒的身心朝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比如,有些幼兒的思維很活躍,內心想法天馬行空。但在實際的創作中,他們卻無法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很好地表現出來。這時,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名家作品,投放多種創作材料,引導幼兒通過拼貼、勾畫的方式進行創作初體驗,啟發幼兒將腦海中的想法通過多種形式呈現。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意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身上都呈現著獨一無二的特質。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喜好、創作需求等,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以欣賞包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
具體來說,幼兒園教師可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性、美術發展情況、創新思維等多個方面入手,對幼兒的各項能力做出全方位分析。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下,設定教學目標,凸顯創意美術活動的梯度性和層次性,不斷培養每一個幼兒的創新創造思維和審美鑒賞能力。
二、貼近生活,啟發思維
3—6歲幼兒的思維停留在想象階段,很容易對身邊的事物產生好奇和興趣。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應嘗試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幼兒日常生活中選擇適宜的創作素材或活動的主題。幼兒在感知到熟悉的事物時,會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自身的創作欲望,最終的作品也會呈現出鮮活的生命力和十足的童真童趣。
比如,打疫苗是每個幼兒都經歷過的事,很多幼兒難以克服打疫苗時的內心恐懼,產生害怕的心理。教師可基于此開展以“打預防針的那天”為主題的創意美術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創作的形式訴說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將針頭設計成一種柔軟的結構,有的幼兒將打預防針中的自己設計成奧特曼的形象……在一幅幅想象力豐富、趣味十足的作品中,幼兒逐漸克服內心的恐懼,在發展自身創作能力的同時也變得愈加勇敢。
三、五感體驗,綜合創作
幼兒是創意美術活動的“主人”,教師要綜合3—6歲幼兒的各項發展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強化幼兒的美術體驗,予以幼兒充分觀察思考的機會,讓幼兒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美術創造。3—6歲幼兒具備較強的感知能力,對身邊的環境、人、事、物都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帶動幼兒充分進行視覺、聽覺、觸覺等五感體驗,加強幼兒對創意主題的理解,啟發幼兒進行綜合性創作。
比如,在以“厲害的龍卷風”為主題的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畫家李迪的《風雨暮歸圖》,引導幼兒觀察名畫的表現方式和創作特點,掌握對風的表現技巧。隨后,教師又為幼兒播放龍卷風到來的視頻,從視覺上進一步強化幼兒對龍卷風的感知。緊接著,教師為幼兒準備一把大扇子,面向全體幼兒扇風,讓幼兒通過觸覺感知龍卷風的風力特點,并啟發其想象龍卷風到來時周遭環境可能會出現的各種變化。最后,教師再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思考如何在多種材料的基礎上,利用點、線、面進行綜合創意表現。
綜上所述,教師要正視創意美術活動的積極影響,加強與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的聯結,促使其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其創作表現的欲望。在以幼兒為主體的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發揮著引領、指導的重要作用,通過挖掘優勢、因材施教、啟發思維、多維度體驗等方式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創作的魅力和樂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愛上美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