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市城管執法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全國和北京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北京市關于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總體目標及首都智慧城市發展總體部署,堅持目標導向、任務導向、需求導向,緊扣“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應用提升年”這一主題,推動系統上下協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應用由“要我用”向“我要用”轉變,業務場景由“分散用”向“融合用”轉變、數據匯聚由“大而全”向“準而精”轉變、決策支撐由“單一分析”向“綜合研判”轉變,平臺更加智能、精準、便捷、高效。市城管執法局“依托大數據平臺推進轉型發展積極探索首都城管特色法治政府建設的新路徑”,獲評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2019年,按照中央對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綜合執法改革及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原城管物聯網平臺的基礎上,搭建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平臺實現了四大核心功能:一庫匯聚融合,一端智慧執法,一網協同聯動,一圖指揮調度。
(一)一庫匯聚融合
平臺堅持把做大做實做活數據作為優先方向,通過匯聚城管系統業務數據、管理部門數據、企業數據等資源,梳理出一套城市治理基礎單元臺賬數據,實現底數清,全面支撐綜合執法工作。
目前,平臺主要匯聚了四大類數據:一是業務數據,即自身業務開展所產生的數據;二是管理部門數據,如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市司法局等10余個部門90余類數據;三是企業數據,包括對接天眼查、燃氣集團等社會數據;四是視頻監控數據,包括自建視頻探頭、公安共享視頻、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工地視頻等視頻圖像資源。
平臺持續推動數據共享,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向市領導駕駛艙、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開放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的整體數據;二是向市司法局、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應急管理局推送執法檢查及辦案數據;三是與市公安局交換違法相對人數據;四是向部分區、街推送所需的行政處罰數據。
平臺堅持業務導向,基于匯聚的餐飲、酒店、生活服務、旅游交通等基礎臺賬數據,根據執法檢查不斷核對完善,形成8大類21小類專項臺賬,并將執法檢查情況及臺賬更新情況反饋給相關管理部門,形成執法與管理聯動,支撐環境秩序動態監管。
(二)一端智慧執法
一端是指“執法城管通”移動執法智能終端。作為平臺的重要建設內容和主要應用載體,終端開發了勤務報備、執法檢查、執法辦案、臺賬管理、法規查詢、數據統計、移動辦公等功能,通過掌端辦理,成為綜合執法的“一卡通”。
平臺將執法涉及的法律法規、職權、案由等信息匯聚到掌端,并融入電子執法檢查單,為執法人員提供實時數據查詢和調用。同時,執法人員通過掌端開展執法檢查、簡易處罰、勤務報備、臺賬管理等工作,推動“紙上”到“指尖”的執法方式變革,提升執法效率。
同時,平臺持續加強對普通程序辦案的全鏈條動態監管,規范了辦案時限、程序及處罰裁量,并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固證,使數據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初步實現了執法全過程實錄、全過程留痕、全過程追溯、全過程監督,提升了依法行政能力和規范執法水平。
(三)一網協調聯動
在市、區、街執法縱向貫通的基礎上,強化橫向部門間的協同聯動。平臺將跨部門執法業務協作從線下搬到線上,針對日常巡查執法中遇到的涉及其他部門職能的、需要多個部門共同解決的執法類問題,通過平臺實現跨部門執法聯動、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聯合懲戒,促進城市管理難點問題的快速、高效處置,提升城市管理協同共治水平。
目前,平臺與20余個市級部門、100余個區級部門及30余家供電、燃氣等公共服務企業建立協調聯動機制,依托平臺移送問題線索,開展聯合執法,解決了一批重大疑難問題。
2023年,按照全市廢棄電動三、四輪車清理整治安排,在平臺已有功能基礎上構建了專項報表,實現了市、區、街三級聯動填報以及整治情況的實時匯總、統計等功能。同時,還依托平臺(協調聯動系統)進行線索移送、執法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執法協同效率。
(四)一圖指揮調度
在日常執法工作中通過對城市管理訴求、執法、處罰等數據的分析研判,支撐群眾訴求重點問題、重點區域與處罰案由、區域的吻合度分析,利用周調度、月通報、季考評的方式對區街重點問題發生區域進行統籌調度,基于人、車、探頭等執法資源對重大活動保障、重要專項任務實施精準指揮。根據不同時期保障工作特點及要求,支撐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專項執法和保障任務的掛圖作戰工作。
通過“雪亮工程”視頻監控探頭和自建探頭,對重點點位開展視頻輪巡和非現場執法檢查,實現了市、區、街三級資源共享、信息共用、齊抓共管的管理模式,支持執法隊員實時在線監控、實時遠程巡查、實時全域監管,在解放執法力量的同時提高了執法巡查效率,成為綜合執法的“千里眼”。同時,堅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加強對街頭游商進行“50+N”掛賬整治,逐一攻堅,強化長效管控,不斷鞏固既有整治成果,對新增問題突出的重點點位及時進行“動態上賬”管理。
2023年3月,接到關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關于東直門立交橋下聚集性擺攤問題整治情況的報告》相關批示后,市城管執法局立刻與東城區園林綠化局溝通協調,調整自建視頻監控資源,實現對專項執法區域實時視頻監控,同時將視頻監控資源同步推送至東城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北新橋街道綜合執法隊,支撐市、區、街三級共同開展專項執法整治工作。
(一)強化培訓調研應用,有效提升大數據思維能力素質
一是加強平臺應用培訓。利用市、區兩級新入職人員培訓、科隊長培訓、專項執法工作培訓等時機,開展現場培訓18次、遠程視頻培訓6次。二是開展平臺應用調研。到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密云區、延慶區、重點站區等地開展調研,指導促進基層應用,解決一線反映問題15個。三是推動各區創新應用。主要是指導開展視頻探頭接入和智能識別平臺建設應用,支撐非現場執法工作。2024年新增8個區級單位接入視頻監控資源,目前,全市20個單位全部接入。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順義區、重點站區結合轄區實際,積極推進非現場視頻智能識別執法應用,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問題線索處置流轉。四是依據《市直機關“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崗位建功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要求,積極籌劃市城管執法局信息化應用競賽,促進機關人員無紙化辦公水平和數字化執法能力提升。
(二)增強平臺應用深度,整體提升數據驅動業務水平
一是不斷推進系統迭代升級。根據業務部門需求,累計優化完善系統功能近300項,平臺功能不斷完善。二是拓展簡易程序掌端應用范圍。在2023年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重點站區等地的應用基礎上,2024年完成朝陽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平谷區、延慶區6個區對接應用。三是及時解決平臺應用問題。截至目前,共收到全系統咨詢和問題反饋6529件,均全部落實解決。四是按照2023年新出臺的《北京市政府采購集中帶量采購工作系統操作指引(試行)》要求,會同財務、監督等部門,主動協調克服困難,緊鑼密鼓組織實施,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全市城管系統執法城管通集中帶量采購和更新工作,組織技術團隊完成了VPN連接組件升級、北斗定位功能集成、安全沙箱組件和門戶框架優化、藍牙配對清單遠程配置等7項功能完善工作,降低了問題發生率,提高了頁面加載速度,改進了用戶體驗,提升了大數據平臺應用效率。
(三)拓展應用場景寬度,極大提升重點專項執法質效
一是支撐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北京豐臺長峰醫院“4·18”重大火災事故后,按照業務部門需求迅速升級平臺已有功能,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執法檢查時對安全生產案由、檢查單重點提示,業務臺賬同步完善、隱患臺賬自動生成、任務問題自動派發和適時提醒、一鍵生成統計報表;實行掛銷賬管理并落點落圖,多維分析支撐決策部署、精準調度、精確督查、監督考核、線索移送,推進執法協作;與“企安安”信息系統緊密銜接,適時推送數據,推進執法檢查更加規范、便捷、高效,執法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執法協同更加順暢,提升了執法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為賦能其他重點專項執法提供了范例。二是加快推進重點執法業務數據建模分析。結合市城管執法局重點任務和業務需求,針對生活垃圾、非法小廣告、燃氣安全、地下管線、施工工地5個執法專項,與相關部門專題研討29次,確認業務需求、功能清單、系統原型,共涉及24大類163小類599項具體功能需求;通過技術手段累計處理執法數據2.16億條,先后建立業務模型294個、算法模型120個、數據指標624個,輸出建模數據表52張。三是加強重點點位整治技術支撐。根據重大活動保障需求實現6815個點位落點落圖應用。按照執法總隊、指揮中心需求,通過遷移自建探頭、協調共享公安探頭等,支撐對東直門鳥市無照經營和京密路、京通快速路、廣渠快速路等渣土遺撒問題開展實時視頻監控。四是推動建立核心數據指標體系,與各業務部門10多次溝通會商業務標準、統計口徑、相關需求,形成了核心數據指標監測情況報告,專門召開核心數據指標溝通會集中研究、修改完善,后續將實現數據自動生成,服務市區街三級執法工作。
(四)增加平臺應用廣度,有力提升協同協作水平
一是適應廢棄電動三、四輪車專項整治需要,配合執法協調處建立專項報表,更新優化臺賬報表相關功能,實現市、區、街三級聯動填報和整治數據的實時匯總、統計,并為市級專班開通協調聯動系統使用權限,支撐日常工作協同。二是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下放的住房租賃執法職權,配合法制處配置住房租賃檢查單和物業企業檢查單,指導街道執法隊填報檢查單和案件。同時,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實現系統對接,每日推送檢查處罰數據。三是推進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實現與21個市級部門、108個區級部門開展執法協同工作,向7個市級部門推送11類執法數據800余萬條,共享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23個部門數據8054萬條,共享視頻探頭資源14.18萬路。四是推進與“三京”平臺對接應用。“京辦”方面,完成全體人員應用激活,每周通報督促處室應用,日活率較高,全市共61家單位,市城管執法局每月排在26名左右。同時,完成與“京辦”對接4個業務模塊的消息提醒功能。“京通”方面,梳理政企共治功能接入“京通”小程序服務事項方案,完成3項功能對接并上線。“京智”方面,基于前期梳理的推送市“領導駕駛艙”數據清單,已完成執法檢查專題接入“京智”平臺。
(五)完善應用機制制度,穩步提升平臺運行效率
一是不斷完善業務牽引、需求導向、技術支撐的平臺運行機制。認真落實新修訂的7項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制度,同時結合部門需求不斷增多的實際,完善了需求服務管理工作規范和平臺技術保障、數據共享、日常巡檢、安全防護等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平臺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提升平臺運行維護的科學化、制度化水平。二是不斷完善通報點評、績效考核制度。結合平臺應用實際情況,調整完善平臺建設和應用考核評價指標,階段性開展考核情況通報,不斷規范提高平臺應用水平。三是完成平臺驗收報備評審、竣工財務決算評審和年度內審。按照《北京市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評審管理辦法》《北京市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評審管理細則(試行)》、財政部《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管理暫行辦法》及市城管執法局內審相關規定,完成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項目驗收報備評審和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市財政局項目竣工財務決算評審、市城管執法局內部控制監督評價和經濟活動風險評估工作,進一步夯實了平臺后續運行維護工作基礎。
2024年,市城管執法局以提升行政執法質量為主線,以持續提高思想認識高度和應用能力、增強智能支撐深度、拓展業務場景寬度、增加平臺應用廣度、完善應用機制制度五個維度為重點,更好地推動執法業務全鏈條數據驅動、綜合執法全過程智能支撐、執法辦案全環節動態監管、執法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不斷鞏固深化平臺應用成效,有力服務城管綜合執法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首都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慧治水平。
(一)聚焦平臺深化應用,不斷增強隊伍大數據能力素養
推動平臺應用由“我要用”向“用得好”轉變,15個業務系統全部應用,全系統應用率達到100%,移動端應用率不低于90%,數據匯聚更加規范、精準、及時,基層拓展應用和創新應用不斷深化,進一步形成向平臺要數據、找問題、尋對策、促創新、提質效的良好氛圍。
(二)聚焦智能便捷高效,持續優化完善業務系統功能
統籌推動市、區、街三級200余項需求和后續新增業務需求落地并推進應用;探索研發智能執法助手,推進執法辦案中法律適用、案由查詢、類案查詢等的智能推薦,計劃2024年第三季度初步完成1.0版開發并開展試點應用,推進平臺更加好用、管用;總結提煉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過程智能支撐做法,2024年4月中旬完成生活垃圾、非法小廣告、燃氣安全、地下管線、施工工地等重點專項建模分析,并根據工作需求持續優化功能;高標準推進占道經營執法專項建模分析,力爭2024年7月底前上線試運行;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京津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專項業務功能開發,做好跨省執法協同工作的支撐保障;優化完善區域交界聯合執法專項數據的提取與分析功能,推動落實交界聯合執法相關措施;2024年6月啟動,并于年底前完成“全市一張圖”平臺新舊空間坐標系替換工作,按要求推進大屏可視化、電腦端和移動端地圖應用。
(三)聚焦數據開發利用,切實加大數據驅動執法力度
調整完善核心數據指標,加快形成可量化監測、可分析評價的核心數據指標體系,服務領導決策、精細執法、精準調度、精確督查等,推動提升綜合執法質量;持續深化數據治理,采用“管理+技術”方式,2024年1月底實現基礎臺賬核實率達到98%以上,并根據工作需要適時更新;加強數據開放共享,響應業務部門對其他單位的數據需求,數據接入率達到100%;按要求落實執法數據推送工作,數據推送及時率、準確率、完整率均不低于95%。
(四)聚焦改進監管方式,加快提高非現場執法的適配能力
落實北京市一體化監管、非現場監管等相關部署安排,著眼于“2026年年底實現非現場檢查量占比超過60%”的目標要求,圍繞豐富拓展非現場監管的八種方式,在用好自建、共享探頭資源基礎上,推進與行業部門非現場監管資源的對接應用;優化協調聯動功能模塊,推動協調聯動專項業務相關區級部門用戶“應開盡開、應用盡用”;深化與“三京”對接應用,強化與“企安安”信息系統銜接,優化對接“京通”系統功能,為企業、商戶數據查詢提供支撐。
(五)聚焦服務機構改革,有序推進劃轉職權在平臺上開展
落實北京市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和水務綜合執法隊伍整合的部署要求,同步研究融入平臺工作,加強人力資源系統維護更新,積極推動劃轉人員政務辦公用OA系統、劃轉職能上平臺。
(責任編輯:嚴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