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十項重點任務如何落實,部門如何回應,代表們有什么高招?本刊記者采訪相關人士,點擊十大關鍵詞,展示新年新氣象。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3年以來,重慶市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形成新格局。川渝省際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達到21條,248個共建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138.4億元。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總體方案全部出臺,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獲批,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扎實推進。
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強化雙核聯動聯建。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實施交通通信、暢游巴蜀等十大便捷行動,擴大高頻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高頻事項“免證辦”范圍,強化成渝政策協同,提升兩地公共服務一體化便利化水平。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聯合創建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國家試驗區,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開發旅游線路,支持體育賽事、演藝活動異地聯合舉辦。
同時,還將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圍繞產業協同協作,加強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等平臺合作,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爭創國家級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深化能源共保互濟,加快建設成渝“氫走廊”“電走廊”。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促進成渝中部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強川渝毗鄰地區合作,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等改革,縱深推進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加強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協作,持續優化成渝中部地區協同發展格局。
代表們在審議報告時談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亟需拓展視野格局,更好催生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優勢、拓展新局面。市人大代表、渝北區發改委主任沈迎春說,渝北區作為新重慶建設的主城北大門和內陸開放空中門戶,要更好地發揮臨空優勢,加強與機場集團等聯動協作,持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空中走廊”。深化與央企、市屬國企和優質民企戰略對接合作,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強仙桃數據谷“創新智核”,助力全市“416”科創戰略布局。建議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上探索新路,以重點突破帶動總體推進,跑出“雙圈”建設新速度,積累支撐區域發展、整體躍升加速度,以成渝地區一域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代表們還紛紛建議,要繼續加強川渝全方位合作、全領域協同,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動“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形成生動實踐,構建具有川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繼續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協同聯動,攜手建設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打造新時代國家戰略腹地核心承載區。同時,還要大膽改革,深化探索并拓展川渝合作新領域,健全完善協同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各項合作事項落地見效,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