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新修了廁所,讓‘方便’更方便了?!?月底,黔江區城東街道官壩社區桃子壩片區,有居民欣喜地說。
投資近100萬元新建的城市公廁,不僅解決了周邊居民外出時的如廁難題,也讓城北綜合農貿市場6000余名趕場群眾不再為“方便”所困。
此前,城北綜合農貿市場“如廁難”問題,一直是當地群眾的一塊“心病”。通過“議事廳+收音壁+回音壁”辦理機制,由群眾“點單”、代表“定單”、政府“領單”,讓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2023年11月2日,黔江區人大代表王紹旭按照慣例回到選區接待選民并述職時,不少群眾向他反映“如廁難”問題,希望早日解決。矗立在官壩社區人大代表活動站外以“收音壁”命名的圓盤上,也收到群眾相關內容的書面意見建議。
接到問題后,王紹旭及時走訪調研,并將情況向人大街道工委反饋。在他的建議下,街道迅速啟動“三方議事”程序(組織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同題議事),實現群眾“點單”、代表“定單”、政府“領單”。在這一制度的推動下,僅過半個月,桃子壩片區新增城市公廁的項目就啟動了。如今,該項目已經完工,解決情況也在“回音壁”一側進行公示。
自去年5月建成以來,官壩社區人大代表活動站依托“議事廳+收音壁+回音壁”,形成了代表建議意見辦理閉環機制。
這是黔江區人大常委會以“兩個聯系”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黔江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代表家站點平臺作用,讓人大代表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以城東街道為例,2023年,轄區人大代表活動站共接訪群眾3800余人次,收集意見71件,辦理67件。
在總結代表“家站”建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黔江區人大常委會創建了“一接二訪三議”工作制度:“一接”,即利用代表活動站每月固定接待選民,收集整理選民反映的問題;“二訪”,即根據收集問題,組織代表通過走訪和約訪,對群眾提出問題進行現場勘查、溝通協調;“三議”,即組織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開展“三方議事”活動。
黔江區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橋梁紐帶作用,深化了“家站點”迭代升級工作,推動人大代表活動站與社區服務中心資源融合共享;開設“議事廳”,將街道議事代表合理分配到人大代表活動站開展接訪工作,吸納群眾意見。
如今,在黔江區的各個代表“家站點”,“代表碼”“履職碼”被貼在了顯著位置,群眾掃一掃,即可找到代表反映意見建成和問題。
“我們還開發了‘黔江區人大代表履職積分管理平臺’微信小程序,強化代表履職情況動態管理和雙向激勵。”上述負責人介紹,區人大常委會還將251名區人大代表、1306名鄉鎮人大代表的基礎信息統一接入“渝快政”,將代表履職積分系統與市人大數字平臺互聯共通,積極應用人大代表全渝通等平臺,實現人代會閉幕就將代表建議交相關部門辦理,加快融入全市數字人大建設應用場景。
2023年11月30日,黔江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全區鄉鎮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座談會,推廣“一接二訪三議”等經驗做法,努力做到一地創新、多地共享、全面出彩。
2023年12月,反映相關經驗的《黔江區健全人大代表履職機制 推動民主實踐“小單元”展現新氣象》案例入選2023年重慶市基層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成為全市2023年13個基層改革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