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龍坡區九龍街道,馬王、大堰、巴國城3個社區分別增設了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點,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態化開診外,新設置的社區服務點每周輪流開診,基本覆蓋街道轄區,實現15分鐘便民醫療圈;針對規模較大、老年人口較多、交通便捷性較差的社區,九龍街道開通了流動便民點13個,開設專場61場,積極開展“進社區、掃片區”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活動……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來源于街道議事代表提出的“關于在馬王社區內設置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點的建議”的落實落地。
2023年7月20日,九龍街道召開第二屆議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共提出11件意見建議,在馬王社區內設置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點的建議便是其中一件。
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夏平國表示,目前,這11件意見建議均已辦結,辦復率、見面率、滿意率均為100%。
據了解,九龍街道是全市首批探索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的街道之一,也是九龍坡區探索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平臺陣地的“排頭兵”。
去年以來,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聚焦市人大常委會“4+2”系列改革文件,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陣地,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能運行、高水平創新,率先走出了一條具有辨識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路徑,打造出人大代表和群眾就近就便參與民主實踐的生動大舞臺。
不僅如此,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完善基層單元的頂層架構,把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迭代升級代表之家、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點進行貫通銜接,出臺實施意見、工作方案、實操手冊,細化梳理人大街道工委職能任務,每年至少召開2次街道議事代表會議,閉會期間以代表家站為重要載體組織系列活動,形成人大街道工委履職工作“一本賬”。
率先將代表之家迭代升級為各級人大代表、街道議事代表之家,在園區、商圈等基層一線建成19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推動家站貫通融合、功能集成、一室多用,以有場地、有標牌、有制度、有計劃、有活動、有經費為導則,打造代表家站的超級版,通過構建“56611”工作體系(即引導各級人大代表、街道議事代表、黨政領導干部、人大智庫專家等五支力量進駐家站,發揮“聚聯議督促智”六大功能,執行召集、聯系、議事、觀察等六項制度,設立一個特設黨支部,推動數智賦能一體貫通),將民主根系扎進經濟發展最前沿、社會治理小單元和人民群眾生活圈。
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還探索建立“一府一委兩院”重大決策、人大重大事項決定出臺前“進站問計”制度,梳理區人大常委會及“一府一委兩院”下沉基層單元重點業務清單,依托代表家站開展立法調研、專項監督、代表議案建議線索和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征集等,著力推動人大法定職能“常態化”直觸基層末梢。
九龍坡區在全市率先啟用基層單元“一艙兩碼”,將人大代表、議事代表二維碼和場所履職碼搬到群眾家門口、社區居民網微群,并細化設置代表“履職標簽”,為每名人大代表標上1-2個重點關注領域,方便群眾隨時隨地掃碼,有針對性地反映民情民意,實現“線上收集、線上審核、線上交辦、線上評價”全鏈條數智化管理,推動“渝事找代表”24小時不打烊。
同時,引導代表主動聯系網格,在每個社區設立“代表觀察點”,對政策法規執行、人大職權落實、群眾權益保障等實時跟蹤問效。
據悉,代表亮碼運行以來,已處理反饋群眾意見2300余條,覆蓋各類人群2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