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3日,中國一鄉一品數字經濟創新基地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揭牌;2月5日,重慶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啟動活動在長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舉行……
一年來,重慶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取得可喜成績,這與重慶代表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全團建議息息相關,與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履職緊緊相連。
辦理
國家部委來渝回應代表關切
2023年3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重慶代表團共提交《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關于進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議》《關于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能力的建議》《關于推動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建議》《關于支持重慶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的建議》等6件全團建議。
其中,《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是由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聯合向大會提交,這也是兩地代表團第三次聯合提交建議。建議提交后,得到全國人大、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2023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城鎮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吳越濤一行來渝,就川渝代表團聯合提交的《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進行溝通,就辦理思路聽取代表們的意見建議。代表們結合重慶實際,從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核心零部件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規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吳越濤表示,國家發改委高度重視代表意見建議,將認真梳理研究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吸納到下一步辦理工作中,并繼續加強與代表及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全力推動代表建議高質高效落實落地。
202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財經委和國家發改委組成建議辦理調研組來渝召開座談會,與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面對面交流全團建議——《關于推動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辦理思路和有關情況,聽取代表們的意見和建議。
隨后,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派員來渝,就辦理重慶代表團《關于推動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建議》進行座談,積極回應代表們的期盼和需求。
成效
高質量建議辦理助力新重慶建設
近一年來,在國家相關部委的全力辦理下,一個個好消息傳向重慶:支持有關中央企業在成渝地區加快培育一批優勢產業集群;會同國鐵集團等有關方面,深入研究和論證渝貴高鐵、梁忠黔鐵路、重慶至宜賓鐵路、渝黔桂運河等重大項目建設必要性;支持四川、重慶深化拓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這對我們重慶經濟轉型升級是利好消息。”在獲悉國家發改委辦理川渝代表團聯合提交的《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回復時,全國人大代表嚴琦說。該建議主辦單位國家發改委,會同協辦單位國務院國資委、應急管理部、商務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在辦理該建議回復時稱,將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成渝地區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工業加快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積極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及農產品精深加工業。
主辦單位國家發改委會同協辦單位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在辦理《關于進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議》時回復稱,將積極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加強與東盟等國家的多邊貿易和人文往來,同時發揮好聯席會議作用,協調解決好發展中的問題;將會同財政部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加強資金統籌,推動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并適時統籌研究深化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擴圍事宜。
2月3日,中國一鄉一品數字經濟創新基地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揭牌。該基地由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牽頭建設,通過集聚各類服務機構與產業資源,設立市場化運營公司,提供鄉村產業設計、文創、電商、科研、人才等方面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在該基地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農產品品牌,推動重慶山區庫區農業一鄉一品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該基地落戶重慶,與重慶代表團去年提交的全團建議《關于推動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建議》辦理落實有密切關系。主辦單位國家發改委會同協辦單位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辦理該建議時回復稱,將持續完善數據領域法規政策,為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法規政策保障;要繼續支持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先試,助力重慶探索數字經濟發展新路徑,推動重慶建設國家算力樞紐;要支持重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千兆城市創建工作,增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的服務能力。
“加強川渝毗鄰地區合作,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等改革,縱深推進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加強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協作,持續優化成渝中部地區協同發展格局。”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在謀劃2024年重點工作時提及加強川渝協同創新能力建設,與科技部主辦的重慶代表團全團建議《關于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能力的建議》有一定關系。該建議辦理回復稱,要堅持前瞻引領,突出原創導向,強化產學研協同,支持成渝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統籌考慮重慶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持續支持重慶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國家科技計劃;支持成渝開展高水平原始創新和產業技術開發,加快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成渝地區引進高水平創新人才,支持重慶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等政策創新方面先行先試;支持四川、重慶深化拓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