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無形資產已經替代勞動資本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大數據的出現,使得數據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新型生產要素,并逐步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鄭州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格局的步伐,正緊鑼密鼓的進行。鄭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既有優勢,也面臨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進一步做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重視復合型數字人才的培養、加強數據治理和監管體系建設等工作。
關鍵詞:數字經濟;實體經濟;大數據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無形資產已經替代勞動資本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大數據的出現,使得數據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新型生產要素,并逐步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化浪潮中,鍛造長板、補齊短板,是鄭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鄭州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格局的步伐,正緊鑼密鼓的進行,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貫徹落實河南省數字化轉型戰略部署、打造數字強省、建設數字鄭州的重要舉措。加強對鄭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研究,對鄭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及數字化轉型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鄭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優勢
(一)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目前,數實融合已經成為國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國家在宏觀戰略層面上積極鼓勵數字經濟發展,國務院、工信部及發改委均發布了一系列與數實融合相關的政策文件,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
(二)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鄭州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3年,鄭州市數字經濟規模達到6500億元,5G基站總數近5萬座,5G網絡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總帶寬達2620G,互聯網網內、網間平均時延分別居全國第一位、第三位;入圍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智能制造發展指數晉級全國20強。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加快建設,落地知名企業42家。
(三)鄭州數字經濟發展方案初步形成。《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中也提出要加快建設鄭州,以航空港區為龍頭,提升高端智能手機產能。《河南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鄭州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鄭州市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2)》《鄭州市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及《鄭州市數字經濟產業引導目錄(試行)》等政策中也均提到要大力發展河南及鄭州的數字化產業,這為鄭州數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二、鄭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基礎薄弱。作為深度融合的兩種重要方式,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目前,鄭州市數字產業仍不夠成熟、穩固,數字產業化培育的新動能、新技術對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有限。數字產業發展所依托的核心技術、高端人才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嚴重滯后于數字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使各個產業無法有效地應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進而無法全面地享受到數字經濟的紅利。
(二)復合型數字人才儲備不足。復合型數字人才的缺乏制約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過程中,傳統產業對同時具備行業專業知識和數字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了很大需求。比如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不再僅僅看重人才基本的數字技術能力,同時還看重人才的制造、創新、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發展歷程較短,既具備充分的數字技術知識,又具備行業基礎知識的人才匱乏。
(三)政府扶持與監管力度不足。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存在較高的風險,然而政府在技術、研究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且不同地區間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平衡。這不利于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改造,進而阻礙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從政府監管的角度來看,目前對數據隱私的監管和保護力度不足,尚未建立完備的監管法制體系。
三、鄭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路徑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5G、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本前提,加強5G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為融合發展賦能提速。在未來,鄭州市必須加大基礎建設,尤其是互聯網等領域的新基建。在傳統產業的支撐下,引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基因,加速本地原有企業的互聯網覆蓋。
(二)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政府應充分發揮引導和調節作用,以點帶面,通過組織實施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工作,帶動區域內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變革,推動融合發展;加大政府在技術改造、產業引導等方面的資金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建立數字化轉型的意識和自信,鼓勵企業將數字化靈活融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鼓勵企業家學習前沿科技,培養科學思維,關注新技術的特點和應用,積極思考并利用前沿科技推動業務創新。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實現傳統企業的轉變并“出圈”“出海”,實現鄭州數字化產業發展,讓城市數字經濟向縱深推進。
(三)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數字鄭州的建設需要以人才為支撐,尤其需要強調低教育水平人員的再教育問題,鼓勵他們參與成人教育,滲透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人均教育水平。同時也要大量引進并留住搞教育水平人才,切實解決就業和生活問題,為人才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優良保障。要把創新鏈作為第一動力,不斷提能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強科創平臺、壯大科創主體、加快成果轉化,進一步釋放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要把產業鏈作為主要載體,不斷做大做強。全面打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整體戰,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水平。
(四)重視復合型數字人才的培養。秉持“人才是寶貴資源、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理念,鍛造創新型人才隊伍、高水平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千方百計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制定系統完善的技術人才培養政策,重點培養兼具數字技術能力和行業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保障數字化轉型有充足的人才儲備。支持嵩山實驗室、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等設立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專業,加強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設立支持數字技術人才培養的事項基金,給予允足的科研經費的支持,構建高水平的人才激勵機制和體系,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的復合型數字人才儲備;加強理論宣傳,幫助市場主體充分認識數字化轉型的意義,推動數字化變革的總體進程。
(五)加強數據治理和監管體系建設。政府應建立完備的網絡監管體系,妥善解決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數據安全問題等,使數據要素高效地為全社會、全產業帶來效率的提高。要創新監管理念,以鼓勵創新、包容審慎、法治化和科學化為原則,改革數字經濟監管體系。加快數字經濟領域的“綠燈”投資制度建設,明確資本“紅綠燈”,為企業家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穩定的政策預期。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技術,優化監管流程、提升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