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
急呈
申請人呂某與某大學簽訂了5年的勞動合同,呂某在發生工傷后被鑒定為傷殘八級。2021年8月,某大學讓呂某等員工與某派遣公司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兩年,工作地點、崗位、薪酬等不變。2023年7月勞動合同期滿,呂某提出不再續訂勞動合同,并要求某大學支付其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6萬元。請求被拒絕后,呂某向當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裁決某大學向其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申訴人】
我發生工傷時的工作單位是某大學,因此其應當支付我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被訴人】
呂某變換了用人單位,新的派遣公司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應由社保部門承擔。因此,我方無須向呂某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仲裁庭】
呂某的仲裁請求得到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點評:某派遣公司為呂某辦理了工傷參保手續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呂某在派遣公司發生工傷的待遇是由社保部門承擔的。問題是雖然某派遣公司為呂某等員工繳納工傷保險,但呂某發生工傷時的單位是某大學而不是派遣公司。呂某在與派遣公司存在勞動關系期間并沒有發生工傷。因此,社保經辦機構是不負責呂某在某大學工作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的。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由于呂某在某大學工作期間,某大學沒有為其繳納工傷保險,仲裁委員會裁決某大學向呂某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