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理論基礎建設的共識厘析與進路展望

2024-01-01 00:00:00王春英付堃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展望

摘 要:理論基礎是學科確立、發展的基石?;仡櫵枷胝谓逃龑W科40年的發展歷程,學界在理論基礎領域圍繞何為理論基礎、何以構建理論基礎及以何錨定具體理論依據等議題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研究指向并達成一定共識。學科的發展需要理論基礎給予與時俱進地持續性支撐,因此,可以依循從歷史、實踐和未來三個向度夯實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理性支撐作用,堅守整體論視域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構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底色,深入挖掘與精準闡釋相結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體理論依據研究的縱深發展的演進理路,在新時代背景下,搭建科學的理論基礎框架,進一步挖掘馬克思主義的學理支撐,及時融入黨的創新理論,并積極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財富,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能夠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理論保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厘析;展望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5.008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4)05-0050-09

理論基礎是一個學科存在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和理論準備,是學科進行體系性建構和發展的基石。理論基礎不僅蘊含著學科創建最原初的基本原則、旨向和范疇,厘清學科發展的理論場域和范式,同時也為學科發展指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初創時期,學者們即對學科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縝密地思考,構建出理論基礎的基本架構。這些經過艱辛探索取得的理論成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議題的設置及后期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40年來有關理論基礎的相關研究雖然始終保持在場,但卻未能獲得學界應有的重視,研究視角的超越性與研究成果的豐碩程度與理論基礎在學科中的重要地位不盡匹配。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理論范疇的擴大、理論成果的增加需要基礎理論的持續支撐,理論基礎的不斷建構是基礎理論乃至整個學科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對多版本教材、高水平期刊等文獻的整理分析,回顧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研究成果,厘析共識與成效,進而展望進路,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提供借鑒與思考。

一、回顧: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理論基礎建設的指向與共識

在以1984年首批12所院校創辦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起點至今40年學科發展歷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理論基礎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同時這種發展也是深刻且復雜的。筆者基于學科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及中國知網中相關期刊、碩博士論文,嘗試以宏觀確立、整體把握和具體認知三個層次對40年來學者們在理論基礎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明確指向及相關共識進行概括,以期呈現學科發展40年理論基礎研究的大致輪廓。

1.明確何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地位

行遠自邇,概念的廓清是理論探討的前提。在明確何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之前,“理論基礎”本身成為一個必須厘清的前提概念。學者們正是依循這樣的思路,首先對何為“理論基礎”進行了學理探究,并且對如何把握“理論基礎”與“基本理論”之間的關系提供了認知路線。在幾版較為經典的教材中,學者們基本以描述和評價的方式來介紹“理論基礎”的內涵,如“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學科,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同時又有堅實的理論基礎[1 ”“理論基礎是支撐學科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基石,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同任何別的學科一樣,沒有理論基礎作為學科研究的堅強后盾,就難以建立學科的知識體系大廈?!?sup>[2 由此可見,理論基礎是其所屬學科存在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和理論準備,是學科進行體系性建構的基石,為其所屬學科明確了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范式,對學科的建立、發展和旨向都具有關鍵作用。而“基礎理論”是其所屬學科依托理論基礎發展出的根脈和框架,是學科內生的具有根基作用的理論成果,為學科發展提供穩定持續的動能。

在明晰前提概念的基本內涵之后,學者們便直面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本身,并且達成普遍共識——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從教材方面來看,1986年由陸慶壬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以下簡稱86年版教材)即明確提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應當聚焦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觀點[3 ,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依據為馬克思主義。此后,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問題形成較為統一的價值取向和理論共識,在述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這一問題的各版本教材中亦沿襲這一觀點。同時也可以發現,在這些教材中,學者們均直接鋪陳觀點,強調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地位,但是對馬克思主義何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原因并未進行細致討論,而是進行結論性論述。這種共識在學術期刊中也有明確的體現,如王振的《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指出學界就“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這一問題是進行過相應探討并達成明確共識的。[4 目前,已有學者關注到馬克思主義何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學 理機制問題,如劉建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指出,該問題作為學科的基礎性內容,是極為重要而不能忽視的組成部分,并從派生性和應用性兩個方面進行論述。[5

2.探求何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聚焦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

在明確何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基本內涵并獲得一致性結論的基礎上,40年以來學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研究領域還對如何理解作為學科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給予了關注。對此,學者們存有不同的理解,并在相關研究成果中形成了各自的體系和敘述邏輯。為了論述得清晰、扼要,筆者在此將兩種主流觀點總結為非整體論和整體論。

其一,非整體論。這種觀點認為學科的理論基礎是由若干與學科具有直接聯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組合而成。例如,86版教材在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指導作用基礎上,進而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重要原理為思想政治教育學提供了理論依據”[6 ;2021年由馮剛、彭慶紅、佘雙好、白顯良主編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以下簡稱21版教材)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依據按照其所屬類別進行分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支撐、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進行分類,值得強調的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思想政治理論基礎進行連接是富有理論創新性的。從期刊論文方面來看,也有學者表達了非整體論的觀點和主張,如王愛蓮、康秀云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發展歷程、核心命題與定位思考》指出,理論基礎的建構“應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這一本體概念展開”[7 ,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實踐進行區分和界定,馬克思主義中只有直接同學科發展產生關聯的部分才可以確定為學科的理論基礎;李玉翠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歷程及思考》指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建構“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一抽象的泛泛而論上”[8 ,更為重要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定位直接理論依據。

其二,整體論。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支撐作用是以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把握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上,強調內化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偉大成果”[9 ,并構建出整體性結構。例如,1999年由邱光偉、張耀燦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以下簡稱99年版教材)中首次提出以“體系”為要求來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并指出以“完整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理論基礎進行把握。雖然此處的“完整性”只針對囊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10 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但是整體論的輪廓和思路已經初步呈現。這一點從教材的章節安排上也可以略見一斑,其在“第一節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中分設兩個小節“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指導”和“堅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作指導”,二者強調了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對學科建設的指導作用,這已經初步帶有整體性特征。在理論依據的列舉中,99版教材也將當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列入其中,這些都符合整體論的特征;2006年由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主編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以下簡稱06版教材)中,整體論被第一次明確提出并規定其具體要求,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的首要前提是堅持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基礎中的指導作用,并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偉大成果融合吸納,同時“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11 ,2018年由鄭永廷、劉書林、沈壯海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基本上承接了這一觀點,并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12 ";2015年由陳萬柏、張耀燦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以下簡稱15版教材)在理論基礎的建構上,將99版教材和06版教材的觀點進行了融合,在二者基礎上就“如何堅持以完整準確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論述,并將黨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全新理論成果列入理論基礎之中。與非整體論的主張類似,部分學者也在期刊論文中也表達出整體論傾向和主張。如王秀閣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指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應是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應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和某些原理”[13 ,應該從整體性著手進行把握;如劉建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14 ,并從馬克思主義的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理論基礎進行總結和結構性搭建。

通過梳理可知,這兩種不同的觀點都是基于馬 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導地位,總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經驗而得出的結論。二者的區別在于非整體論更強調理論基礎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指導的直接性,而整體論則強調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過程中始終在場的旨向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種觀點雖存在區別,但并非相左,而且可以形成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作用。

3.錨定以何支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鎖定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理論

40年以來,在卷帙浩繁的馬克思主義著述中不斷采擷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高度契合的具體理論,以獲取學科發展的直接指導,始終是學者們孜孜以求的研究課題。目前,學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具體理論依據的定向呈現出較為多元的樣態。從教材角度來看,86版教材列舉了六條理論依據,分別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重要能動作用、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意識必須灌輸、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總和、培養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人、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15 ;99版教材相較于86版教材,新增了“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去掉了“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和“培養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人”,“關于‘灌輸’的理論”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表述發生變化但內涵與86版教材保持一致,其余的理論依據則在86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內涵上的拓展[16 ;06版教材沒有具體列舉理論依據,但是其強調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同理論依據進行結合的觀點,是極具創新精神并為學界所廣泛認可的;15版教材在前兩版教材的基礎上,新增了“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與和諧文化建設理論”和“執政黨建設理論”,去掉了99版教材中精神文明建設的相關理論,重新將“政治與經濟辯證關系原理”列入理論依據并較之86版教材拓展了理論內涵,“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17 在內涵上與99版教材保持一致;21版教材首次根據源流將理論依據劃分為三大類,首先列舉了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支撐”的相關理論,其中將15版教材中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去除外,其余都保持一致,然后是從屬于“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相關理論,其中重新納入99版教材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還新增“立德樹人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后在“兩個結合”的理論倡導下嘗試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中挖掘理論依據,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中列舉化民成俗、民惟邦本、知行合一、天下大同。[18

從期刊方面來看,如羅洪鐵、王麗的《30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演變研究》,通過對比陸慶壬、張耀燦和王禮湛所編寫三部教材列舉的理論依據,找出三者間的理論共識,認為這些共識不僅經受住學科發展的實踐檢驗,還被學界認可并繼承[19 ;劉建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指出理論依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石”發揮著“中觀”指導作用,所列舉的七個理論依據除“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理論”外與上述列舉教材基本保持一致,而“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理論”的提出彌補了“人”與“環境”辯證關系的理論空場,文中還界定了“理論基礎”“理論基石”“理論基點”之間是“是背景性支撐、間接性支撐、直接性支撐的關系”[20 ,以期確保學科理論基礎涵蓋全面的同時避免冗雜散亂。

通過梳理可知,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發展中形成了關于理論依據的多元觀點絕非爭議,而是學界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具有高度共識的基礎上,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理論視角、不同理論目標下展開的爭鳴與探討。正是這種爭鳴與探討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快速發展提供了蓬勃生機和持續的動力。

二、評析:從共識中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 理論基礎的演進理路

如前文所言,經過40年的探索和積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研究領域中學者們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形成了何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何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及以何錨定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具體理論依據三個明確的研究指向,并獲得了相應的答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樣態始終處于生成和變化之中,毫無疑問,理論基礎的建設也絕不是畢其功于一役即可守成的過程,不斷豐富和發展以期更好地指導實踐是其肩負的使命和內蘊的應有之義?;仡檶W科發展40年理論基礎建設取得的成效,在厘析學界共識的基礎上,本文希冀探尋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未來發展的演進理路,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創新發展的學理依據提出一孔之見。

1.從歷史、實踐和未來三個向度進一步夯實馬克 思主義何以支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理性

如前文所述,學者們對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已經取得普遍共識,但是,很顯然這個理論基礎不應是不言自明的天然前提,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依然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何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進行追問,以此進一步提升廣大學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中時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理論意識和理論自覺,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筆者認為,要明確為何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必須以宏觀、全局的視角審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并從歷史、實踐和未來三個向度對其進行把握。

從歷史向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原則和最高遵循,這種實踐活動的政治性是與生俱來的,并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屬性。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所具有的馬克思主義屬性正是從前者的實踐活動中總結而來并反哺于這一實踐活動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就天然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屬性并將其作為自身的理論基礎。

從實踐向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建立伊始就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其根本任務指向于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當代任務指向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都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及學科發展的理論基礎地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應然追求與目標指向。只有諳熟并認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獲悉為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道理,從而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標和長遠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踐,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愿選擇的一條正確道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作用,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實現這一夙愿的人才保證。為此,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21 的認識和主張,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開展,《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有序展開,“大思政課”建設如火如荼。上述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力量源泉,而作為學科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又對相關實踐活動起到理論支撐的作用??梢姡瑥膶W科發展和實踐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不僅需要進一步夯實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支撐作用,也要緊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步伐,不斷內化吸收黨的創新理論成果。

從未來向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所具有的未來性是建構于其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性之上的。所謂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性,同馬克思主義語境下的發展性和超越性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三者在具體意蘊上卻有不同?;隈R克思主義語境,發展性更著眼于客觀事物運動變化所處的狀態,超越性則更著眼于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去蕪存菁,而未來性則強調事物的宏觀旨向,這種旨向是從馬克思主義誕生起就始終在場的,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共產主義的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性同唯心主義的未來性具有本質區別。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性建基于其內蘊的科學的世界觀,這種未來性是具有現實性和科學性的。而唯心主義的未來性不過是經人揀選的對歷史事件“積極影響”的抽象,這種顛倒的執果尋因的未來是桎梏于現實合理性的辯護,這種未來性是抽象且虛幻的。從具體的歷史來看,馬克思主義未來性奠基于《共產黨宣言》,貫穿無產階級革命力量在人類社會中的發展,從巴黎公社運動到十月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歷經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再到昂首闊步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種未來性——實現共產主義和人類自由全面發展——始終在場并發揮其引領作用,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22 。正如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23 ,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性在具體的歷史中也呈現出階段性,在其中投射為特定歷史階段所擔負的歷史任務。這種未來性的旨向作用起始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所屬的歷史階段中為完成該階段歷史任務培養相適應的合格人才,而其最終指向的始終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因此,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必然性是建基于學科的未來向度的。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是且 只能是馬克思主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他的學科、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只起到借鑒的輔助作用,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實踐和未來三個向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奠基石、發動機和啟明星。

2.堅守整體論視域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構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底色

在40年學科發展中,學者們不僅就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這一關鍵問題達成了普遍共識,而且就如何理解作為學科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深入探究,筆者將這些研究成果的闡釋視域歸納為整體論和非整體論。在未來的學科發展中,在理論基礎的建構和維護中,是堅持整體論的觀點還是鐘情于非整體論的個別,筆者更傾向于堅持從整體性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把握。我們之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是因為這一特性確保馬克思主義是其所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大主要部分及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構成,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繼承關系,決不是“主流”和“支流”,是“一塊整鋼”[24 。雖然二者所處的歷史背景、時代特征存在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差異,但是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正是貫穿這一理論發展脈絡的靈魂所系。

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征是馬克思主義始終具有的理論特質?;隈R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可知,整體由部分構成,而整體一旦形成,部分就會寓于整體之中,“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5 ,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征是其具體理論存在的前提,其具體理論一旦脫離整體性進行討論亦會喪失其科學屬性。正如西方馬克思主義通過解構馬克思主義進而建構起“兩個馬克思主義”對立的結構,嘗試以結構主義、實證主義和存在主義同馬克思主義進行結合,并試圖以此來批判和分析西方后工業社會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然而這些理論流派都先后衰落式微,西方馬克思主義亦逐步學院化,這都證明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征堅持的必要性。馬克思主義自從在中國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其在中國先后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偉大飛躍,其中都蘊含著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特征的理論特質。

同時,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整體性特征在一定意義上也表現為系統性特征,這一特征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開放性。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其中的哲學部分為學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部分揭示了學科的當代使命以及提供了批判的視角,科學社會主義部分為學科提供了指導旨向和歷史使命。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更直接的理論指導作用,我們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學科當代發展最直接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導。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系統性特征的分析,我們也可以明確如何鑒別某些理論或學科是否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具體標準,即它是否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成果,如果屬于則是理論基礎,反之則不是。

綜上所述,堅持從整體性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首要前提。這個前提可以保證馬克思主義在學科建設中的領導地位,學科建設發展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同向同行,同時避免出現教條主義、實用主義的傾向,確保學科在堅守獨立性的同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交叉學科的有益成果。

3.深入挖掘與精準闡釋相結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體理論依據研究的縱深發展

馬克思主義本身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理論體系,而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又內含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因此,從如此龐大的理論體系中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是一項始終行進在路上的艱巨任務。一方面,我們應進一步從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深入挖掘與學科建設高度契合的理論資源,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具體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也應基于理論基礎的內涵及學科發展訴求精準闡釋相關理論資源,以恰當發揮具體理論的支撐作用。

回顧學科40年的發展,在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學者們始終保有探索創新意識,探尋出的作為學科理論基礎的具體原理及依據日漸豐富全面。承續前文,86版教材已經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依據劃定了基本范圍,其中列舉的理論依據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并被繼承發展;99版教材在基本遵循86版教材的基礎上,開始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拓展納入到理論依據之中;06版教材雖然沒有就理論依據進行討論,卻首次明確提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建構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為理論依據的劃定提供新的科學原則;15版教材對理論依據的列舉體現出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及理論基礎的認識已日臻成熟;21版教材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具體理論依據的分類邏輯體現出深遠的理論視野和勇于開拓的首創精神,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重要論述的理論回應,而且這種分類邏輯也給予學界全新的理論視野,為學科開拓了全新的探討場域??梢姡瑢W界的探索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學者們的理論挖掘視野更加專注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對于“原點”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不多,這種理論視野當然值得肯定,但是與此同時,提升對原點馬克思主義的關注熱情和研究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學者已經對此進行了理論耕耘和嘗試,如學者劉建軍、張智新近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考論》,對拓寬學科具體理論依據的研究視野做出了貢獻。

在不斷探尋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具體理論依據時,結合學科視域和訴求對挖掘出的理論資源進行精準闡釋則是需要進一步完成的工作。在此,筆者僅以一本教材為例,基于深入思考抒發一些淺薄之見,以此強調精準闡釋同樣是理論基礎建構中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21版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這一分類中列舉的理論依據是值得商榷和探討的。如關于“民惟邦本”,21版教材在列舉理論依據時只列舉“民惟邦本”而取消了關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依據,并指出“民惟邦本”體現了“民兵是勝利之本”“以人民為中心”[26 的意蘊,這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民惟邦本”是否可以等同于“科學的‘以人為本'”,二是筆者認為“民兵是勝利之本”“以人民為中心”等“科學的‘以人為本’”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直接替代“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會導致關于人的本質等觀點的理論空場;關于“天下大同”,21版教材指出“天下大同”體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共同富?!焙汀叭祟惷\共同體”[27 的意蘊,而這三個理論是否能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按照劉建軍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中以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對理論基礎的分層,這三個理論應該屬于微觀的“理論基石”。

綜上所述,學界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具體理論依據具有多元化的觀點。這種多元化觀點的呈現體現了學界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的遵循。與此同時,深入挖掘與精準闡釋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體理論依據多元建構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理路。

三、展望: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發展的進路

縱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發展歷程,關于理論基礎的研究獲得了斐然的成績。通過前文的概括和總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未來發展方向已經躍然紙上。立足學科發展的未來向度,關于理論基礎有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在結構上如何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進行科學性、系統性建構;二是在內容上如何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內涵,其中應包含增強馬克思主義學理支撐、融匯黨的創新理論、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不同維度。

1.綱舉目張:搭建“社會—環境—人”的系統性理論基礎框架

基于前文的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中的理論依據需要搭建起科學性、系統性的框架,同時這一框架也必須立足于堅持將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的前提之上。立足于本文的視角,同時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終點范疇是個人與社會”[28 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根據所選理論依據作用主體的不同,以“社會”和“人”兩個維度,構建起“兩個部分一個橋梁”的結構,其理論邏輯是“社會—環境—人”。需要強調的是,以上關于“人”和“社會”兩個維度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需要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而不斷擴充,同時“一個橋梁”,即“環境”的存在是為了使整個框架成為一個互聯互動的整體系統,以避免陷入萊布尼茨“預定和諧”式的平行且互不溝通的狀態。

關于社會維度包含五條具體理論:一是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理論。其從階級和社會兩個角度就學科歸屬和階級屬性問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進行界定,規定了學科的地位、 作用、目的、任務、內容及其效果的衡量標準;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這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其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闡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從屬關系,同時也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促進作用[29 ;三是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辯證關系原理。其闡明經濟和政治對文化的決定作用,經濟在三者關系中起到最根本的推動作用,而政治則基于政權的強反作用成為“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都對文化產生指導作用。文化則具有的相對獨立性和歷史繼承性,“為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方式、途徑的確立和優化提供了方法論指導”[30 ;四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這一理論是學科建立及相關實踐的重要理論支撐,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地位和發展方向,從理論涵蓋的范圍來看精神文明建設的范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理論。其明確了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同時也為環境理論提供了理論場域。

關于人的維度包含四條具體理論:一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其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和直接理論依據”[31 ,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基于客觀的歷史的具體的人而展開的,立足于人的雙重屬性——自然的人和社會的人——探求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指明了人的發展旨向是人類自由全面發展;二是社會主義意識灌輸理論。這一理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奠基理論,“是學科得以建立的直接理論依據”[32 ,確立了學科的地位、作用、方針、原則、任務及內容;三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這一理論對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屬性的劃分,尤其“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應以“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展開,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指明了正確的方法;四是立德樹人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理論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被明確提出,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理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一個橋梁”主要包括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理論,這一理論明確了人與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碍h境”是由“社會維度的理論依據”影響而形成的,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人”則是由“人的維度的理論依據”影響而形成的,肯定人受到環境影響的同時,也突出了人對環境的反作用。從整體結構來看,“兩個部分一個橋梁”的結構使理論依據形成關于“社會”和“人”的兩個主體部分,并通過“一個橋梁”——環境進行有機連接,搭建起“社會——環境——人”這樣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開放性的理論框架。

2.與時俱進:進一步夯實“靠近原點與微觀建構 ”的學理支撐

挖掘馬克思主義的學理支撐應該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打開天窗說亮話”,就是堅持同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同步發展,并積極關注同屬二級學科的學科動態并轉化其理論成果,另一方面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進行微觀建構。

所謂“打開天窗說亮話”,就是打開學科視野,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看,向馬克思主義原著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中包含部分與之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些理論對學科的確立與發展具有支撐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理應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發展同向同行,應當從其理論成果中汲取養分。例如,“馬克思主義具有整體性特征”這一表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視野中是無可爭議的陳述性表達,而這一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中卻是極富張力的,我們應當關注和借鑒其研究的多重研究視角和分析路徑,這些都是具有理論價值的。同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理應成為本學科的重要理論來源。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著作,相關具體的論述都以碎片化形式分散在馬克思主義原著之中,但是將這些微觀化、碎片化的表述整理匯聚起來后,就能夠為學科發展提供有力的佐證。當前,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為視角,對馬克思主義原著的研究已經展開并獲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就原著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還存有提升空間。

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建構進一步微觀化,當前學界對理論基礎的闡釋和建構還停留在學科層面,應該將理論基礎的建構推進到思想政治教育具體理論層面,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對象、目標、內容、環境、機制、原則、方法等理論進行理論基礎建構,加深理論、概念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鏈接,這就可以進一步強化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穩固程度。

3.守正創新: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納入學科理論 基礎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和政治性,因此我們應當對黨的創新理論高度關注并具有靈敏的學術嗅覺。就學科發展現狀來看,學界能夠做到對黨的創新理論積極響應,但是這種響應更多的是將黨的創新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和方法論依據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學科研究當中具體應用,從現實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納入學科理論基礎建設。

黨的創新理論作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其中的很多理論觀點都與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發生關系。實現將黨的理論創新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新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是以黨的創新理論之“矢”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之“的”。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態度。

“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立場。堅守立場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屬性的定盤星,是正確、全面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解碼器?!皠撔隆毙略谘芯糠椒ê脱芯克悸?。首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黨的創新理論,明確其理論內涵,這是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的前提。其次,找尋黨的創新理論與本學科的契合之處,這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展開,宏觀層面就是梳理黨的創新理論并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進行對照,微觀層面就是將創新理論內部的具體要求、表述與思想政治教育學進行對照,篩選出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學科具有支撐作用的部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過理論論證,證明這些創新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有根本性指導作用,并將其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進行融合。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性質與定位,也是學科未來發展的趨勢。

4.賡續傳承:積極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財富

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充分融合,這是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內蘊和廣博的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應遵循的原則是,融合形成的理論相較于原意應具有新的內涵,而其內涵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具有一致性。

所謂融合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其具體原則我們可以通過列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進行分析。例如,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中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來源于班固所著的《漢書》,其原意指編寫史書時務必實證。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賦予“實事求是”新的內涵,就是基于客觀事物的發展揭示探求蘊含于其內部的發展規律,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內涵;再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原是王陽明心學之中的觀點,其原意帶有唯心主義色彩,混淆了實踐和認識的區別。而習近平總書記揚棄了其中的唯心主義成分,將“知行合一”提升為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觀的觀點,在承認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基礎上,強調“知”的重要性和持續性,突出認識和實踐應該協同發展;再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中的“立德樹人”,其中“立德”來源于《左傳》,“樹人”來源于《管子》,習近平總書記將二者結合起來,賦予其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含義。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們應當努力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表達形式來建構學科語言和概念表述,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及其理論基礎更具中國特色。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40年發展中日臻完善,其學科性、科學性不斷加強,學科在理論和實踐維度亦不斷踏上新的臺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基礎建設應當與學科整體發展同向同行,并不斷強化自身的體系化、層次化,為學科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穩固的理論保障。

參考文獻

[1][17][3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33,35.

[2][18][26][27][30] 馮剛,彭慶紅,佘雙好,白顯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8,57, 54,57,44.

[3] 張蔚萍,張俊南.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6.

[4] 王振.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7):121.

[5][14][20] 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1):85,85,85.

[6][15] 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25,25.

[7] 王愛蓮,康秀云.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發展歷程、核心命題與定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2):22.

[8] 李玉翠.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歷程及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11):25.

[9][11][28] 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35,23.

[10][16] 邱光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8.

[12] 鄭永廷,劉書林,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

[13] 王秀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9.

[19] 羅洪鐵,王麗.30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演變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0.

[2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J].人民日報,2021-07-13(1).

[22] 劉建軍,張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

[2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8.

[24] 白顯良.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64.

[25] 《馬克思主義哲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98.

[29] 張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考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51.

[32] 李忠軍,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138.

[責任編輯:邢煒真]

猜你喜歡
展望
中國銀行體系改革創新的設想和中外對比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7:21:50
海參人工育苗產業的現狀及展望
剖析當前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實踐及展望
文學網絡時代的狂歡
小學課桌椅設計研究綜述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商業會計(2016年15期)2016-10-21 07:37:55
移動機器人導航技術現狀與展望
國內外森林生物量碳儲量估測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6:54:29
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現狀與展望
國內延續性護理現狀及展望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7: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99免费视频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精品国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她的性爱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欧美a|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欧美精品色视频| 欧美伦理一区| www.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99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久久精品91麻豆|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 日韩免费毛片|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日韩在线中文|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99爱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1精品亚洲|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9啪在线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成| 国产精品9| 精品三级网站| 欧美色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国产你懂的| 久久a毛片|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美女亚洲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无码国产伊人|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另类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