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通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討了ESG表現、融資約束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效果。
【關鍵詞】ESG表現;融資約束;公司績效
一、引言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社會責任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在金融投資領域,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即ESG理念,已成為評估企業長期價值和投資風險的重要因素(武永霞等,2024)。這一理念體現了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需積極承擔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隨著ESG投資的興起,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表現,正逐漸成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融資能力和市場形象。
然而,企業在實踐ESG理念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其中,融資約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儀秀琴等,2023)。特別是對于ESG表現優異的企業來說,由于在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投入較大,可能在短期內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因此,探討ESG表現與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影響上市公司的績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進一步分析ESG表現和融資約束對不同所有制、地區及規模等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的差異性,更有助于全面理解ESG理念在現代公司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融資策略和提升內部控制質量,實現上市公司績效的持續提升和社會責任的共同擔當。
二、理論分析
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是一個多維度且深遠的議題。ESG表現不僅關系到企業的運營成本、市場競爭力、品牌形象和社會聲譽,還深刻影響著企業的治理結構和長期發展戰略。因此,上市公司應高度關注ESG表現,將其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長期發展規劃,最終實現上市公司績效的持續提升。
融資約束在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之間的影響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話題。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良好ESG表現的企業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方式來緩解融資約束的負面影響;二是融資約束可能對ESG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正向關系產生影響,導致ESG表現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
三、數據來源、模型構建及變量選取
1.數據來源
本文ESG表現數據來源于華證與WIND數據庫的評級結果,相關財務數據等信息來源于CSMAR數據庫。時間范圍為2010~2022年,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后最終得到1811家上市公司有效觀測值。
2.模型構建

3.變量選取
(1)因變量
因變量是上市公司績效。借鑒吳怡俐等(2021)的研究,選擇總資產凈利潤率來衡量上市公司績效,對應指標為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
(2)自變量
采用華證ESG評級數據來衡量自變量ESG表現。本文對上市公司ESG評級進行反向賦值處理,賦值為1~9納入到模型中。
(3)控制變量
為避免遺漏變量,更準確識別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借鑒賈勇等(2023)的研究,選取可能影響上市公司績效的指標作為控制變量:股權集中度、公司規模、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比率、無形資產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獨立董事占比及企業年齡。
四、結果分析
1.基準回歸
通過構建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ESG表現與上市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從基準回歸結果(表1),可以看出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這表明公司注重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實踐能夠為其帶來多方面的好處,進而提升其整體績效。這些好處包括創造長期價值,建立穩定和可持續的經營模式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優化風險管理,降低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潛在風險;提升企業品牌聲譽,增加市場份額和消費者忠誠度;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融資支持,擴大企業規模和開展創新活動等。因此,良好ESG表現的企業能夠在多個方面獲得優勢,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在財務績效得到應有的反應。

2.穩健性檢驗
為確保實證結果的可靠性,從兩個方面進行穩健性檢驗。一方面采用替換自變量ESG表現方式,即將ESG表現的衡量方法從ESG年度平均值改為ESG季度平均值。另一方面為緩解遺漏變量偏差,在基準回歸的基礎上增加樣本個體固定效應。從穩健性回歸結果(表2),可以看出兩種穩健性檢驗結果均表明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有顯著正相關,這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

3.異質性分析
鑒于公司所有制、地區和規模的不同可能導致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產生差異,對ESG表現與上市公司績效的關系進行異質性分析如下。
(1)所有制分析。因不同所有制企業在經營目標、社會責任、管理層晉升和獲取資源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將企業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從回歸結果(表3),可以看出非國有企業良好的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效果更顯著。可能原因是,非國有企業因其市場敏感度和靈活性,能夠迅速響應ESG市場需求,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消費者認可度,吸引更多投資和合作機會。

(2)地區分析。鑒于不同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財政資源和公眾意識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將企業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從回歸結果(表4),可以看出良好的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增強作用在西部地區表現更為明顯。可能原因是,西部地區在自然資源和環境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其次西部地區人口眾多,文化多樣,企業在社會方面的積極投入,同時西部地區企業可能更加需要通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來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代理成本。


(3)公司規模分析。進一步考慮公司規模的異質性影響,本文以總資產表示公司規模,并分為小、中和大。從回歸結果(表5),可以看出在小企業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系數為正但不顯著;在中大企業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的系數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且對中企業的正向影響更明顯。這表明小型企業可能由于資源有限和管理體系尚不成熟,難以充分展現ESG表現的潛在益處。而中大型企業因在資源和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優勢導致ESG表現更明顯。

4.機制分析
為檢驗ESG表現能否通過融資約束影響上市公司績效,以融資約束指數絕對值(SA)作為代理變量。從回歸結果(表6),可以看出ESG表現對融資約束SA的系數均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當企業在ESG方面表現良好時,其面臨的融資約束會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因為良好的ESG表現能夠提升企業的聲譽和社會信譽,從而更容易吸引投資者并獲得融資支持。同時ESG表現對短期負債率及長期負債率的影響也是顯著為負。這說明良好ESG表現的企業在負債結構上更加穩健,傾向于合理控制較低的負債率。

五、建議
依據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了ESG表現、融資約束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結論表明:(1)ESG表現對上市公司績效具有正向影響;(2)異質性分析發現,ESG表現對非國企、西部地區以及大中型公司績效影響促進作用更大;(3)機制分析可知,ESG表現對融資約束有顯著負向作用,這一負向影響在短期負債及長期負債上均有顯著體現。
通過分析ESG表現、融資約束與上市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提出優化融資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ESG監管力度,確保企業實踐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和評價體系,提升信息透明度等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武永霞,剡霏.ESG責任履行、綠色創新與企業價值[J].統計與決策,2024(7):178-182.
[2]儀秀琴,孫赫.ESG表現能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基于融資渠道的研究[J].金融與經濟,2023(7):65-75.
[3]吳怡俐,呂長江,倪晨凱.增值稅的稅收中性、企業投資和企業價值[J].管理世界,2021,37(8):180-194.
[4]賈勇,傅倩,汪琳,等.技術創新與企業韌性:基于新冠疫情情景[J].管理科學,2023,36(2):17-34.
(作者單位:江西省政協宣傳文史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