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國有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并發展,就必須引進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信息化是推動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通過打造財務核算集中化、財務管理專業化、財務業務一體化格局,可實現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的財務管控目標,從而以更高水平的財務管理助力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信息化;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
面對日趨復雜激烈的經濟環境及市場競爭,國有企業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積極推廣信息化管理手段,以提高企業整體市場競爭力。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有企業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從傳統財務管理模式跳出來,執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借助標準化流程和信息化手段,實現會計核算的規范化處理,提升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推動財務部門職能由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從日常管理走向綜合管理,從后臺走向中臺、前臺,促進企業合規經營,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切實發揮財務監督和決策參謀作用。
2.有利于推進業財融合與信息共享
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業務實際,按照業務類別和管控要點去重新梳理相關業務流程,進行專業化、規范化業務處理。通過將財務管理系統與資金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資源等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業財深度融合與數據信息實時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企業會計信息橫向和縱向可比,為企業決策和考核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3.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和資金風險防控
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將預算、核算、結算三個模塊進行融合,搭建“三算合一”的財務集中管理信息化平臺。充分開發利用財務數據信息,對財務資源進行統籌調配與集約化配置,統一資金收支管理,將預算管控、財務監督、運營分析和風險預警等財務管理行為通過信息化手段落實到企業日常管理中,有效推動國有企業降本增效、降險增效及提質增效。
三、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不夠
國有企業的部分管理層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認為與原有會計電算化一樣,僅是財務部門用來進行會計核算和填報會計報表的工具,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知不到位。由于財務信息化建設標準要求高,投入的資金較大,企業從集團到分(子)公司再到基層單位,各層級都要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軟件等,部分管理層認為投入與產出不配比、不劃算,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業務部門、非財務人員的參與度不夠,業財融合度不高,動態分析與風險預警的作用未顯現。
2.信息化建設缺少統一規劃導致信息共享不足
國有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各業務口均按各自的需求去搭建相關的信息系統平臺,缺少統一的總體規劃,各業務系統相互獨立,致使財務部門成為“信息孤島”。因各信息系統的開發方不同,系統之間存在數據接口不兼容、信息數據格式不同、各類指標的計算方法不一致等情況,造成財務數據的采集、歸口核算、數據分析等不能與業務部門同步同頻,存在滯后性,信息數據反饋不及時、不全面、不準確,影響了財務與各業務部門的協同配合與信息共享,導致財務部門的決策參謀作用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錯誤的經營決策。
3.財務數據信息的開發利用不充分
財務信息作為企業的重要資源,是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晴雨表”。財務部門通過及時準確地記錄企業的購銷進度、成本費用支出、資產投資、資金收付等業務信息,向企業內外部提供企業在資源配置、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戰略方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但在實務中,由于信息系統的開發人員不懂財務,財務人員又不懂系統開發技術,雙方缺少密切溝通與配合,造成有些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只能提供一些基礎的財務報賬審批、會計核算、賬務查詢、報表編制的功能,未開發能實現預算、核算、資金、稅務等事項的統籌調度和過程控制,成本管控、合同執行、資金運營、財務服務等功能未體現,財務人員仍需人工計算分析相關數據信息,工作效率低,財務數據信息的開發利用“空白區”較大。
4.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國有企業的部分財務人員對新事物新技術等新知識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存在抵觸情緒,缺乏創新進取精神,仍用傳統的工作方法去處理日常財務工作,導致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操作不熟練,新功能不會使用,未實現從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財務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報賬單據的審核、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上,與業務部門的溝通配合不多,宏觀思維格局未打開,不能適應新時期現代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5.企業網絡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網絡信息時代,網絡信息安全一直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對財務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更是尤其重要。財務信息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一旦發生數據泄露、數據篡改、系統崩潰、網絡攻擊等狀況,將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在實務中,網絡安全隱患時隱時現。一方面是由于系統開發不完善,數據存儲備份容量不足、防火墻設置存在漏洞、用戶的使用權限設置不合理、業務審批流程設置未統一等;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員安全操作意識不強,存在未經授權或越權審核審批,隨意將涉密的財務信息在網絡上傳輸,甚至蓄意泄露信息給外部人員或競爭對手等,給企業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
四、針對上述問題的對策研究
1.提高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視程度
國有企業管理層和員工要積極轉變思想,正確認識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理解財務管理信息化是企業加強內控管理,促進合規經營,強化集中管控,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應加強各層級管理者與員工的參與度,運用大數據分析,科學配置企業資源,實施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資產管理、資金管理、風險防控等,強化財務信息數據運用,為企業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科學的數據支撐。
2.統一規劃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共享
國有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方面要有全局性、科學性,避免各自為政或重復建設,保障必要的投資經費。要以業財融合、信息共享、精準高效為目標,統一規劃好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可以從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資金結算三個維度,建設預算管理、財務報賬與核算、司庫管理三個子系統,搭建“三算合一”的財務管控平臺。一是打通預算管理系統和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將預算目標分解到各業務板塊、各部門和具體明細項目,按月、季、年度進行分割,嵌入到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中,當出現某項指標超預算時,系統自動報警,根據具體情況實施柔性或剛性約束,設定審批權限,對各部門提交的單據給予批準或駁回的判定,保障“無預算不支出,無預算不投資”制度的落地,維護預算管理的剛性約束。二是構建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和相關業務系統的對接,將購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產管理、庫存管理等系統與財務系統打通,實現數據信息的采集自動化、實時化、便捷化,減少人工錄入的工作量和因操作失誤形成的錯誤機率,實現所有原始憑證、會計憑證、會計賬表等均可線上查閱、線上審核審批。三是統一會計核算制度,對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口徑、輔助核算、摘要及附件規范、報表管理等進行統一,提高會計憑證自動生成比率,減少手工制單會計憑證的占比,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實現集團、分(子)公司、基層單位所有財務指標口徑的一致性、標準化。四是打通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和司庫管理系統,審批通過的單據可直推到司庫管理系統形成資金支付指令,資金管理員審核匯總資金支付額度,提報資金調撥計劃,形成資金日預算報表,經上級審批通過后,次日完成資金的收付業務,全程自動化操作,可最大程度的規避資金支付風險。五是打通與外部系統的對接,將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和稅務系統對接,實現財務報賬審核中的發票自動審驗、購銷發票的開具和納稅申報等功能;與銀行系統對接,實現銀企直聯,資金支付指令直接由司庫管理系統向銀行發送,銀行收付業務流水可直接導入財務報賬與核算系統中并自動生成會計憑證,自動生成銀行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減少銀企未達賬項。通過財務管控平臺的搭建,提高業財融合深度,實現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同頻共振、信息共享,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財務支撐。
3.深挖財務數據信息的價值
國有企業應建設高標準的財務管理信息平臺,構建財務管理“駕駛艙”,利用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直觀展示企業的經營狀況,提供可視化動態數據信息和數據分析圖表,勾聯分(子)公司或各業務部門的各項重要指標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分析與展示。做到對預算、核算和結算的集中統一管理,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強化財務資金風險管控,推動財務管控轉型升級。一是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預算對標管理體系,將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按經營業務性質進行歸類,同類企業設定統一的財務業務評價考核指標,按照“對標———達標———創標”的工作流程,以系統內或行業內優秀企業為標桿,將各成員單位的預算數與執行數進行深入剖析,將財務信息數據形成柱狀圖或線性圖進行直觀比較,發現存在的問題,組織財務與業務部門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查找差異形成的原因與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即時糾偏整改,促進戰略規劃與全面預算管理深度融合,讓預算作為“看不見的手”指引企業朝著預定的戰略發展方向進行。二是加強動態財務信息數據分析與利用。將財務數據信息作為一項重要資源進行開發,運用到戰略制定、市場分析、管理提升、科學決策中去。通過對合同執行、購銷進度、庫存變化、往來款項增減、工程投資付款進度等財務數據的提取,進行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向相關業務部門發出業務提醒或預警,促進財務與業務部門的緊密溝通與配合,保證合同履約率、庫存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工程進度完成率等指標在合理或優秀水平。三是關注資金流的分析與利用。充分利用財務管理信息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將資金統籌調配與融資管理納入企業挖潛增效的重點。將集團內部各單位的資金收支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資金收支高峰與低谷期的變化規律,根據各成員單位的資金盈缺情況,合理調配資金使用,將資金有盈余且暫時閑置不用的單位資金統籌調配到資金緊缺且有重點項目投資的單位,利用時間差來調劑使用資金,減少資金不合理占用和融資成本,實現資金管理創效。
4.注重財務人員的培養與隊伍建設
當今世界處于信息技術快速更替發展的時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優秀的人才作為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國有企業應重視對優秀財務人才的培養、儲備和引入,打造一支懂財務、懂業務、懂技術、懂管理的財務精英隊伍。可以通過請行業專家或業務部門骨干授課、脫崗培訓、定期輪崗、實操演練競賽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實操能力,保持財務隊伍的先進性和穩定性。財務人員應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理念,努力跟上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水平。其他非財務人員也應積極參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培訓,學習財務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類信息系統的操作技能,了解企業發展的需求和戰略發展方向,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參與管理,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5.樹立安全操作與風險防控意識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的經濟支柱,承擔著應對國外經濟波動、保障國家戰略資源供應、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穩定等政治責任,作為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必須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必須重視網絡安全管理,在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同時,對數據泄露、數據篡改、系統崩潰、網絡攻擊等風險要建立相應的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一是要加強企業員工的合規操作和保密管理意識,嚴格設置操作權限和審核審批權限,嚴控數據信息導入導出途徑,設定密級數據信息查詢身份驗證管理,禁止在微信、QQ等互聯網平臺發送涉密信息和企業重要財務業務數據信息、合同文件等;企業系統管理員應盡責履職,做好企業員工的權限設定與賬戶管理工作,防止未經授權的越權操作;員工應定期更換操作系統用戶的密碼,禁止他人用自己賬號登錄或處理相關事務。二是要加強與負責軟件開發的第三方的溝通,對系統風險防控方面,要高標準、嚴要求,要簽訂保密協議和風險責任追究協議,建立完備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和高效運作,助推國有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五、結語
國有企業要主動適應現代企業改革發展的需求,積極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強化業務流程自動化、業財融合一體化、共享服務智能化、決策分析智慧化水平,促進財務管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轉型。要加強對財務信息數據的開發與利用,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國內國際環境因素變化等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認識與了解自身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科學制定企業短期和中長期經營戰略目標,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有效發揮國民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洪秀彥.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改革探討[J].財經界,2023(32):126-128.
[2]廖小芳.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20):106-108.
[3]詹英.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3):61-64.
(作者單位:中央儲備糧新余直屬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