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下,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在高校聲樂課程中的應用,能夠推動課程改革的進程,聲樂教師借助產學合作為學生提供接觸專業實際的機會,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突,破陳舊教學模式的束縛,促使學生參與音樂產業的實際工作,如演出、錄音,學生能夠從中積累經驗、學習職業技能,有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且企業能從中發現并培養潛在的未來員工,實現校企雙方共贏。聲樂教師聯合行業內的專家、藝術家開展協同育人,能夠彌補以往教學的疏漏,由多方協同合作共同設計課程,能夠使高校聲樂課程內容貼近行業前沿,打破學生對聲樂課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聲樂教師定期邀請音樂家開展講座、參與實踐教學,向學生傳授聲樂理論和技巧,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應用還能加強聲樂理論與實踐的關聯,聲樂教師借助案例分析、音樂劇表演、實習實訓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學生薄弱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彌補和改善,于學生今后職業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多元創新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中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應用路徑:
第一,創新教育理念,調整培養方向。在多元創新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師需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分析對比以往陳舊教學模式、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基礎上,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引入信息化手段優化教學設計,依據開放化教育理念重新制定聲樂課堂教學方案,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組織開展多樣化的聲樂技能的訓練,在訓練中適時補充音樂歷史、音樂理論以及音樂文化等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舞臺適應力,以“感恩母校歌唱祖國”主題音樂會為例,定期舉辦音樂會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聯合企業落實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在實踐中應用所學聲樂技巧、在演唱中積累經驗,借此增強學生對聲樂的熱愛。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邀請學生國內外知名聲樂家到校開展講座和表演,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其間,高校聲樂教師可以與國際聲樂教育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從中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讓學生接觸更廣泛的聲樂知識,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在多元創新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師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創新課堂教學,聯合多方力量開發課程體系,將基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創作展示相關聯,借助線上學習平臺構建“慕課—線下創作—線上展覽”教育體系,帶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課前借助慕課平臺實施在線教育,為學生提供多種聲樂資源。驅動學生課前自主探究,精選國內外優質的聲樂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制作微課視頻開展針對性的指導,打破以往課堂教學的束縛,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學習聲樂理論知識、掌握聲樂基本技能。在線下授課中將理論與實踐相關聯,聲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聲樂實踐活動,如音樂會、大師班,增設線下創作環節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鍛煉聲樂技能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反饋和建議彌補學生的短板。在此基礎上借助線上展覽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結合聲樂教師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將線下創作的作品上傳至在線展覽平臺,供聲樂教師、行業專家點評,獲取來自多方的反饋和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第三,建設實訓基地,更新教學資源。在新時期下,高校聯合企業開發建設聲樂實訓基地,能夠推動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落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效率和質量,實訓基地能夠幫助學生將聲樂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為學生創設近乎真實的場景,深化學生對聲樂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從中初步了解音樂制作的各項技術。而高校聲樂教師需投入更多的精力,發揮實訓基地的諸多功能,將其用于整合教學、培訓以及項目開發,讓學生在實訓基地中接受課堂學習從中掌握聲樂知識與技能,同時為學生提供開展音樂項目的機會,促使學生參與歌曲、音樂劇的制作,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新聲樂課程的教學資源,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提供學生的專業素養。此外,高校還可以聯合擁有音樂產業的企業共同開發適合學生的教學材料和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如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借此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從中獲得行業內部的最新信息和技術,能夠保障聲樂課程內容的前瞻性,在此期間,學校經由企業贊助引入最新的音樂制作軟件和硬件設備,能夠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為其職業發展做好鋪墊。
第四,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在新時期下,高校聲樂教師能夠認識到以往教育教學的疏漏,積極革新教育理念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開展實踐探究,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而聲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以及對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理解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成效,因此,高校需重視聲樂教師的培訓學習,借助多元化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聲樂教學實踐的開展做好鋪墊。在多元創新視域下,陳舊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若聲樂教師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述忽視技能訓練的開展,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拋諸腦后,會限制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高校聲樂教師需積極參與培訓學習,更新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實踐中落實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加強與行業專家和企業的溝通交流,協同合作完善課程設置、建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貼近實際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此外,高校聲樂教師還需重視集中教研活動的開展,分析解讀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實踐意義,交流分享教育心得。
第五,創新教學模式,引入多元手段。在多元創新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師緊跟時代發展的浪潮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教學策略組織教學實踐,結合課程內容積極探索創新,引入數字音樂技術、虛擬現實等工具輔助教學,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在課程設置上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組織課堂討論活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考量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借助數字音樂技術、虛擬現實為學生創造真實、生動的學習環境,如利用數字化音樂軟件開展聲音編輯、混音等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音樂制作的基本原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的演出場景,讓學生感受舞臺氛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組織各類音樂會、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此基礎上緊跟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保障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與企業合作開設定制化課程,邀請行業內專業人士擔任客座教授或導師,為學生傳授實用的技能和知識。
第六,完善評價體系,反映學習成果。在當前多元創新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聲樂教師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推動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在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重視教學評價的開展,制定評價標準、完善評價體系,借助教學評價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往的教學評價多以考試成績為主,存在片面性,高校聲樂教師在反思的基礎上制定多元化、全面的評價體系,從學生音樂創造力的考查著手,檢測學生對音樂理論的掌握程度,結合學生的作品準確評估其在音樂領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感悟能力;同時將表演能力納入評價體系,結合聲樂表演舞臺表現力、觀眾互動能力等多種元素開展表演評價,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激勵學生勇于在舞臺上展現自我;在此基礎上開展團隊合作能力的評價,聚焦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音樂項目,針對學生合作中所表現出的溝通和協調能力,開展針對性的評價發掘學生的個人潛力。除此之外,高校聲樂教師還需重視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開展,構建互評機制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第七,構建合作橋梁,落實產學合作。在多元創新的視域下,高校在推動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落地的進程中,需積極構建合作橋梁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尋求與本地企業的合作機會。以高校聲樂課程為例采取多種方式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如組織研討會或論壇,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家參與其中,與高校聲樂教師互動溝通,引入校外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行業的認識,同時為學校和企業提供溝通的平臺。在此期間,高校可以聯合企業共同開發聲樂課程內容,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案例與聲樂課程相關聯,如設計與企業品牌相關的音樂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將聲樂知識與企業宣傳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潛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借此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同時將學生的創意產品呈現在大眾的視野內,從中獲得新的市場機會。而學校可以設立實習基地為聲樂專業的學生提供在企業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從中獲得真實的工作體驗,將學習和實踐相關聯,嘗試應用所學聲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企業也可以借此機會發現并培養未來的人才。在此期間,高校可以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保障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保障教育資源和企業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利用,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第八,重視實踐教學,增大實踐比例。在多元創新的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課程模式發生了轉變,聲樂教師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加以優化調整,增大聲樂課程的實操比例,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課程設計上,教師結合課程內容增加現場演唱、音樂劇參與和聲樂工作坊等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直接參與到演出當中,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如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會、為學生正確小型音樂劇的角色,拓寬聲樂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為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創設良好的條件。在此期間,高校還可以加強與專業藝術團體合作,以實現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的目標,定期組織師生前往劇院、音樂廳等地進行觀摩學習,提供真實的行業觀察機會,讓學生從實際中汲取經驗。同時邀請音樂劇、歌劇等領域的業界專家到校開展演講、講座,使其參與到高校聲樂課程當中,在校園授課和分享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借助雙向互動模式豐富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聲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聲樂比賽和演出項目,鍛煉學生的表演技能,在競爭中增強學習動機、激發創作熱情。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師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在反思以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應用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組織教學實踐,創新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教學手段,構建產學合作橋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發揮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的優勢,為企業輸送高素養人才彌補人才空缺,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效率質量,為學生謀求更好的發展。在此期間,高校聲樂教師需積極革新教育理念,分析產學合作與協同育人策略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創新課堂設計提高聲樂課堂教學的針對性,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鹽城師范學院。本文系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及其創新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307056182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