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結合在建項目,探究了城市有機更新項目如何與民族歷史文化融合共存,并提出了相關項目的設計管控方法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民族歷史文化傳承; 城市有機更新; 設計管控
【中圖分類號】TU984.11+4【文獻標志碼】" A
0 引言
民族歷史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及特色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認同。城市有機更新對于民族歷史文化應當尊重和保護,并將文化內涵融入到項目設計中,提煉升華,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亮點。
1 城市有機更新的基本概念
城市有機更新,是指對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改善、優化,從而實現房屋使用、市政設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產業結構、環境品質、文化傳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設活動。
2 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城市更新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1)深入研究民族文化背景,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背景提取關鍵信息。
(2)保留原則。對基底現有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遺跡必須堅持保護的原則。繼承場所的空間布局,尊重民族建筑文化,統籌自身資源,保留原有建筑規制,不搞大拆大建,堅持有機更新,通過微改造方式對建筑進行保護與利用。
(3)多業態并舉。片區更新在遵循一般規律的同時需要兼顧居住空間、產業空間、公共空間的同步營造,形成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就業圈,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城市新的活力空間,向全新的價值創造發起挑戰,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4)大力補短板提功能升品質。注重區域生態環境的提升和歷史風貌的延續,注重產城融合,協調建筑與周邊環境,注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加文化、休閑、康體娛樂設施,注重完善交通市政設施。
3 設計階段管控應總體把控設計思路
下面以阿壩州建州70周年州慶系列項目——馬爾康市A街區改造項目為例進行著重分析。
3.1 深度解析馬爾康當地民族歷史文化
多元融合的嘉絨藏族文化繁榮之地——馬爾康。自新石器時代伊始,原始人群便在這片土地上游獵和耕牧,后在吐蕃和唐朝的爭奪中,隨著土著居民與移民融合,并消化接收了從西藏傳入的藏傳佛教,自此嘉絨藏族作為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藏族支系在歷史的舞臺誕生。清代在梭磨、卓克基、松崗、黨壩四大土司管轄下,經和平解放后,馬爾康縣于1956年正式成立,2015年馬爾康縣撤縣立市。厚重而傳奇的歷史讓馬爾康成為全州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多民族融合的搖籃。嘉絨藏族文化豐富多樣,嘉絨服飾、嘉絨美食、嘉絨風俗等獨居魅力。
3.2 建筑改造凸顯嘉絨民族風情
馬爾康是嘉絨藏族的腹心地帶,千百年來已形成了完整的嘉絨文化派系,從建筑、信仰、飲食、服飾等各方面都或多或少異于其他藏族分支。詳細了解和學習嘉絨藏族民居文化,民居建筑主要分為三種:沙爾宗民居、代基民居、西索民居,皆為石砌墻體和木質梁架的石木混合結構,又被稱為寨房或碉房。
(1)沙爾宗民居:正立面呈“冒”字形,最具代表性的“邛籠”式民居建筑,為碉房合一的防御性建筑,一般為4~7 層。上部略似“籠子”,第一層為畜圈;第二層為廚房;第三層以上為寢室、保管室;第七層前留一平臺,后部為經堂;第五、六層東南墻上挑出木結構附臺,附臺圍欄由滕條編織,作晾曬農作物、牧草之用,各層間用獨木齒形梯連通。
(2)代基民居:其民居房頂全是由就地取材、大小相近的青石板鋪設而成,重重疊疊,蔚為壯觀。每日清晨,青石板上的層層水霧與裊裊炊煙相融升騰,猶如人間仙境般飄渺逍遙。該村另一大特點是,全村老少酷愛衛生,婦女采用跪式抹地,將屋內家具、地板以及柜架上的各類器皿收拾得一塵不染。
(3)西索民居:壘石為室,片石砌成,黃泥粘合,內直外收,上窄下寬。砌到最高處,讓房屋四角順勢形成角鋒,最高處的石墻邊緣加厚,避免墻表的平面化,增強立體感。窗戶均外小內大,窗框上裝飾有嘉絨特色很濃的雕刻、繪畫。房頂一分為二,前半部分為平頂,三面砌成矮墻;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蓋石板或紅瓦。
改造建筑總體風格以嘉絨藏族傳統民居為基礎,提煉嘉絨藏式元素進行融合,并改變部分原有居住為商業業態,使街區更具活力。建筑立面上參考嘉絨民居石砌墻體和木質梁架的特色,以木石為主要材料,將嘉絨藏族建筑元素進行演繹轉化;空調位、電箱、雨棚等細節應與建筑造型一體化設計,滿足安全和美觀的要求,彰顯嘉絨特色;在材質色彩的選擇上,參考嘉絨民居色彩運用,主色以灰色、黃色石材、木材原色為主,輔以白色、紅色、黑色質感涂料。
3.3 選取嘉絨腰帶紋樣之形態加以提煉
街區環境景觀改造以“生態景觀升級,建設水城融合”為核心,完善旅游鏈條,豐富消費場景,打造集“食、住、行、游、購、娛”多體驗為一體的主題特色商貿街區。以嘉絨服飾、美食、風俗文化為載體打造景觀場景,如嘉絨腰帶紋樣形態的旱噴水景觀、嘉絨文化美食場景、藏味酒吧街區場景、文化創意街區場景、藏族繡織街區場景、藏藥藏浴體驗館、藏戲藏服博覽館等。保留改造區域在鋪裝材料的選擇上,可依據原有場地的生態性和野趣氛圍,多選擇生態環保、自然野趣類型,以當地石、木為主,體現親近自然與文化融入的設計導向。城市環境提升則是以環境整治為主,治理臟亂差,進行局部修復,使之與周邊建筑融合協調。
3.4 堅持對原有歷史文物或遺址進行修繕與保護
例如官寨等遺址整體進行修繕與保護,結合景觀空間需要,采用嘉絨藏族傳統砌筑工藝、原材料、原做法對風化破損、不穩固的墻體進行補砌、加固修繕。結合景觀需要,基于原有官寨建筑布局形態,局部加高墻體,形成多元的景觀空間,同時體現官寨的歷史與厚重感。在碳中和綠色發展的目標下,注重通過建筑、基礎設施、交通空間的優化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增加綠色能源的使用場景。
4 實施落地階段設計管控的主要重點是糾偏
在實施過程中應始終秉承保護和傳承文化的理念,嚴格控制設計、采購、施工環節,力求高品質呈現設計方案。街區改造項目于2022年10月正式開工,工期扣除冬季停工時間后僅剩6個月。要堅持“全面布局、合理安排、科學設計、保證質量、先急后緩”的原則,認真組織項目的實施。應盡量避免工程施工對周邊道路交通的影響,盡量縮短工期。
4.1 設計進度管理
設計進度管理應重點檢查設計總進度計劃落實情況,及時調整及糾偏。工程中心設計管理組檢查,截至22年11月,項目設計施工圖階段工作已完成建筑、幕墻、結構、雕塑專業施工圖紙,景觀、給排水、電氣專業圖紙未完成,總完成度為90%。分析進度落后的原因:一是現場情況與設計圖紙不符合,設計調整較多;二是住戶提出新的要求,修改較多;三是業主要求不明確,無統籌計劃,變化較多。每月底項目設計負責人應結合總進度計劃及實際情況,編制下月設計進度計劃并通過項目部設計管理主要成員及分管領導審查后發起流程,設計部門按照下達的月計劃執行,在履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對進度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及糾偏。
4.2 設計質量管理
工程中心設計管理組應組織項目部、設計專家、造價專家等及時對施工圖、變更文件進行審查,并及時將意見反饋給設計人員,組織設計人員及時修改施設計文件,完成正式設計成果并發至項目部予以落實。
在項目過程中,進一步研究了入口處天瀑的設計,根據意見設計在地面上增加了水墊塘以防止濺水,規避了瀑布高度較高帶來的隱患。景觀將地面的水系設計水深從50 mm提高為100 mm,并將水系邊作斜面處理,材料換成更加耐久的石材。多方討論和實驗后,根據當地的施工經驗,就地取材,對建筑立面的材料局部也進行了更換,最終獲得了更好的效果。
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戴號,周江: 淺談基于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城市有機更新
4.3 材料設備送樣、打樣、認樣和封樣管理
組織業主、設計及項目部對供應商提供的設備及材料樣品根據產品的功能、外觀效果及技術要求等方面進行篩選,并對最終選定的產品簽字確認。建立認樣、封樣臺賬記錄清單,施工中嚴格落實。
5 結束語
基于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城市有機更新設計過程中應保留和提升原有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民族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間,增強居民的歸屬感,讓城市更新留得住鄉愁,保護和傳承城市的歷史記憶;設計管控工作在民族歷史文化類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的全過程中至關重要,還應結合數字化管理手段,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秦虹.用新理念推動新一輪城中村改造[J].中國金融,2023(19): 71-73.
[2] 《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N]. 北京日報, 2022.
[作者簡介]戴號(1981—),男,本科, 工程師,從事市政、房建、城市更新等相關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周江(1988—),男,本科, 工程師,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