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政府提供的一種住房保障形式,在解決新市民住房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四川省平昌地區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分析了當地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特點,評估了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完善新市民住房保障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市民; 住房需求; 保障性租賃住房
【中圖分類號】TU984.12【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9年的60.6%,城鎮人口達到8.48億人。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鎮,成為“新市民”。據統計,2019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 07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 425萬人[1]。新市民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住房問題十分突出。平昌地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 是國家確定的1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近年來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2021年,平昌城鎮化率達到40.62%[2]。目前平昌常住外來人口已超過10萬人,大部分從事建筑、服務等行業。大量新市民涌入,對住房提出了巨大需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平昌地區新市民約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租房居住的比例高達60%以上。然而,平昌地區當前的住房供應,尤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遠不能滿足新市民的需求,影響了城鎮化的質量和速度。 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政府提供的具有保障性質的租賃住房,主要面向收入較低的新就業大學生、產業園區員工等新市民群體,在解決其基本住房需求、促進就業創業、推動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破解新市民住房難題、提升城鎮化質量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平昌地區為例, 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在分析當地新市民住房需求特點的基礎上,剖析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對新市民住房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高欣等[3]基于深圳市人居抽樣調研數據,分析了新市民從業分布和住房需求特征。李宇嘉[4] 對國辦發22號文進行了解讀。張慎娟等[5]以工業城市柳州為例, 結合城市發展概況, 對以產業 工人為主的新市民群體對保障性租賃的需求進行調研, 分析工業城市新市民群體住房的基本特征及需求意向, 得出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的影響因素。任榮榮等[6]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和人口普查數據研究,提出現階段我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思路。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新市民住房需求特點、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現狀等方面, 但尚缺乏將二者結合起來、立足縣域尺度的實證研究。本文試圖彌補這一不足,以平昌地區為例,深入剖析新市民住房需求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矛盾,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以期豐富相關研究,為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2 平昌地區新市民住房需求分析
2.1 基本情況
為深入了解平昌地區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課題組于2022年3-4月開展了問卷調查,在平昌主城區、產業園區等地隨機發放問卷1 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63份。調查結果顯示:
(1)租房群體龐大。在受訪新市民中,租房居住的比例高達63.5%,自購住房的僅占12.7%,還有23.8%的人居住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宿舍。可見,租房是平昌新市民的主要居住方式。
(2)住房條件較差。受訪新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積為15.3 m2,低于平昌城鎮居民的24.6 m2。其中42.3%的人居住在城中村、棚戶區等非正規住房中,住房質量和配套設施亟待改善。
(3)通勤時間較長。受訪新市民的平均通勤時間為38.5 min,遠高于平昌城鎮居民的18.4 min。一方面是就業崗位相對集中,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保障性住房遠離主要就業區,給新市民通勤帶來不便。
(4)租金負擔較重。受訪新市民月均住房租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為2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六成的人表示租金壓力較大,影響了生活質量。
2.2 群體差異
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新市民群體在住房需求上存在明顯差異:
(1)年齡方面,18~25歲的青年群體傾向于租住單間,而26~45歲的中青年群體則更青睞套間或兩室一廳的戶型,對居住面積和居住環境的要求更高。
(2)職業方面,產業工人大多居住在工廠宿舍,而服務業從業者的住房選擇更為多元化,包括城中村、出租屋等。新就業大學生對住房區位條件和配套設施的要求更高。
(3)收入方面,月收入在3 000~5 000元的群體對租金水平最為敏感,而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群體則更看重住房的品質和舒適度。
(4)婚姻方面,已婚人士尤其是有子女的家庭,對住房的居住面積、室內設施、小區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普遍更高,而未婚人士則更看重租金價格和通勤便利性。
3 平昌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現狀
3.1 總體情況
近年來,平昌地區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平昌已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4 012套,其中公租房2 662套、保租房1 350套。從空間布局看,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集中在平昌主城區東部和南部的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由政府投資建設或回購,少部分為企事業單位自持。 典型案例之一是平昌縣人才公寓,由政府投資建設,總建筑面積3.5萬m2,提供房源600余套,主要面向平昌產業園區的新就業大學生和技術工人,采取市場化方式運營,租金水平較周邊市場租賃住房低20%~30%。然而,由于區位相對偏遠,配套設施不完善,實際入住率不足50%。 案例之二是某企業自持的員工租賃住房,由企業自行規劃建設,總建筑面積1.2萬m2,可提供房源200余套,專門面向企業內部職工,采取內部分配方式,租金僅為市場價的30%~50%。得益于較低租金和較好區位,該項目實際入住率達到90%以上,深受員工歡迎。保障性租賃住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市民的住房困難,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3.2 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平昌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與新市民快速增長的住房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
(1)總量嚴重不足。目前平昌保障性租賃住房存量不到常住人口的5%,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難以滿足新市民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夠,另一方面是社會力量參與不足。
(2)布局不夠合理。大部分保障性租賃住房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存在區位相對偏遠、交通不便、配套設施缺乏等問題,導致入住率普遍不高。同時,保障性租賃住房在空間布局上與產業園區、就業中心脫節,無法有效滿足新市民的通勤需求。
(3)管理機制不健全。在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準入、退出、運營等環節,還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一些項目存在入住對象不精準、“候鳥式”居住現象突出、后期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4)租金水平偏高。盡管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租金普遍低于市場價,但與新市民的收入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近四成新市民承擔著較重的租金壓力,影響了生活質量,難以真正享受到“住有所居”。
4 政策建議
針對平昌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4.1 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力度
(1)調整住房發展規劃,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比重。在今后一段時期,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作為住房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建設用地、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力爭到2025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比達到8%以上。
(2)盤活存量資源,統籌利用閑置的公房、辦公用房、工礦棚戶區騰退用房等,通過置換、租賃等方式將其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提高存量資源利用效率。
(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積極引入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投資、建設、運營,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參與主體提供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優惠政策。
4.2 優化保障性租賃住房空間布局
(1)加強規劃引領,科學編制保障性租賃住房專項規劃,明確建設標準、布局原則、建設時序等,引導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由分散無序向集中有序轉變。
(2)突出需求導向,在新市民就業集中區、產業園區、城市新區等重點布局保障性租賃住房,提高其與就業的空間匹配度,方便新市民居住和生活。
(3)完善配套設施,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與交通路網、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考慮,按照“建設一批、配套一批”的原則,提升其宜居性和吸引力。
4.3 健全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機制
(1)完善準入退出機制,建立保障性租賃住房輪候制度,定期開展入住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及時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住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2)規范運營管理,建立專業化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管理機構,負責房源籌集、分配、維修、退出等,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探索政府與市場合作的運營模式,引入物業管理、金融服務等專業力量。
(3)加強動態監管,建立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信息系統,動態掌握房源分布、入住對象、租金標準等信息,實施精細化管理。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完善管理措施。
4.4 合理確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標準
(1)開展住房租金調查,全面掌握平昌地區不同區位、不同類型住房的市場租金水平,為制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標準提供依據。
(2)綜合考慮新市民收入水平、市場租金行情等因素,科學測算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水平。力爭將租金控制在新市民家庭收入的20%以內,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動態調整。
(3)實行租金分檔制度,根據新市民家庭人口、收入等狀況,設置差異化租金標準。對特別困難群體實行租金減免。
5 結束語
保障性租賃住房是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的重要抓手。以"平昌地區為例,當前保障性租賃住房在總量、布局、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難以有效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未來應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優化布局,完善管理,合理確定租金標準,讓更多新市民享受到住有所居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R].
[2] 平昌縣政府政務公開網[EB/OL].bzspcx.sczwfw.gov.cn.
[3] "高欣,吳靖宇,郎建燕.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策略研究——基于深圳市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特征[J].建筑經濟,2024,45(2):59-65.
[4] 李宇嘉. 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和實施的深度解讀[J].中國房地產, 2021(25):12-20.
[5] 張慎娟, 石志高, 龍良初, 等. 工業城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需 求及策略-以 以柳州為例[J].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23, 43(4): 617-623."
[6] 任榮榮, 賀志浩. 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思路:基于對新市民住房需求特點的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11(3):37-42.
[作者簡介]楊成(1976—),男,本科, 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