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安化縣柘溪危橋改造工程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防洪、通航、交通。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橋位對比、橋型選擇、橋跨比選,采用鋼箱梁加變截面連續箱梁組合橋梁結構實現上述功能,為山區涉水橋梁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危橋改造; 橋位對比; 橋型選擇; 橋跨比選。
【中圖分類號】U445.6【文獻標志碼】B
0 引言
擬改造的危橋位于資江橋位于安化縣柘溪鎮,跨越資江,柘溪水庫下游,柘溪郵政局附近。舊橋建于20世紀60年代,橋面窄、設計荷載低,已不能滿足交通需求(圖1、圖2)。
橋梁跨越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資江,且位于柘溪水庫下游,需要考慮通航和防洪要求;橋梁位于山區,橋梁兩頭展線長度不寬裕;安化縣是全國貧困縣,工程造價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這使得本橋梁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難度。
1 設計標準
本項目主要設計標準:
(1) 道路等級:四級公路。
(2)設計車速:30 km/h。
(3)設計荷載:公路-II級。
(4)航道等級:Ⅳ-(3)級。
(5)設計洪水頻率:1/100。
(6)設計基準期:100年。
(7)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2 總體設計
2.1 橋位選擇
本項目屬于危橋改造項目,橋位處于居民集中區,橋梁主要解決南北兩岸居民出門問題,故新建橋梁橋位的選擇主要有以下方案(圖3)。
橋位方案一:現狀資江橋上游:現狀資江橋的上游處于河道轉彎處,違背橋位選擇的原則;且離柘溪水庫很近,水庫開閘后,水流對橋的沖擊影響很大,故此處不適合新建橋梁。
橋位方案二:現狀資江橋橋位處:根據業主提供的資料,此處資江航道等級為Ⅳ-(3)級航道級航道,通航水位為100.91 m,而現狀資江橋橋位處南北兩側橋頭處地面標高為107 m左右, 通航不滿足要求,且北岸橋頭處考慮平交影響,有部分建筑物需拆遷。故此處橋位也不理想。
橋位方案三:現狀資江橋下游處:現狀資江橋下游處于河道順直段,滿足橋梁設計原則,且下游200 m處新建橋梁將不影響建筑拆遷。北岸地面高程為112.58 m,橋梁通航也滿足要求。
綜上所述,新建橋梁橋位選擇在現狀資江橋下游210 m處。
2.2 橋型選擇
橋梁一般為梁式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相對而言,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適用于較大跨徑橋梁,造價高、后期維護成本高,且將這三類橋建于峽谷底部景觀上也不美觀,對本項目是不經濟的。
故本橋橋型方案定位為梁式橋。
2.3 標準橫斷面
舊橋橋面寬度為7.3 m,為雙向2車道。
根據安化交通體系規劃,遠期沒有建設高等級公路的規劃,本次車行道采用2車道,同時設置人行道,實現人車分離。標準段寬度為14 m,即:2 m(人行道)+10 m(車行道)+2 m(人行道)=14.0 m(圖4)。
2.4 最小跨徑要求
本橋橋位處于資江航道柘溪段,現狀航道等級為Ⅵ級,通航孔位于主橋北側邊跨,該段航道航槽彎曲、狹窄、水深不足,航道條件差,船只通過引船道采用提升方式通行(圖5)。
橋位軸線的法線方向與水流方向的夾角為90°,航道部門要求采用北側第2孔通航,且橋梁跨徑需滿足規劃Ⅳ(3)級航道標準,跨徑不小于65 m的橋型方案。
3 橋梁比選
3.1 方案一
橋位處兩頭現狀地面高差有6.9 m,且通航孔靠近北側,受最高通航水位100.91 m,與通航凈空(45 m×8 m)的限制。采用變截面連續箱梁,橋梁結構高度比較大,根部梁高5.6 m。橋梁縱坡按照規范允許最大縱坡設計,在橋梁南側與明珠大道相交位置將有2 m多高差,故需設置A、B匝道與現狀明珠大道順接。橋跨組合為:18 "m北引橋+ (65+95+60) m變截面連續箱梁+16.5 m現澆箱梁+3×18 m現澆箱梁(A、B匝道)(圖6)。
方案一是將通航孔作為橋梁邊跨,在按合理跨徑比設置中間跨,主橋橋梁布置較為合理;但因高差大,明珠大道側需設置匝道,交通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3.2 方案二
方案二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著眼于實現橋梁與明珠大道的直接平交,減少交通干擾。
首先,為減少橋梁結構高度,采用鋼結構橋梁作為通航跨(一跨一聯),橋梁結構高度取3.0 m,通航孔范圍(K0+029.13~K0+094.13段)最低標高為:100.91 m(最高通航水位)+8 m(通航凈高)+3.0 m(橋梁結構高度)+0.8 m(橋面鋪裝等富余量)=112.71 m。
按照以上原則,道路縱斷面最大縱坡為3.0%,坡長200.48 m,最小縱坡為0.728%,坡長62.5 m。南側能直接與明珠大道平交。但需要將明珠大道的地面標高適當抬升,同時拆遷柘溪水庫部分配套用房(圖7)。
3.3 方案比選
方案比選見表1。
經過反復對比,最終選擇方案二作為實施方案(圖8)。
4 結束語
安化縣柘溪危橋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建設,建成后將為當地交通順暢、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通過方案比選,結論有:
(1)涉水橋梁必須首要解決防洪和通航問題,這是控制橋梁規模的首要條件。
(2)應做好橋梁接線工作,特別是與橋頭交接道路的交通問題。
(3)山區峽谷橋梁,更宜采用平坦的梁式橋,已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
(4)方案比選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如鋼結構以降低梁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JTG 3362—201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
[作者簡介]熊翀(1980—),男,高級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從事城市道路與橋梁設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