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針對農產品供應鏈發展過程中合作不穩定等問題,提出了基于電商平臺農產品供應鏈三方博弈的策略。【方法】首先,以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為背景,以農產品供應鏈中最基本的農戶、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為研究對象,構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利用雅可比矩陣進行系統演化穩定性分析。【結果】得出對農產品供應鏈合作的影響因素包括政府對農戶及電商平臺的補貼力度、農產品快速流通程度、各參與主體的監管力度等。【結論】利用Matlab 2022b進行數據仿真分析來進行驗證,并提供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為進一步穩定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做出參考。
關鍵詞:電商平臺;農產品供應鏈;三方博弈;演化穩定策略;仿真分析
1 引言
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蔬菜、水果、肉類以及蛋類等農產品的需求每年都百萬噸地增加[1]。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樣帶動了農產品的對外發展,正如東方甄選將農產品與電商直播平臺有效結合,同時依靠第三方物流實現農產品的運輸,整個過程與傳統農產品市場售賣相比,加快了農產品的流通與供應鏈的發展。趙捷和譚琳元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背景,構建了加入直播端—平臺端的新農產品直播供應鏈[2]。朱婷和夏英同樣是在農業數字化背景下以小農戶商品生產和流通兩個維度來進行供應鏈問題分析,結合小農戶嵌入電商供應鏈的實現路徑[3]。覃燕紅等提到數字化供應鏈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企業更加關注供應鏈整體收益,通過將利他偏好引入供應鏈來實現各成員合作發展和互利共贏[4]。
研究表明,在農產品供應鏈聯盟中存在很多問題和障礙,鏈上各主體利益分配爭議較大,影響整個電商農產品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以及鏈上各主體穩定合作[5]。因此,找出影響供應鏈多方合作利益分配主要因素,對于供應鏈有序運行、持續合作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蔡利紅提到,利益分配是關系到整個供應鏈條能否持續性和長久性發展的重要環節[6]。張喜才等以京津冀為背景,提到利益分配不合理始終影響農業合作的觀點,認為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實現供應鏈良好發展的保障[7]。對于農產品供應鏈中如何實現利益公平分配以及保證供應鏈各參與主體穩定合作發展問題,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Cai等利用博弈中的委托代理模型,提到了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業經紀人和政府的重要作用[8]。Guo等學者通過引入市場研究,提出了通過靈活訂購策略來降低物流服務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益[9]。邱慧等以農超對接為背景,以二級農產品供應鏈為研究對象,提出了農戶需要向超市支付一定轉移費用才能實現協調,才能保證雙方持續穩定合作[10]。蘭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找到當前合作社發展的弊端,進一步探索了調動農戶和合作社能更好發展的積極因素[11]。
通過上述文獻研究可知,研究合作穩定性的文獻不多,且主要集中在農戶與電商兩方博弈主體上,本研究創新性地引入第三方物流,選取農戶、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主體,采用演化博弈模型進行演化穩定性分析,得出農產品供應鏈影響三方主體積極參與合作的因素,為農產品供應鏈穩定發展提供相關依據。
2 問題描述與模型假設
2.1 問題的描述
首先,在直播電商模式下,農產品供應鏈各主體大多規模較小、較分散、經營粗放,各主體不利于結成有效的聯盟伙伴[12],需要分析政府給予補貼能否促進各主體之間合作。同時,核心企業權力過于集中,當農戶種植的農產品有大量剩余時,企業方會盡可能壓低農產品價格,導致田間地頭農產品與城市餐桌農產品價格懸殊[13],或平臺方為自身利益提高農戶入駐平臺費用,導致農戶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其次,各參與主體發生利益沖突或摩擦屢見不鮮。典型案例是當年圓通快遞出現爆倉情況,導致電商商家損失近百萬,企業相互推諉責任。在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戶、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之間責任損失尚不明確,導致供應鏈摩擦不斷,所以需要分析三方參與主體相互之間損失對最終合作的影響程度。最后,由于農產品具有易變質、易腐爛的特質,目前的農產品供應鏈多依托農戶進行農產品供應,農村地區相關物流基礎設施尚未完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貨損率高達25%-30%[14]。因此,在與電商平臺合作時會面臨農產品因質量、新鮮程度被挑剔的被動局面;同時,第三方物流要承擔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的貨損風險,分析因農戶原因導致第三方物流損失情況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