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現代設施農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途徑,研究傳統農業縣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可行途徑?!痉椒ā恳允状稳珖F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的主辦地青島萊西市為考察對象,分析研究設施農業發展的經驗規律。【結果】萊西市設施農業在青島占有重要地位。為順應市場消費升級,萊西市農業從蔬菜種植為主轉為水果種植為主,并從單一農戶為主體逐步轉向多種經營主體共同發展,從小農戶分散發展轉向專業村集聚化、龍頭企業及交易市場帶動發展,產業鏈條較為完備,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窘Y論】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縣較為可行的富民產業,是農業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形成鄉村特色產業和規?;漠a業集群,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注重培育農民的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加快推進農業的科技進步。
關鍵詞:農業縣;設施農業;發展途徑;萊西市
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回顧
20世紀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農戶成為農村地區最主要的市場經營主體,我國農業逐漸進入商品化生產時代。農戶作為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受經濟利益驅使,樂于接受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989年,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為標志的設施農業在壽光得以成功,并擴散至全國。設施農業作為一種現代農業模式,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2008年,農業部發布《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有力推動了全國設施農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設施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設施農業。2023年,一號文件又提出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等四部委聯合制定印發了《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這是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尤其對推進農業縣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對設施農業的研究隨著政策的出臺和各地的實踐日漸豐富。首先,從設施農業的內涵上看,一般認為,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1];也有學者認為,設施農業是利用人為建造的一定設施和工程技術手段,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的儲藏保險等提供優良的可控環境條件,以期將農業生物的遺傳潛力變為巨大的生產潛力,從而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取速生、高產、優質、高效農產品的現代農業[2]。一些學者研究對比了中外設施農業,姚於康[3]對國外設施農業智能化發展現狀、趨向和基本經驗進行研究,提出我國設施農業應按照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物質裝備、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把設施農業智能化建設作為提升農業發展層次的重要平臺,積極引導農戶、合作經濟組織、工商企業等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設施農業智能化建設,以設施園藝業、規模畜牧業和特色水產業為重點,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的智能化水平,加快設施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徐茂和鄧蓉[4]對國內外設施農業發展進行了比較研究,提出了中國設施農業發展建議;也有學者從宏觀層面對我國設施農業研究,彭澎等[5]提出應用生態經濟理論和方法,把發展設施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同時加強溫室關鍵設備和技術研發,提高從業者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等建議;李浩[6]以山東壽光蔬菜大棚等為例分析設施農業典型案例提出提高機械化水平、實行區域化布局、培養專業設施農業人才等對策;更多的研究是局限于某個地區或某個特定行業,例如王愛玲等[7]研究了北京市的設施蔬菜產業,李順成等[8]研究了南疆部分地區的設施農業現狀等。
綜上觀之,對通過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已取得共識,但目前學界的研究尚缺少對一個地區設施農業的縱向考察。在現實實踐中,設施農業的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分析某一地區設施農業的發展歷程,可能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2023年6月15日,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在青島萊西市召開,在全國范圍,這是首次關于設施農業發展的會議。因此,本文以萊西市設施農業的發展情況為考察對象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為農業縣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2 案例概況與研究設計
2.1 案例概況
萊西市是青島下轄縣級市,地處膠東半島腹地,介于東經120°12'-120°40’、北緯36°34’-37°09’之間,氣候為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7℃,農用地面積為12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8.44%。其中,耕地9萬hm2,園地7814.41hm2,林地6752.07hm2,水面3861.77hm2,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0295億m3,年平均日照時數2656.3h,平均無霜期193d。萊西市農業基礎條件較為穩固,2011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2012年獲批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2019年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2021年7月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縣、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是青島各區市中的唯一單位;2022年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先后形成了牛奶、肉雞、豬肉、蔬菜、花生、果品等六大農業產業鏈,肉蛋奶總產穩居全省縣級第一,雞肉產品、花生產品出口超過全國1/4,特色水果產量占青島市接近四成。在青島市轄區內,萊西市屬于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是典型的農耕區,工業基礎較為薄弱,根據萊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62.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50.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6.2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1.4∶37.8∶50.8。第一產業在萊西仍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青島乃至全國農業大縣,主要農產品產量在青島市占有重要地位,見表1。近幾年,萊西市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主攻方向,設施栽培果蔬技術、品種等在全國范圍內較為領先。
2.2 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采用縱向比較分析法,通過對萊西市設施農業不同歷史階段的比較,分析其發展規律。在數據來源方面,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定量數據大部分來源于青島市統計年鑒(2013—2022年版)及相關年份的萊西市統計年鑒,另有部分數據由萊西市農業主管部門提供;定性資料來源于對市、鎮兩級農業部門和農戶的調研走訪。
3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組通過查閱萊西市農業及統計部門相關數據、調研萊西市部分重點村莊,主要掌握設施農業的規模、栽培方式、品種、效益等,得到如下資料。
萊西市設施農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萊西市各級政府為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首先,由部分鄉鎮組織轄區的農民去壽光,學習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其次,在當時的孫受鎮建設蔬菜溫室大棚,吸引周邊農戶學習觀摩,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經過多年發展,設施農業在萊西處處開花,并從設施種植蔬菜向設施栽培水果、設施化養殖等領域擴散。根據調研,萊西市設施農業具有如下特點。
3.1 從規模看,萊西市設施農業在青島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中國縣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年,萊西市設施農業面積為9685hm2,占青島市總設施農業面積1 9 5 1 5 h m 2 的4 9 . 6 3 % , 2 0 2 1 年發展到12 981hm2,占青島市28 147hm2的46.12%,絕對額增加了34.03%,盡管占比略有下降,但是考慮到萊西總耕地面積僅占青島市的18.57%(2021年數據),設施農業規模仍然較大。
3.2 萊西市設施農業從蔬菜種植為主轉為水果種植為主
2 0 1 2 年,萊西市設施農業主要集中在蔬菜種植,種植范圍在大沽河沿岸水源豐富的平原地帶,主要品種是西紅柿、黃瓜、茄子等。2015年后,蔬菜設施栽培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迅猛,市場競爭壓力加大,而葡萄等水果的設施栽培技術攻關成功,萊西設施農業逐漸轉向水果為主。從總產量上看,2012年萊西市蔬菜總產量為103.27萬t,占青島市蔬菜總產量569.76萬t的18.13%,2021年萊西市蔬菜總產量為126.98萬t,僅僅增長了22.96%,占青島市661.77萬t的19.19%;而2012年萊西市水果總產量為22.44萬t,占青島市水果總產量的79.87萬t的28.10%,到2021年萊西市水果總產量為49.30萬t,比2012年增長了119.67%,占青島市2021年水果總產量119.83萬t的41.14%。以葡萄為例,2012年萊西市葡萄產量為16 125t,約占青島市葡萄總產量84 493t的19.08%,幾乎全部為露地大田種植,到2021年萊西市葡萄產量達到了76 324t,增長了373.33%,占青島市葡萄總產量165 403t的46.14%,且90%以上為設施栽培(分別見表3、表4)。
3.3 萊西市設施農業的發展從單一農戶逐步轉向多種經營主體共同發展階段
2012年前后,萊西市設施農業主要由小農戶家庭經營,設施檔次較低,大部分屬用于蔬菜種植的簡易溫室大棚,檔次較高的日光溫室大棚因投資額較大,數量較少。2015年后,隨著合作社的興起,尤其是設施農業表現出較高收益,吸引社會工商資本進入,技術較高的溫室大棚開始流行。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后,隨著社會消費的升級及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各種社會資本陸續進入,農業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各種新型經營主體,共同發展設施農業。
3.4 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從小農戶分散發展轉向專業村集聚化、龍頭企業及交易市場帶動階段
調研發現,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專業村。目前,萊西市設施農業呈現出專業村集聚化發展。全市已形成了眾多區域化布局的設施農業專業村,例如設施栽培葡萄專業村有:沽河街道辦事處的我樂村、董家山后村、遲家莊村,水集街道辦事處的茂芝場村,院上鎮的七岌村、峴沽村,日莊鎮的溝東村,馬連莊鎮的李家草泊村,南墅鎮的李家村,設施栽培黃瓜專業村有水集街道辦事處的朱翠、譚彪莊村等;設施栽培西紅柿的專業村有沽河街道辦事處的中孟村、藕灣頭村,河頭店鎮的松旺莊、楊家寨村等;設施栽培甜瓜的專業村有馬連莊鎮的崔格莊、下疃、仲格莊、嵐桑、魯格莊、斛斗等村;設施栽培草莓的專業村有河頭店鎮的姜格莊、馬連莊鎮的草泊等村。2)龍頭企業帶動。龍頭企業的作用在萊西設施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例如,萊西市是青島的畜牧業大縣,肉蛋奶產量占比很高,在九聯、雀巢、萬福、宜品等龍頭企業帶動下,畜牧業已全部工廠化、設施化。3)專業化交易市場。圍繞設施農業,萊西培育了多處較具規模的專業化農產品交易市場,例如東莊頭蔬菜批發市場、馬連莊果蔬批發市場、西趙葡萄批發市場、峴沽葡萄交易市場、王家莊油桃交易市場。
3.5 萊西市設施農業產業鏈條較為完備,效果較為明顯
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農業產業鏈的形成是農業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9]。調研發現,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已形成銜接較為密切的產業鏈條。第一,從技術服務看,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僅有政府農技部門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技術推廣,還包括遍布各地的民間技術員進行有償服務,也有各類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主體提供種、管、防等一體化的技術服務;第二,從流通鏈條看,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在政府主動介入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交易市場;遍布主產區的冷鏈倉儲、包裝物料生產等一系列的經營主體培育起來;第三,從銷售方式看,不僅有外地客商主動地頭收購,而且有政府相關部門主動推介,形成了一大批較具規模的線上經營類主體,吸引了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臺進入。
3.6 設施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水果的設施栽培是萊西市設施農業的主要方向,幾乎所有的設施農業都采用了肥水一體化、病害防治機械化,對勞動力的耗用較為集中,一般授粉套袋疏果和采摘期需要人工較多,日常管理耗用人工較少,單一農戶管理兩三個大棚較為普遍,經濟效益較為突出,以設施栽培葡萄為例,一個勞動力的年均純收入普遍在10萬元以上,即使高齡農戶只要從事設施栽培水果,收入也較為可觀,與外出務工相比,優勢較為明顯。
4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1.1 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縣較為可行的富民產業
目前,學術界對農業縣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嚴格的指標,一般農業縣具有城鎮化率水平較低、農業勞動力占比較大、農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高等特征,而且這種特征是相對的,例如東部地區的農業縣放在中西部地區可能就屬工業縣。但是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其工業欠發達的縣域單位,例如青島轄區內的平度、萊西兩市。農業縣由于工業欠發達,并不能為農民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非農就業機會,同時小規模的傳統種植業成本較高,勞動生產率較低,不足以使農民致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富民產業的對象是所在區域較具規模的人員群體,而不是極少數,否則就難能稱為富民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輪土地承包,農戶經營規模偏小、土地零碎化現象較為突出。有研究顯示,2017年我國農戶平均實際耕種面積僅有0.39hm2,且這些土地平均分散成了5.0塊[10]。以萊西為例,全市農用地面積為123 476.04hm2,根據七普人口數據,全市720 103人,常駐人口城鎮化率為占54.0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30 861人,平均每個鄉村人口占有農用地面積0.373公頃,如此小的經營規模,傳統種植業何以能讓農民致富?而設施農業因其高收益才有可能成為富民產業。
4.1.2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到2025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11]。對全國大部分農業縣來說,這個任務十分艱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是鄉村產業興旺,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幾年,萊西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為主要方式的現代農業,并于2022年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其實踐證明,發展設施農業是農業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4.1.3 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形成鄉村特色產業
《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突出優勢特色,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也提出,要“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產值超十億元農業產業鎮(鄉),創響一批‘鄉字號’‘土字號’‘鄉土品牌’”。2010年,原農業部發布了《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從2011年開始每年組織評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到2020年農業農村部在評選一村一品的基礎上,開始每年評選公布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度珖l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將鄉村特色產業界定為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的小眾類、多樣性的鄉村產業[12]。有研究者認為,鄉村特色產業主要在特色農業上,具有不可替代和復制性的特征[13]??v觀萊西市設施農業的發展,經歷了跟風發展到形成特色化這一過程。眾所周知,我國農村大規模的設施農業起源于壽光市,壽光市也成為全國知名的蔬菜之鄉。萊西市設施農業也起步于蔬菜大棚,但在發展中逐漸結合地處膠東半島水果主產區的地理優勢,逐步形成為遠近聞名的設施水果產地,葡萄、甜瓜、大梨等因品質優良,在高端市場上廣受歡迎,形成了產業鏈條較為完備的特色產業。
4.1.4 現代設施農業要形成規?;漠a業集群
國際經合組織將對農業產業集群的定義為:一組在地理上相互臨近并以生產和加工農產品作為對象的企業和互補機構,在農業生產基地周圍,由于共性或互補性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有機整體。農業產業集群內不僅包括生產產品的農戶、農產品,還包括運輸、加工、銷售的單位、農村各類服務機構等[14]。據此,目前萊西市已形成了膠東地區乃至山東省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高、產業鏈條齊全的設施農業產業集群。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消費升級特征明顯,消費者對優質生鮮農產品的消費量明顯提升。萊西設施農業發展較好地抓住了消費升級這一關鍵節點,經過多方式的技術推廣形成產業規模的快速裂變,使設施農業成為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的產業集群。以陽光玫瑰為例,2017年萊西市僅有100余hm2露地大田種植,2024年已達到1000hm2以上,5年間增長了近10倍,且全部是避雨棚、日光溫室的設施種植,與其他品種的設施栽培葡萄一起,形成了組培、育苗、技術、種植、儲藏、銷售等設施葡萄的全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特征明顯,效益十分突出。
4.1.5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注重培育農民的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
與傳統農業相比,設施農業需要較多的資本投入,而且設施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越高,需要的資本投入越大。對于大部分農戶來說,并無可能為發展高端設施農業而承擔高額投入,只有外部工商資本才有可能。從萊西市的調研情況看,盡管已有外來資本投入設施農業發展,但其效率及效益并未達到一般農戶的水平,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其原因在于,設施農業對管理的精細化要求更高,而這恰恰是小農戶的優勢所在,調研中,農民普遍反映設施農業效益高低與日常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因此,農業縣發展設施農業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這也由萊西市設施農業發展中更多的是以專業村形式出現所佐證。之所以萊西市設施農業形成了眾多的專業村,其深層原因是幾乎每個專業村中都有幾戶農民嘗鮮帶動,往往這幾戶農民都普遍具有大膽的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例如董家山后村的董JT,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藤稔葡萄的設施栽培,經過十幾年的摸索才得以成功,帶動專業韭菜種植的董家山后村,在不到10年時間內轉型為設施葡萄種植專業村。茂芝場村本屬落后的農業村,在外經商的姜YD回村擔任書記后邀請董JT傳授葡萄的設施栽培技術,并幾番外出考察市場,緊跟市場,及時更新葡萄品種,在幾年內成萊西規模最大的陽光玫瑰設施栽培專業村。
4.1.6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需要加快推進農業的科技進步
萊西市設施農業的發展存在不可忽視的隱憂因素。調研發現,萊西設施農業中最大的隱憂因素是品種問題。當前,萊西市設施農業優勢品種幾乎全部來自于日本、美國等外來品種,例如陽光玫瑰、巨峰、藤稔、夏黑、科瑞森等葡萄品種,秋月梨、黃金梨,元黃梨等大梨品種,養殖業中的肉雞、肉豬品種等。外來優勢品種對老品種是“降維打擊”。以葡萄為例,本來青島轄區內最大的葡萄產地是萊西市臨近的平度市,主要種植品種是玫瑰香,享有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的美譽,是知名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近幾年規模日漸萎縮,而萊西市因發展新品種的設施栽培,規模已趕超平度市,效益更是遠非平度市可比。因此,設施農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科技支撐之上,面對西方的打壓和封鎖,相關部門要加強農業基礎科學研究,聚焦生物育種,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科技創新,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4.2 結論
現代設施農業是經濟欠發達的農業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要以鄉村特色產業為依托,走集群式發展之路,以農民為主體,注重培育農民創新精神和市場意識,加快推進農業的科技進步。
參考文獻
[1] 農業農村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
見》 [EB/OL].(2008-07-11)[2023-09-20].http:
//www.moa.gov.cn/gk/tzgg_1/tz/200807/t20080
711_1081312.htm.
[2] 王雙喜.設施農業工程技術概論[M].北京:中國農
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 姚於康.國外設施農業智能化發展現狀、基本經驗
及其借鑒[J].江蘇農業科學,2011(1):3-5.
[4] 徐茂,鄧蓉.國內外設施農業發展的比較[J].北京
農學院學報,2014,29(2):74-78.
[5] 彭澎,梁龍,李海龍,等.我國設施農業現狀、問題與
發展建議[J].北方園藝,2019(5):161-168.
[6] 李浩.我國設施農業發展現狀、障礙及對策研究
[J].南方農機,2021,52(23):34-37.
[7] 王愛玲,李凌云,串麗敏,等.北京市設施蔬菜產業
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蔬菜,2023(3):8-14.
[8] 李順成,楊必琛,武承偉.南疆部分地區設施農業現
狀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23,46(1):27-28.
[9] 金福子,蘇燕華.現代農業發展中產業鏈的區域分
工與協作研究[J].農業經濟,2019(9):19-21.
[10] 羅必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難點與方向[J].
農村經濟,2017(1):1-10.
[11]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
劃的通知[EB/OL].(2022-02-11)[2023-09-20].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2-
02/11/content_5673082.htm.
[12]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
(2020-2025年)》的通知[EB/OL].(2020-07-16)
[2023-09-20].http://www.moa.gov.cn/govp
ublic/XZQYJ/202007/t20200716_6348795.htm.
[13] 朱啟臻.關于鄉村產業興旺問題的探討[J].行政管
理改革,2018(8):39-44.
[14] (美)曼昆(N.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譯.經
濟學原理[M].梁小民,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