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輝,周燕,楊文彬,劉永鳳,王麗華,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郵編723100。
收稿日期:2023-12-15
摘" "要" "陜西南鄭山藥栽培歷史悠久,商品價值高。隨著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追求高產而采取的不良施肥習慣,及受地理條件限制,輪作倒茬困難,病害日趨嚴重,尤其以炭疽病發生嚴重,給生產造成了一定損失。為解決此問題,選擇生產中常見的幾種藥劑進行山藥炭疽病防治試驗。結果表明,80%炭疽福美兩次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較對照提高73.88%。
關鍵詞" "山藥;病害;防治
陜西漢中南鄭區山藥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風味獨特,山藥塊莖肉白如玉,軟滑細膩,去皮久不變色,富含硒鋅,蒸煮易熟,入口面軟,不散不爛,微香略甜,口感純正,在漢中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2020年南鄭紅廟山藥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志認定產品,使南鄭紅廟山藥商品價值提升,種植效益好,農戶種植積極性高,山藥產業發展迅速。隨著面積的逐步增大,生產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山藥炭疽病發生面積大,生產上防治不力,造成了不小損失。為解決這個問題,針對山藥炭疽病開展了相關試驗,現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品種為南鄭紅廟山藥;供試藥劑為退菌特、炭疽福美、代森錳鋅。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南鄭區紅廟鎮羅帳嶺村5組。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14.3 ℃,年日照時數1 605 h,年降水量998.5 mm,土壤為黃棕壤土,地力條件中等。種植方法為山藥常規栽培法,采用高畦雙行、高架、山藥栽子栽培,畦高20 cm,畦寬1 m,畦間距30 cm,每畦栽兩行,株距22 cm,畝栽4 400穴,按當地常規山藥種植施肥、管理。每小區面積17 m2。
1.2.1" "試驗設計" "設7個處理,3次重復,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各處理方法如下:①50%退菌特800倍液噴藥1次;②80%炭疽福美800倍液噴藥1次;③6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藥1次;④50%退菌特800倍液噴藥兩次;⑤80%炭疽福美800倍液噴藥兩次;⑥6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藥兩次;⑦噴清水作為對照。
1.2.2" "試驗的調查記載" "第1次噴藥時間為7月17日,第2次噴藥時間為7月28日,分別于7月27日、8月6日和8月16日在每個小區定點調查100株,記載炭疽病病株率。7—8月為病情高速增長期,以病情增長率來計算防效。
防效=(對照病情增長率-處理病情增長率)/ 對照病情增長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3可知,6種用藥方法均對山藥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以80%炭疽福美對山藥炭疽病的防效最好,50%退菌特次之,60%代森錳鋅較差。二次用藥又比一次用藥效果好,其中以80%的炭疽福美施藥兩次防效最好,二次用藥后10 d,防效為81.74%。從藥效期看,施藥后20 d,防效最好,隨后防效下降。
為了消除誤差,進一步驗證試驗結果,將3次防效調查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見表4。
為進一步比較各處理間的差異,對各處理的平均數進行新復極差比較,見表5。
不同時間防效差異比較見表6。
通過方差分析和新復極差比較,表明不同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80%炭疽福美是山藥炭疽病防治的理想藥劑,60%的代森錳鋅對山藥炭疽病防效較差。在不同時間防效差異顯著,8月6日防效明顯優于7月27日防效,也強于8月16日防效。試驗表明二次用藥后10 d防效最好,隨后防效逐步" "衰退。
3" "結論
幾種化學藥劑對山藥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效,不同藥劑間的防效差異較大。在山藥生長期,噴藥次數的不同,對山藥炭疽病的防治存在顯著差異,二次用藥后10 d防效最好,隨后防效衰退。從試驗情況看,在山藥生長階段,分別于7月17日及7月28日兩次噴施 80%炭疽福美800倍液防治山藥炭疽病,效果最佳,可以在山藥生產上推廣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