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要求學校利用一切美的要素來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并在一系列美的教育和實際活動中培養美的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藝術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動引導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多年來,筆者學校大力實施以美育人,積極開展以美育人建設,現分享主要做法如下。
一、美麗環境熏陶人
環境是育人的場所,至美的校園環境才能有效實現以美育人。優美的校園環境能夠產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能對師生的精神氣質、人文修養、藝術審美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學校緊抓環境育人的重要性,積極打造以美育人的校園環境。
1.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規劃是指引,是藍圖,也是頂層設計。為了創建至美的校園環境,學校認真制訂校園環境建設整體規劃,從辦學定位、辦學規模、辦學特色、建筑設計、景觀規劃等方面進行整體的規劃與設計,通過多方論證與優化,使校園整體布局合理有序,做到教學區和活動區動靜分離、人車分離,讓花草樹木綠化帶種植等在色彩、層次、品種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2.加大投入,夯實物質基礎。物質基礎的完善是以美育人環境搭建的保障,是以美育人的基礎。學校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實施校園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打造優美宜人、賞心悅目的美麗校園;建設了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藝術館室,以保證藝術教育的順利開展;建設了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戶外器械運動區等,實施以美健體;建設有省級標準的教育館、展覽室、活動室等,采購添置完善的儀器設備、桌椅圖書等,保證各功能館室相應物資配備齊全,夯實以美育人的物質基礎。
3.加強管理,保持環境美麗。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需要教學場地的優良,還要讓校園環境發揮陶冶學生情操和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優美環境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只有加強管理,才能讓美麗環境真正發揮育人的作用。學校建立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落實每天衛生值日保潔,始終保持校園潔凈美麗;建立花草樹木管理制度,實行專人專管,定期維護,保證綠植花木精美漂亮,生機勃勃;建立功能館室使用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館室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
二、美麗文化塑造人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支撐。學校要重視以文化人,積極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以美育人校園文化,努力營造特色濃厚的育人文化氛圍。
1.建構辦學思想體系。學校重視辦學思想的提煉和建構。辦學之初,學校提出“以美育人”的辦學特色,并緊緊圍繞辦學特色方向,組織學校行政和教師開展辦學思想的建構,通過多次的討論研究和提煉,形成了一套內涵豐富、架構完整、富有特點的辦學思想體系。
學校整個辦學思想體系包含一個宗旨——教育讓生命更美麗,兩大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美育人),實施四大方略(以德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榮校),力爭實現五美目標(以美立德、以美促學、以美展藝、以美健體、以美陶情)。同時,校訓(止于至美)、校風(做最美麗的自己)、教風(做最美麗的教師)、學風(做最美麗的學生)等都體現出美的元素。學校希望通過以上整個辦學思想體系的確立,讓全體師生在教育中能系統而全面地接受到美的熏陶,實現以美育人的目標。
2.布置校園文化。校園文化要發揮作用,需要長時間的沉淀與積累,需要對師生開展入眼、入口、入心的點滴教育和影響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并發揮作用。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圍繞辦學特色開展樓宇、場館的命名活動。通過師生的踴躍參與,學校最后選用了“至德樓”“至藝樓”“至博樓”“至美大廳”“至美運動場”“書香廣場”等名稱來對建筑場地進行特色文化命名,從而賦予樓宇、場館文化生命力。學校還建設了體育文化長廊、樓層文化走廊、藝術文化林(柱)、樓梯文化墻(美詩美誦梯、美文美讀梯、美德美塑梯、美課美學梯)等,在文化空間的展示內容、版面位置、色彩形狀等方面持續下功夫,以營造真正讓師生抬頭可見、處處可感的校園至美文化。
3.建立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可以切實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學校圍繞“以美育人”這一辦學特色,先后制定了《第二實驗小學管理制度匯編》《第二實驗小學章程》《第二實驗小學美麗標準》《第二實驗小學家長委員會章程》等制度,以制度為引領,實施科學管理,實現學校和師生自覺發展、內涵發展。
三、美麗活動培育人
活動是落實育人成效的有力載體和重要形式。學校積極搭建活動平臺,扎實開展系列化的以美育人文化文體活動,不斷在活動中培育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特色項目引領。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著積極的育人作用。學校根據辦學特色,確定了幾個特色活動項目進行試點,在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果后,再以點帶面有序逐步鋪開。如學校先期開設了音樂節奏律動、美術動漫、籃球三個特色項目,組織教師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再以課堂和社團為依托,持續性地開展特色項目的建設。通過三大特色項目的引領,學校以點帶面促進了其他學科的以美育人工作。
2.舉辦校園“四大節”。學校堅持每年開展春季科技節、夏季讀書節、秋季體育節、冬季藝術節四大活動,每個活動為期一個月,每周開展一項競賽活動。同時,學校將“四大節”和“四園”創建、漳平市教育局“十個一”競賽活動相結合,通過以節促創、以創促賽、以賽促練、以練促果,既豐富了活動的內容,提高了活動的規格,也有效提高了以美育人的成效。
3.少先隊活動。學校組織少先隊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挖掘活動中美的教育因素,因勢利導進行美育,寓美的教育于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入隊儀式等進行美德教育,培養學生美的心靈;利用每日班級評比督導活動來培養學生美的行為習慣;利用早讀、少先隊廣播、課間彩屏展播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中華古詩文誦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
四、美麗評價激勵人
建立科學合理、精細全面的至美評價體系,是至美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全面深入、有效開展以美育人的必要措施和機制保障。
1.制定《第二實驗小學美麗標準》。評價需要標準和細則,有了標準才能規范行為,有了細則才能讓評價結果更具準確性與可靠性。學校圍繞“以美育人”這個辦學特色,從美麗環境、美麗班級、美麗課堂、美麗教師、美麗學生、美麗家長等六個維度分別制定了《美麗環境標準》《美麗班級標準》《美麗課堂標準》《美麗教師標準》《美麗學生標準》《美麗家長標準》,合稱《第二實驗小學美麗標準》。標準和評價細則的出臺與完善,讓美麗校園的建設越發流暢,極大地推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是實施校園管理和師生考評的有效抓手。
2.開展評價活動。學校根據《第二實驗小學美麗標準》,結合工作實際和日常管理情況,堅持開展系列評比活動,以標準的執行來提高管理的效率,以標準的實施來提升師生的素養。如學校堅持每周開展一次美麗班級評比,每月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最美之星評比,每年開展一次最美教師、最美學生、最美家長評選。學校每年會結合“四大節”開展書香少年、墨香少年、書香班級、墨香班級、書香家庭、墨香家庭的評選。通過系列評比活動,全體師生積極參與以美育人的校園創建,學校的整體面貌也愈發生機勃勃。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