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合理利用養殖水體,提高鱘魚池塘養殖綜合效益,2023年在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那丹伯鎮開展西雜鱘和匙吻鱘混養試驗。通過在5畝池塘放養棲息于底層的西雜鱘(725.0 g/尾)和中上層的匙吻鱘(468.8 g/尾)苗種,經120 d馴化養殖,西雜鱘成魚規格 2.1 kg/尾,匙吻鱘成魚規格1.75 kg/尾,池塘單產640 kg/畝,單位面積利潤3 774.4元/畝。
關鍵詞:北方地區;西雜鱘;匙吻鱘;池塘混養
中圖分類號:S965.11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6-0698-03
鱘魚養殖是近年來中國發展較快、效益較好的養殖模式。在全面推動北方地區水產養殖方式升級轉型的背景下,池塘養殖鱘魚逐步成為促進養殖戶增收的重要養殖模式。西雜鱘(西伯利亞鱘Acipenserbaerii♀×施氏鱘A.schrenckii♂),屬底層雜食性魚類,具有生長快、適溫廣、耐運輸、抗病能力強、肉質佳、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是中國引進的兼具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的魚類[1],屬中上層魚類,食性與鳙相似,以浮游生物為食,具有適應能力強,生長快,肉質鮮嫩,富含膠原蛋白,經濟價值高等特點[2]。西雜鱘和匙吻鱘均屬名優魚類品種,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大,養殖前景好。該試驗以底層西雜鱘和中上層匙吻鱘為對象,開展池塘混養試驗,旨在探究其生長特性和養殖綜合效益,為合理利用養殖水體和提升鱘魚養殖綜合效益提供示范,促進鄉村振興,推動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場地及氣候特點
養殖試驗在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那丹伯鎮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實驗站進行,氣候特點為典型的北方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140 d,冬季冰封期約140 d,常年平均氣溫5.4 ℃。試驗池塘面積為5畝,長方形,南北走向,池深3.5 m,底泥厚約20 cm,養殖用水源來自那丹伯水庫,水質清新,溶解氧含量7 mg/L~9 mg/L,pH值7.8~8.3。配備1臺2.2 kW增氧機。放養前10 d,用三氯異氰尿酸清塘消毒,5 d后注水至1.2 m~1.5 m。
1.2 苗種運輸
苗種運輸前停食3 d。運輸水體承載西雜鱘每1 m3不超過250 kg;承載匙吻鱘每1 m3不超過100 kg。運輸水溫與產地池塘水溫及放養池塘水溫的溫差均不宜超過2℃,避免因水溫溫差造成的應激反應。
1.3 苗種放養
西雜鱘和匙吻鱘苗種均購于遼寧省,2023年5月27日下塘。西雜鱘平均全長44 cm,平均體重725.0 g/尾,放養密度為100 kg/畝,共放養500 kg;匙吻鱘平均全長47 cm,平均體重468.8 g/尾,放養密度為75 kg/畝,共放養375 kg。苗種下塘前,在魚車魚簍中加聚維酮碘浸泡消毒5 min~10 min。每畝放白鰱夏花2 000尾,共放養1萬尾。
1.4 飼養管理
飼料投喂按照定質、定量、定時的原則執行,飼料質量符合《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規定。西雜鱘和匙吻鱘下塘3 d后,開始馴化投喂。西雜鱘飼料采用山東升索鱘魚配合飼料(P4),每日投喂2次,投喂時間為9∶00和20∶00點,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5%;匙吻鱘飼料采用遼寧紅運來鴨嘴鱘配合飼料(41),每日投喂2次,因其喜在夜晚攝食,故投喂時間設為20∶00和3∶00,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5%。每次投喂持續40 min。飼料主要營養成分詳見表1。養殖期各月份投喂量情況詳見表2。
養殖過程中,要定期隨機打樣,觀測苗種生長情況及健康狀況,根據水溫及苗種的生長情況調整投喂策略,并做好病害防控。養殖期鱘魚生長情況測定詳見表3。
1.5 病害防控
西雜鱘、匙吻鱘一般不容易發病,養殖期間病害防控采用定期內服藥物和水體消毒相結合的方式。西雜鱘、匙吻鱘養殖中的常見病害主要有腸炎病、爛鰓病、水霉病等。每15 d~20 d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每畝用量5 kg~8 kg,對池塘水體消毒。同時,每隔20 d,用水產用Vc、三黃散、肝膽康等拌成藥餌,連續投喂3 d。由于西雜鱘、匙吻鱘體表光滑無鱗[3],對重金屬元素敏感,特別是銅和鐵[4],在防治寄生蟲病害時不能使用含有鐵和銅離子的藥物。
1.6 日常管理
養殖期間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觀察水質,監測溶解氧,及時清除剩餌,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根據季節、天氣、水溫、養殖密度等適時開動增氧機。高溫季節定期給池塘補水、換水。認真觀察魚的攝食情況,每月池塘打樣一次,觀察是否發生病害,并進行生長測定,做好生產記錄,根據打樣情況適時調整飼料的日投喂量。
2 結果
2.1 產量
9月25日,起捕出塘,經120 d馴化養殖,收獲西雜鱘、匙吻鱘、白鰱共計3 200 kg,平均畝產640 kg,其中:1)西雜鱘,共計收獲1 407 kg,平均畝產281.4 kg,平均規格2.1 kg,成活率99.5 %。2)匙吻鱘,共計收獲1 313 kg,平均畝產262.6 kg,平均規格1.75 kg,成活率99.5 %。3)白鰱,共計收獲480 kg,平均畝產96 kg,平均規格60 g,成活率82.3 %。
2.2 經濟效益
2.2.1 收入
西雜鱘銷售價格為30元/kg,收入42 210元;匙吻鱘銷售價格為40元/kg,收入52 500元;白鰱銷售價格為8元/kg,收入3 840元;總收入為98 550元,平均畝收入19 710元。
2.2.2 成本
飼料:西雜鱘共投喂飼料1.7 t,飼料系數為1.87,飼料價格為8 700元/t,支出14 790元;匙吻鱘共投喂飼料1.56 t,飼料系數為1.66,飼料價格為9 800元/t,支出15 288元。
魚種:西雜鱘價格為40元/kg,成本為20 000元;匙吻鱘價格為54元/kg,成本為20 250元;鰱魚價格為350元/萬尾,成本為350元。
人工:8 000元。
藥物及其他費用:1 000元。
總成本為79 678元,平均畝成本15 935.6元。
2.2.3 利潤
總利潤18 872元,平均畝利潤3 774.4元。
3 討論
西雜鱘和匙吻鱘苗種生長速度較快,抗病力強,養殖成活率高,經120 d養殖,西雜鱘體重可達2 000 g以上,匙吻鱘體重可達1 500 g以上。該試驗鱘魚養殖成活率高達99.5%,畝利潤3 774.4元,與薛文禮等[5]報道養殖畝利潤3 414元相近,養殖經濟效益可觀。
該養殖試驗中,要保證池塘水深達到3 m,在夏季高溫期要注意監測水溫,定期用冷井水換水或補水,避免影響西雜鱘攝食和生長。這與馬國慶等[6]在北京地區開展的鱘魚養殖試驗結果一致。西雜鱘餌料系數為1.87,高于羅剛等[7]報道的1.6;匙吻鱘餌料系數為1.66,低于夏長革等[8]報道的1.71。可能由于夏季水溫在25℃以上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雜鱘的生長。
綜上,西雜鱘和匙吻鱘在池塘中混養,可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和天然餌料資源,具有較高的養殖綜合效益。作為名優水產品,其市場認可度高,需求量大,在北方池塘養殖區推廣,可有效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促進農漁民增收。
參考文獻:
[1]劉家壽,余志堂.美國的匙吻鱘及其漁業[J].水生生物學報,1990(14):75-83.
[2]于朝敏.匙吻鱘綠色健康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9(13):38-40.
[3]殷守仁,趙文,劉保占.匙吻鱘的生物學特性、成魚養殖技術及消化系統的解剖[J].北京農業,2009(33):52-56.
[4]陳軍燕.匙吻鱘置換鳙魚養殖模式價值探討[J].當代水產,2011,36(6):62-66.
[5]薛文禮,聶文強,連慶安,等.安康地區匙吻鱘池塘精養試驗[J].畜牧獸醫雜志,2017,36(5):8-10+15.
[6]馬國慶,郭澎濤,董小果.不同養殖模式下雜交鱘商品魚健康養殖技術試驗[J].中國水產,2021(5):82-85.
[7]羅剛,高勇,陳學洲,等.北方池塘西伯利亞鱘魚養殖試驗[J].中國水產,2008(10):43-44.
[8]夏長革,劉凡寧,孫志航.長春地區匙吻鱘池塘養殖及越冬實驗[J].吉林水利,2019(10):52-55.
Mixed culture experiment of Western hybrid sturgeon(Acipenserbaerii♀×A.schrenckii♂)" and Polyodon spathula in north China
LIU Peng,XIAO Zhiguo, WANG Xiulan, LI Lingxue, PENG Sibo, LIU Huiji
(Jili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 Jilin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aquaculture water bodie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sturgeon pond aquaculture, a mixed culture experiment of hybrid sturgeon (Acipenserbaerii♀×A.schrenckii♂) and Polyodon spathula was conducted in Nadanbo Town, Dongfeng County, Liaoyuan City. The hybrid sturgeon (Acipenserbaerii♀×A.schrenckii♂)(725 g/tail) lives in the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d water. Polyodon spathula (468.8 g/tail) liv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ayers of cultured water. Fish fry were domesticated in a 5-acre pond for 120 days. The adult size of the hybrid sturgeon (Acipenserbaerii♀×A.schrenckii♂) was 2.1 kg/tail. The adult size of Polyodon spathula was 1.75 kg/tail. Per unit yield of pond was 640 kg/acre. Profit per unit area was 3774.4 yuan/acre.
Keywords:hybrid sturgeon (Acipenserbaerii♀×A.schrenckii♂); Polyodon spathula; pond mixed culture
基金項目:吉林省基本科研費專項“北方池塘鱘魚綠色健康養殖技術研究”(編號:JSCYJK202304)。
作者簡介:柳鵬(1985- ),男,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及示范推廣工作。E-mail:439704923@qq.com。
通訊作者:肖志國(1965- ),男,研究員。E-mail:439704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