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漁業保險制度、日本漁業保險制度的發展背景與制度優勢,分析了中日漁業保險制度的區別,借鑒日本保險制度,提出了中國漁業保險制度發展建議,包括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速提升人才隊伍培養、加強漁業保險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等四項措施,對于中國現存的漁業保險制度的改進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漁業;保險制度;日本漁業
中圖分類號:F326;F31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6-0716-03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農林牧漁業的發展速度也不斷提升,其中漁業是典型的高風險產業,是國際公認的最風險行業之一。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關注下,中國漁船船東互保協會于2007年7月正式更名為“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目的就是在加強鞏固漁業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拓展漁業保險的種類和發展模式,保護漁業行業的和諧發展,保障漁民的生產安全和收入保障。但是目前中國漁業行業發展規模小、漁業保險制度匱乏、漁業保險法規存在空白、漁業互保組織架構不合理等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因此,在根據中國目前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日本漁業保險法律制度,總結出適合中國漁業發展的經驗,提出改善中國漁業保險制度的方法,為中國漁業行業的發展提供制度動力。
1 中國漁業保險制度的概述
1994年,中國漁船船東互保協會正式成立,為漁民提供了風險保障,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漁船互保產品,解決了漁民投保無門的問題。同時在機構建立方面,也從大城市下放到基層漁港基地,細化服務網絡,切實將投保產品精準投放到每名漁民所切實擔憂的問題上,增加漁船漁民對于互保協會的信任和支持,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鑒于協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漁船船東互保協會于2007年7月正式更名“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繼續增加保險種類,向風險保險全覆蓋邁進。漁業互保協會成立之初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漁業保險行業的發展,但是伴隨著社會發展進步,暴露出“監管問題”缺乏合法保險資質的弊端。因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中國保險經營主體只能是企業法人,而漁業互保協會屬于社會組織,無法取得保險資質納入保險監管。并且漁業作為高風險行業,承擔的保險風險也很大,如果無法取得保險資質,就無法滿足漁業保險行業的發展。對此農業農村部和銀保監會高度重視,決定對漁業互助保險進行體制改革。2022年2月9日,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獲準批籌。2023年2月3日,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獲批開業;2023年2月15日完成工商登記,就此漁業保險行業開啟新篇章。
2 日本漁業保險制度的發展背景與制度優勢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漁業國家之一,擁有海岸線長33 889 km,有各類漁港2 785座,漁業經營體約6.95萬個,漁業從業者約13.6萬人[1]。漁船漁業保險是漁船因意外事故造成生命財產造成損失進行的一種補償保險。日本現有大中小型海洋漁業生產漁船約21萬艘,漁船保險承兌艘數15.59萬艘,純保險費收入159.3億日元(約10.29億元人民幣),支付保險金116.2億日元(約7.51億元人民幣)[2],切實保障了漁業的發展,對人民的財產和食品安全也提供了保障。
2.1 日本漁業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
日本通過100多年的努力不斷進行改革,極大地促進了漁業行業的發展。日本四面環海,由6 800多個小島組成,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捕撈和養殖也作為日本漁民最主要的經營生產方式,因此漁業保險制度的發展是日本最為重視和關注的保險制度之一,經過不斷地改革和調整,日本已經成為漁業生產大國和世界發達漁業國家之一。1880年日本創立海上保險制度。1949年3月設立社團法人日本漁船保險協會,并實施特殊保險業務。1952年4月,日本頒布《漁船損害補償法》以及《漁船損害補償法實施法》。1952年10月解散日本漁船保險協會,成立日本漁船保險中央協會,實施漁船船員工資保險業務。1981年《漁船損害補償法》正式實施漁船船主責任保險業務,由漁船船體損害的單一保險轉為所有運營中發生損害的綜合性保險。1999年5月,要求日本漁船保險中央協會實施再保險業務,政府也給予再保險補助金。2007年~2013年開始日本漁業市場受到一些沖擊,也借此沖擊開始實施區域漁船保險組合的合并,成立了全國性的漁船保險組合,日本國會實施對漁船保險組合一元化統一的目標決議。2017年4月日本解散全國45個漁船保險組合,設立包括49個分支機構的日本漁船保險組合,解散了漁船保險中央協會,廢除了漁船船員工資特別條款及漁船船員工資保險等事項內容[3]。
2.2 日本漁業保險制度的優勢
日本漁業保險制度的優勢在于:1)財政支持。漁業保險擔負著一種分擔風險的作用,將漁民所遇到的風險進行補償分擔,以此推動漁民的生產積極性,保證漁民在突發狀態下或者重大自然災害下受損失的程度降低,保障漁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在分擔風險的過程中,政府會承擔大部分金額進行補貼,得到了立法保障和政府支持,是日本漁業發達原因之一。2)互助模式。日本漁業保險屬于互助型保險,由國家政策支持,主要是一種幫扶性質,不屬于營利性質,因此保險的種類包括了漁民的需求,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障漁民正常的生產生活。這一點與中國也類似,中國漁業互助也是政府扶持下的一種非營利組織,主要是通過漁業互助保障漁民的生產生活,由政府和保險機構分擔風險,化解風險。
3 中日漁業保險制度的區別
3.1 制度層面
從1952年,日本陸續制定出專門立法,包括《漁船損害補償法》《漁船損害補償法實施法》《漁船船員工資收入保險法》[4]等,針對漁業行業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立法,有利于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大程度保障漁民正常的生產經營。但是中國目前并沒有研究制定出專門立法,而只是將漁業保險列入2012年《農業保險條例》,對于漁業行業風險沒作具體詳細的規定。
3.2 機制層面
漁業再保險是指為了防止漁民自身經濟能力無法負擔造成的風險,而通過再保險的方式將超過的風險責任分擔于其他主體的保險。日本的漁船保險就是由國家給予財政支持,為漁民負擔超過負擔能力的風險。由此提升漁民的生產積極性,不畏懼漁業的高風險狀況,促進漁業行業的發展。中國漁業再保險目前并不成熟,接受程度也較低,市場監督和規制還不夠完善,因此中國相關部門應該抓緊落實漁業風險承擔機制,由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帶頭建立和保障再保險制度,改善漁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4 中國漁業保險制度發展建議
4.1 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的業務在全國沿海城市和內陸重點漁區開展,人員數量高達23萬人,年均承保漁船近6萬艘(次)、漁民約70萬人次,截至2022年底,漁業互保系統累計承保漁民1 520.21萬人,承保漁船111.41萬艘[5]。根據數據顯示,漁業已經成為關系民生的重要產業,調整和改善漁業發展機制,有利于提高國民收入,解決人口就業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雖然,某些地區已經對于漁業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僅限于該地區和“地方特色產品”,無法形成規模性發展。并且漁業互助保險協會未納入監管,享受財政補貼存在很多壁壘。因此,建立中央政策性財政補貼制度,將漁業保險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范圍,借助國家財政支持,使國家財政作為漁業行業的后盾,大力發展漁業生產,提高漁業產品產量質量,改善民生。
4.2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日本漁業保險法律制度在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法律進行規制保障,對于穩定和恢復漁業生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從中國現有的保險法律法規來看,有關漁業保險制度內容很少,并且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不強,并且對于保險實施的具體規定比較模糊,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執行難等問題[6]。并不利于中國漁業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無法做到真正地維護漁業行業發展。同時,漁業屬于高風險行業,自然有其特殊性所在,傳統的農業保險并不能涵蓋漁業保險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特殊問題。對此,建議國家參照《農業保險條例》,借鑒日本漁業保險制度和漁船保險組合的發展經驗,立足于中國漁業行業情況,單獨制定出專門的法律法規。同時在專門立法中要做到明確具體,如漁業保險風險承擔范圍、風險承擔標準、第三人賠償制度、續保、再保險等制度[7],從而加快推動漁業行業的發展和保障漁業行業健康有序依法依規發展。
4.3 加速提升人才隊伍培養
由于漁業行業具有特殊性,當然也存在專業壁壘,這就需要漁業保險行業部門以及人事部門,在培養人才時要考慮到專業問題。核心崗位要有符合專業條件規定的人員來擔任,并且要定期開展專業教育培訓,提升人員綜合性能力,對于復雜困難的問題允許聘用大學專業教授,擔任輔助性崗位,從而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職業化、專業化漁業保險隊伍。
4.4 加強漁業保險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一定離不開嚴格的監管。漁業互助保險發展的時間較短,各項規定還不完善,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嚴格監管。首先,監管力度要大,但是也要做到循序漸進,不能“一步到位”給予新生事物的發展一點時間。其次,監管手段要適當,要結合漁業保險發展的經驗作為基礎,結合漁業漁民生產生活方式來監管,堅決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要做到實事求是。最后,監管規則要全面,對于漁業保險的特殊問題要進行特殊規制,不能將其他行業的規則進行“搬用”,而要根據行業背景和行業習慣有針對性地制定。
參考文獻:
[1]李勵年,周雨思,繆圣賜.日本漁業概況[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2,27(2):157-165.
[2]樂家華,吳凡,樂云特.日本漁船保險組合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漁業經濟,2022,40(6):96-107.
[3]張長利.日本漁船保險制度研究及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2):76-81.
[4]夏秀梅.日本、美國漁業保險模式及其借鑒[J].世界農業,2017(2):65-69+92.
[5]張長利.日本漁業共濟制度探析[J].現代日本經濟,2021(6):27-37.
[6]曾省存,劉飛,劉明波,等.中國漁業保險現狀分析和發展模式探索[J].中國漁業經濟,2011,29(3):36-47.
[7]王朝華.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保險,2013(8):16-22.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shery insurance
ZHAO Pengfei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Hebei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China’s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and Japan’s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s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draws lessons from the Japanese insuranc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Four measures, including improving policy suppor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fishery insurance industry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isting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Keywords:Chinese fishery; insurance system; Japanese fishery
作者簡介::趙鵬飛(1997.8- ),男,河北工程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E-mail:frain9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