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華陽河湖群位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左岸,是宿松縣大水面漁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于其獨特的濕地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華陽河湖群對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安全以及湖區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文章分析了華陽河湖群生態漁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挑戰,探討了湖泊生態漁業的發展模式,包括梁子湖生態漁業模式、千島湖保水漁業模式和查干湖漁旅融合漁業模式,指出了未來的發展路徑,提出了生態漁業發展的具體展望和措施,包括實施水生動植物修復工程、推進基于“一湖一策”的生態漁業管理、推動資源綜合利用與外來物種防治、增殖放流、合理捕撈以及加強漁業品牌建設與推廣等,可為華陽河湖群的生態漁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產養殖;生態保護;漁業發展;湖泊
中圖分類號:S964.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6-0723-03
華陽河湖群是中國淡水漁業資源的寶庫之一,擁有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和獨特的濕地生態環境[1]。湖群包括龍感湖、黃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總面積達693 km2。這片湖區的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浮游植物種類繁多,底棲動物種群穩定,高等水生植物覆蓋廣泛,尤其是魚類資源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調控角色。由于湖面遼闊,湖區的水溫季節變化較為緩慢,冬季水溫比氣溫高3°C~5°C,夏季水溫則比氣溫低2°C~4°C。這種溫度變化使得湖區在不同季節能夠維持較為穩定的水生生態環境,有利于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然而,這種獨特的生態特征在過去幾十年的大規模三網養殖活動中遭到了嚴重破壞,湖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康性面臨巨大挑戰。
1 華陽河湖群生態環境變化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華陽河湖群主要依賴于天然捕撈漁業,湖泊生態系統基本保持自然狀態,水質清潔,生物多樣性豐富。然而,隨著現代漁業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三網養殖的普及,湖區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三網養殖是指在湖泊或水庫中同時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網具進行漁業養殖的方式,具體包括圍網、網箱、攔網三種[2]。三網養殖是一種高密度的水產養殖方式,提高了養殖的效率和質量。然而,這種方式在帶來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首先,三網養殖導致湖泊水體流動性受限,水體交換減慢,自凈能力下降;其次,養殖過程中施肥投餌增加氮、磷等營養物質,導致富營養化和藻類暴發,水質惡化,魚類死亡。高密度養殖加劇物種競爭,破壞生態平衡,減少生物多樣性。此外,圍網和網箱建設破壞自然棲息地,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和生態系統穩定[3]。
為應對這一系列生態問題,華陽河湖群在2017年至2018年間開展了大規模的生態修復行動。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拆除養殖三網,實行漁民上岸,減少了對湖泊的直接人為干預,使湖泊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同時,相關部門還加強了對湖泊水質的監測和管理,通過一系列的生態工程和管理措施,逐步提升了湖區的水環境質量。
2 湖泊生態漁業的發展模式
湖泊生態漁業是指在湖泊生態系統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漁業管理措施,促進水體凈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種漁業發展模式。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湖泊開始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以下是國內幾種典型的湖泊生態漁業模式的案例,這些模式可為華陽河湖群的生態漁業發展提供寶貴的借鑒。
2.1 梁子湖生態漁業模式
梁子湖生態漁業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據湖區的生態特點,科學規劃不同湖區的漁業發展策略[4]。梁子湖通過對不同湖區的湖盆結構、水體營養、水生植物、餌料生物、魚類組成等方面的綜合調查評估,將不同的湖區分為三種生態類型,即“草型湖區”“藻—草過渡型湖區”和“藻型湖區”。根據各湖區的特定資源合理利用,做到因地制宜,提高了漁業效益,避免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各個湖區的生物多樣性得到維護和恢復。
2.2 千島湖保水漁業模式
千島湖漁業模式是一種通過“以魚保水”的理念,利用魚類消耗水體中的過剩營養物質,達到凈化水質、維持生態平衡的漁業發展模式。千島湖的鰱鳙魚通過攝食水體中的藻類,將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轉化為魚體蛋白質,從而減少了水體中的營養負荷,改善了水質。這種模式通過科學的捕撈和放養,實現了漁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形成了漁業與生態環境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5]。
2.3 查干湖漁旅融合漁業模式
查干湖的漁業發展結合了生態保護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漁旅融合漁業模式。在漁業生產中,查干湖注重生態優先、養捕并舉的原則,通過限制捕撈規模、設定禁捕區、增殖放養等措施,保護魚類資源,維護生態平衡[6]。查干湖的漁旅融合模式還注重文化與生態的結合。湖區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冬捕節,將傳統的捕魚方式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打造了獨特的文化品牌。漁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使查干湖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了漁業的高效發展和地方文化的傳承。
3 生態漁業發展對策
結合國內湖泊生態漁業的成功經驗,華陽河湖群的未來發展應遵循“一湖一策”的原則,根據各個湖泊的具體生態特征,制定個性化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以下是華陽河湖群生態漁業發展的具體展望和措施。
1)實施水生動植物修復工程,在未來的發展中,華陽河湖群應通過大規模的水生動植物修復工程,提高湖區的水生植物覆蓋率,可以有效提升湖區的生物多樣性,增強湖泊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2)推進基于“一湖一策”的生態漁業管理,華陽河湖群的各個湖泊由于水質、水深和生物資源的差異,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漁業管理措施。通過合理規劃放養種類和密度,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3)推動菱資源綜合利用與外來物種防治,湖區應加強對菱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發展相關的深加工產業。同時,湖區應加強生物監測和管理,建立健全外來物種的預警和防控體系,防止外來物種對湖區本土生態系統的威脅。
4)增殖放流,通過向水體中投放人工培育的魚苗和其他水生生物,以增加其種群數量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恢復措施。
5)合理捕撈,在魚類繁殖季節和重要棲息地設立禁漁區,以減少對魚類繁殖的干擾,保證魚類種群的恢復和增長。改進和優化捕撈技術,采用環保型捕撈工具,減少對非目標物種的捕撈和對水生環境的破壞。
6)加強漁業品牌建設與推廣,提升華陽河湖群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漁業品牌,提升湖區漁業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認知度。
4 結語
華陽河湖群作為宿松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之一,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漁業發展的協調統一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經濟意義。未來,華陽河湖群應繼續推進生態漁業模式的發展,結合“一湖一策”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利用湖泊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通過加強生態修復、合理地增殖放流和捕撈、推廣先進的漁業管理模式、綜合利用湖區資源、加強科技支撐等措施,華陽河湖群必將在生態漁業的發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周蒙蒙.華陽河湖群后生浮游動物群落結構及其對洪水的響應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23.
[2]楊威.水產養殖“三網”拆除補償價值評估實例探討[C].中國房地產估價與經紀專題資料匯編,2018,129(2):71-74.
[3]謝涵,蔣忠冠,夏治俊,等.圍網養殖對華陽河湖魚類群落結構的影響[J].水產學報,2018,42(9):1399-1407.
[4]羅雅文,周燕,禹佳寧,等.梁子湖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簇時空演變及其驅動研究[J].生態學報,2024(21):1-19.
[5]童璐,劉丹,段嬌陽,等.千島湖浮游植物群落時空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24,33(5):1176-1186.
[6]賈振博.查干湖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4.
Prospect of ecological fisheries development in Huayang River Lake Group
ZHU Yanxia
(Susong County Fisheries Law Enforcement Brigade, Anqing 246500, Anhui China)
Abstract:Located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the Huayang River Lake Grou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urface fisheries in Susong County. Due to its unique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ich biodiversity, the Huayang River lake cluster play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wetland ecosystems, lak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ke area.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unde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riple-net farming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uayang River lake cluster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with the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of biod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policy, the Huayang River lake cluster has carried out 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rk, which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isheri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in dep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ishery in Huayang River lake cluster,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look forward 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Keywords:aquacultur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ishery development; lakes
作者簡介:祝艷俠(1980.8- ),女,漢族,安徽省宿松縣水產執法大隊(宿松縣漁政監督管理站)工程師。主要從事漁業生產技術指導、漁業發展規劃工作。E-mail:7190613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