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究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研究的現狀、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以中國知網收錄的我國農村養老研究領域392篇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并繪制知識圖譜。結果表明,該領域年發文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出現頻次高的關鍵詞為“鄉村振興”“農村養老”“養老服務”“互助養老”等。該領域研究圍繞供給側驅動、需求側驅動、實現路徑三大主題展開,以地養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高質量發展主題是未來的研究趨勢。
關鍵詞:農村養老;鄉村振興;CiteSpace;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6-12-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02
0 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和《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鄉村的人口老齡化水平明顯高于城鎮,鄉村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鄉村總人口的比重為23.81%,比城鎮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鎮總人口的比重高出7.99個百分點[3]。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快速老齡化,農村老年人口急劇膨脹,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形勢嚴峻。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積極應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健全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檢索數據來源,運用高級檢索功能,以“鄉村振興AND農村養老”為檢索主題,檢索條件設定為“精確”,時間范圍設定為2017年至2023年,檢索范圍設定為“學術期刊”,共得到456篇文獻。在數據篩選過程中,人工剔除“征稿通知”“新聞報道”“會議通知”“書評訪談”“主持人語”等與研究主題不相關的文獻,最終篩選出392篇有效中文文獻。通過文獻管理中心導出Refworks格式文件,再導入CiteSpace6.3.R1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主要應用于科學研究領域。通過CiteSpace軟件繪制的可視化圖表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分析和可視化大規模文獻數據,揭示文獻數據之間的關系和發展趨勢,可以直觀地理解研究領域的結構、動態和演進路徑,從而探究研究空白和新興趨勢[4]。
該研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領域相關文獻的年發表數量、核心作者、研究機構和研究內容進行可視化分析,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聚類圖譜、時區圖譜與突現詞圖譜,梳理2017—2023年我國農村養老研究的動態演變歷程,總結其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提出對農村養老研究的思考與展望,以期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養老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2 文獻發表數量分析
在特定時間跨度內,學術文獻的發表數量波動及時序規律展示了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度變化,這不僅揭示了該領域的發展態勢,更能為未來發展趨勢提供深刻洞察。對2017—2023年我國農村養老領域內發文量進行整理,并繪制趨勢圖,如圖1所示。由圖1分析可得,2017年我國農村養老研究發文量較少;隨著國家戰略的部署和政策文件的出臺,2017—2021年我國農村養老研究迅猛發展;2022年至今處于平穩發展態勢。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我國農村養老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發文量開始急劇上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養老研究發文量在2022年達到峰值(109篇),2023年發文量(107篇)略有回落但仍保持高發文趨勢。
3 研究熱點分析
3.1 關鍵詞共現分析
利用CiteSpace繪制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中,可視化的節點和圓圈的大小能反映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關鍵詞的重要性通常用中介中心性來衡量。通常情況下,當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1時,可以將該關鍵詞視為具有高中介中心性。運用CiteSpace6.3.R1軟件繪制得到節點224個、連線259條、密度0.010 4的我國農村養老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
結合關鍵詞共現圖譜繪制高頻關鍵詞統計表(見表1),鄉村振興(0.58)出現頻次為210,農村養老(0.46)出現頻次為73,農村(0.12)出現頻次為38,養老服務(0.70)出現頻次為30,互助養老(0.67)出現頻次為25,養老模式(0.20)出現頻次為15。以上關鍵詞在共現網絡中具有顯著影響力,共同代表著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其中,頻次排名前兩位的關鍵詞是鄉村振興和農村養老,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兩位的關鍵詞是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農村民生全面改善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而做好農村養老保障工作對改善農村民生有重要意義。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探究養老模式多元化及追求高質量養老服務是目前研究的熱點[5]。
3.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即通過計算關鍵詞之間的語義相似度或共現關系來確定具有相似主題或含義的關鍵詞之間的相關性,并將它們歸為同一類別。通過CiteSpace的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明晰該領域的研究主題,運用CiteSpace6.3.R1進行關鍵詞聚類生成的圖譜如圖3所示。其中,網絡模塊化評價指標聚類模塊值(Q值)為0.839 6(當Qgt;0.3,表示聚類結構顯著),網絡同質性評價指標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為0.975 8(當Sgt;0.5,表明聚類合理;Sgt;0.7,表示聚類結果令人信服),說明該關鍵詞聚類圖譜網絡聚類結構顯著且有高度可信性[6]。392篇文獻樣本被聚為10類:#0鄉村振興、#1養老困境、#2家庭養老、#3養老服務、#4互助養老、#5農村、#6農民養老、#7對策、#8鄉村治理、#9妥協。
3.3 熱點總結
基于前文的關鍵詞共現分析、關鍵詞聚類分析,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總結如下。
3.3.1 供給側驅動
該主題涵蓋#0鄉村振興、#5農村、#9妥協。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農村8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老人農業”是當前中國農村普遍存在的農業生產形態。在農村勞動力結構快速老齡化的現實問題面前,實現農業興旺、農民老有所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7]。積極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可為農村養老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8]。
3.3.2 需求側驅動
該主題涵蓋#1養老困境、#8鄉村治理。研究發現,當前農村勞動力老化的絕對水平和相對增速均高于城鎮,未來30年農村勞動力供給將繼續呈現年齡結構斷層的發展軌跡,勞動力老化水平始終超出40%的臨界值。農村養老形勢不容樂觀,農村老年人對高質量養老服務需求大大增加[9]。
3.3.3 實現路徑
該主題涵蓋#2家庭養老、#3養老服務、#4互助養老、#6農民養老、#7對策。探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滿足農村養老需求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必要性的實現路徑,可以探索如家庭養老、互助養老、醫養結合、旅居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模式。
4 研究趨勢
關鍵詞突現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洞悉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與趨勢。該研究利用CiteSpace繪制了如圖4所示的關鍵詞突現圖譜,得到強度最高的前8個突變詞,其中粗線表示關鍵詞顯著突現的起止時間,Keywords為突現的關鍵詞,Year為原文發表年份,Strength為突現強度,Begin和End為突現詞開始和結束的時間[10]。從突現強度來看,關鍵詞“醫養結合”的突現強度最高,達到1.56;關鍵詞“新時代”居第2位,突現強度達到1.40;之后是關鍵詞“鄉村旅游”,突現強度達到1.12。同時,2018—2020年“土地流轉”、2021—2023年“以地養老”關鍵詞出現,并且持續了較長時間。
結合前文分析,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養老前沿研究趨勢預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 加強土地與農村養老的關聯
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土地保障是農村家庭保障能力的基本核心。目前,我國農村的養老方式仍以家庭養老和個人自養為主[11]。農村人口老齡化加速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導致農村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老年人往往會承包土地,自主地滿足養老的生活所需,增加農民家庭養老能力,以實現“以地養老”[12]。
4.2 加強高質量農村養老,實現健康農村老齡化
目前,農村老齡化進程更快、失能化程度更高,但是養老資源總體供應不足,存在巨大的農村照料缺口,農村養老服務領域社會化程度不高,農村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大多數養老資源都投放于城市,使得城鄉養老服務發展嚴重失衡[13]。2019年,國家衛健委等12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以實現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有效結合[14]。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農村的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設施有了較大改善,使依托于良好鄉村旅游資源的“旅居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方式悄然興起[15]。發展“旅居養老”,可以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推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16]。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面對農村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探索發展醫養結合、旅居養老、以地養老等多元化新型養老模式以實現健康農村老齡化是題中應有之義。
4.3 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農村養老向智慧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首次系統性闡明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17]。通過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未來的養老服務模式可以更多地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催生養老產業、養老事業的新業態,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向智慧養老、智能化發展,以實現農村高質量養老。
5 結論
筆者選取了2017—2023年中國知網收錄的我國農村養老研究領域的學術期刊論文,利用可視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繪制了知識圖譜,對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研究發展歷程和熱點主題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①從研究的總體趨勢來看,研究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總體研究熱度不斷上升。相關學術論文在2017年較少;2018—2021年處于急劇發展期,年發文量開始快速增長;2022年至今開始平穩發展,每年保持高發文趨勢。
②從研究熱點來看,“鄉村振興”“農村養老”“農村”“養老服務”“互助養老”“養老模式”等關鍵詞共現頻次較高,研究熱點聚焦于我國農村養老研究的供給側驅動、需求側驅動、實現路徑。
③從研究前沿趨勢來看,未來農村養老研究前沿趨勢主要是加強土地與農村養老的關聯、加強高質量農村養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農村養老向智慧養老、智能養老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4-04-07].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EB/OL].(2021-05-11)[2024-04-07].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3]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EB/OL].(2021-10-15)[2024-04-07].http://www.nhc.gov.cn/lljks/pqt/202110/c794a6b1a2084964a7ef45f69bef5423.shtml.
[4]陳悅,劉則淵,陳勁,等.科學知識圖譜的發展歷程[J].科學學研究,2008(3):449-460.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 [EB/OL].(2021-01-04)[2024-04-0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1401.htm.
[6]韓振燕, 張雨晴.我國農村居家養老研究進展與前沿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3,40(11):861-866.
[7]孫梟坤.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養老服務精準供給的實踐邏輯: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23,24(2):98-111.
[8]龍玉其.鄉村振興助力農村養老:現實驅動、作用機理與實現路徑[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4:1-11.
[9]陸杰華,郭榮榮.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勞動力老化:發展趨勢、機理分析與應對路徑[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0(4):5-21.
[10]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 2015,33(2):242-253.
[11]梁文鳳.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22(10):82-88.
[12]夏柱智.以地養老: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選擇[J].南方人口,2018,33(5):63-71.
[13]陳欣欣,陳燕鳳,龔金泉,等.我國農村養老面臨的挑戰和養老服務存在的突出問題[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4):64-77.
[14]廖芮,張開寧,王華平,等.我國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的醫養結合:基本理念、服務模式與實踐難題[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3):270-277.
[15]王勝今,張少琛.“互聯網+”背景下鄉村生態旅游養老服務策略[J].社會科學家,2020(9):59-64.
[16]郝佳.淺談鄉村振興戰略下旅居養老的發展路徑[J].四川勞動保障,2024(1):44-45.
[17]朱英.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EB/OL].(2024-02-01)[2024-04-0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content_6929446.htm.
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字健康賦能縣域醫共體韌性提升的機理與路徑研究”(2024JJ5213);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點項目“智慧康養導向下湖南省縣鄉村養老服務共同體建設研究”(XSP2023ZDI002);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D-health導向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韌性提升研究”(23A0162)。
作者簡介:黃心怡(1995—),女,碩士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社會治理;于勇(197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鄉村治理、農村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