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深遠意義。以南陽市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當前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面臨的主要問題,如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治理資金投入不足及制度框架尚不健全等。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旨在通過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建立健全治理體制機制等措施,推動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質增效,進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關鍵詞: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環境整治;生態文明;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6-154-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35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南陽市作為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省轄市,近年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然而,目前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仍面臨諸多問題。筆者深入剖析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全面梳理存在的問題與短板,并立足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南陽市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有益參考[1]。
1 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
2018年,南陽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印發《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推進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截至2022年底,南陽市累計清理垃圾堆、帶55.8萬處,清理坑塘2.6萬個,整治亂搭亂建9.6萬處,清理殘垣斷壁9.6萬處,整治“空心院”5.9萬個,整治規范集鎮市場2 149個,整治廣告牌、欄12.6萬個。南陽市新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1萬戶,摸排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廁91.5萬戶,整改問題戶廁8.1萬戶,共建設美麗小鎮22個、“四美鄉村”305個、“五美庭院”21.3萬戶。
2 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村民環保意識薄弱
南陽市農村地區有些村民環保意識薄弱。村民對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認識,這成為制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效推進的關鍵因素。許多村民受生活習慣影響,隨意處置垃圾,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盡管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已經開展,但受限于工作力度和覆蓋范圍,仍有許多村民對環保知識知之甚少,對環保措施的接受度和配合度偏低。村民環保意識薄弱的根源在于農村環保教育的長期缺失和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村民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職責,與個人無關,缺乏主動參與環保活動的意識和動力。因此,南陽市需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拓寬宣傳覆蓋面,提高村民對環保知識的了解和認識程度,激發其主動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2.2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目前,南陽市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順利推進。許多村莊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系統,導致垃圾和污水無法得到妥善處置。村民居住分散,生活垃圾的收集與處理難度增大,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普遍,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堪憂。同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導致河流和水體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生態環境及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盡管地方政府已采取一定措施,但由于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環境整治需求。因此,完善南陽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強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勢在必行,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2]。
2.3 治理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當前南陽市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這嚴重制約了整治工作的高效推進。多數地區過分依賴政府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無法充分滿足實際整治需求。鑒于政府財政壓力較大,同時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資金需求也很大,環境整治工作的資金投入受到了一定限制。此外,由于缺乏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社會資本和私人投資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環境整治工作的可持續性與長遠發展。
2.4 相關制度不健全
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存在管理制度與機制不完善的問題,缺乏穩固且持續有效的治理長效機制。在實際操作中,這一現狀為環境整治工作的順利推進帶來了諸多挑戰。諸多地方尚未確立明確的管理責任體系與監督機制,致使環境整治工作的執行與管理不到位,整治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部分村莊的環境管理主要依賴村委會,管理方式較為粗放,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規范,影響了環境治理的整體成效[3]。
3 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化策略
3.1 增強村民環保意識
3.1.1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為深化村民的環保理念,南陽市應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宣傳。例如,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積極推廣環保政策和知識,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并深入了解環保信息。同時,政府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廣泛傳播環保理念和知識,提升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引入生動鮮活的案例,輔以圖文并茂的內容,可使村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環保知識。此外,政府還應制作環保宣傳手冊和海報,并在村委會、學校、公共場所等處廣泛分發和張貼,以進一步強化宣傳效果。通過這些多元化的宣傳方式,逐步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使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并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規范。
3.1.2 開展環保主題活動
為提升村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南陽市應積極策劃并組織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主題活動。例如,政府可以舉辦垃圾分類競賽活動,讓村民在參與中學習并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與技巧,同時設立獎勵機制,以物質或精神層面的激勵,促使村民更積極地參與競賽,從而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和群眾的參與熱情。此外,政府還可以組織環保知識競賽活動,通過問答、競賽等形式普及環保知識,強化村民的環保意識,擴充其知識儲備。同時,政府可定期開展環保宣傳日、植樹節等主題活動,鼓勵村民參與到環境保護實際行動中來,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南陽市應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策劃開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環保活動(如環保集市、綠色家庭評選等),以吸引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環保文化氛圍。
3.1.3 建立環保志愿者隊伍
為推進環保工作,南陽市應積極招募并培育一支環保志愿者隊伍,深入農村基層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具體來說,政府可以在學校、社區等場所廣泛招募致力于環保事業的志愿者,并對其進行系統培訓,使其掌握扎實的環保知識及有效的宣傳技巧。這支志愿者隊伍應涵蓋多個社會群體,包括學生、教師、村干部等,從而構建一支層次豐富、多元化的環保力量。環保志愿者應定期深入村莊,通過講座、培訓、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環保知識,并解答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環保問題。此外,志愿者還應通過走訪、座談等方式,了解村民的環保需求和困難,并及時向政府反饋相關信息,協助村民解決問題。同時,環保志愿者應積極參與實際的環境整治行動,如垃圾清理、植樹造林等,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激發村民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4]。
3.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3.2.1 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為切實提升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政府應進一步強化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首先,政府應在各個村莊部署充足的垃圾收集容器和垃圾轉運車輛,以確保垃圾收集與運輸的時效性和有效性,避免垃圾積存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其次,政府需要建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根據垃圾種類進行分類處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垃圾處理效果。在垃圾處理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保垃圾處理的科學性和環保性。此外,政府還應構建完善的垃圾收集與處理體系,包括制定科學的垃圾收集和運輸規劃,明確各環節的責任和標準,保障垃圾處理工作的有序推進。
3.2.2 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建設
污水處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核心環節。南陽市應根據各村莊的實際情況,科學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建設。首先,南陽市應對各村莊開展深入的污水處理需求調研,確保污水處理規劃的科學合理。根據不同村莊的地理特點、人口密集程度及經濟發展水平,選擇適合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對于人口密集、經濟較發達的村莊,可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的集中高效處理和無害化排放,減輕環境壓力。而對于地理位置偏遠、人口較少的村莊,則應推行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以滿足各種污水處理需求。此外,南陽市還應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確保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延長使用壽命。
3.2.3 提高村莊綠化水平
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南陽市應積極實施村莊綠化美化工程,全面提高村莊綠化水平。政府部門應根據各村莊的實際情況,科學制訂綠化規劃,合理布局綠化區域,選擇適宜的綠化樹種,以實現美觀與實用并重的綠化效果。同時,南陽市政府應加大公共綠地和休閑空間的建設力度,為村民提供更多休閑娛樂場所,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莊的整體形象。在綠化工程實施過程中,政府應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實現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的有機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麗村莊。此外,對于已建成的綠化景觀,政府應加強管理和維護,定期進行植物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確保綠化效果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為村民創造更加宜居的農村環境。
3.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3.3.1 增加政府財政投入
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專項資金充足且精準到位。首先,政府應精心編制財政預算,科學制定資金分配計劃,優先保障農村環境整治項目的資金需求。其次,政府應完善資金管理和監督機制,提升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杜絕出現資金浪費和挪用現象。此外,政府還應建立健全長效資金支持機制,持續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的財政投入,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3.3.2 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在政策引導下,南陽市應積極倡導并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環境整治項目,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具體來說,政府應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以吸引和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環境整治項目中。同時,政府應深化與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借助其先進的技術力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充足的資金資源,提升環境整治項目的質量,確保其高效有序進行。此外,政府應激勵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將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其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合力,共同推動農村環境質量的持續提高。
3.3.3 探索多元化融資模式
南陽市應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融資途徑,積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扎實開展。政府應建立健全PPP項目的管理與運作機制,確保項目運作規范化和透明化,提高項目執行的效率和效益。同時,政府應廣泛宣傳PPP模式的獨特優勢,讓更多社會資本了解并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能夠持續、穩定推進。
3.4 建立健全治理體制機制
3.4.1 完善管理制度
為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南陽市應建立健全系統的管理制度。首先,應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整治工作中的具體職責與分工,確保各部門之間責任明確且彼此協調,從而構建一個高效協同的工作格局。其次,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范與操作流程,提升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執行效率,確保整治工作緊扣目標、穩步推進。此外,建立長效機制是保障管理制度持續實施和不斷優化的關鍵。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管理制度,南陽市將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水平,為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奠定堅實基礎。
3.4.2 強化監督考核
南陽市應構建全面的監督考核機制,對各村環境整治狀況進行定期檢查與評估。首先,政府應確立詳盡的監督考核準則和評估指標,保障考核工作科學、公正。其次,政府應定期進行監督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迅速通報并責令整改,確保環境整治工作質量和成效穩步提升。不斷加大監督考核力度,確保環境整治工作的有效實施,全面提升環境治理的整體成效[5]。
3.4.3 完善村規民約
為構建村民自治、自我監督的有效機制,南陽市應積極促進村民共同參與制定貼合實際的村規民約。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廣泛聽取村民意見,確保村規民約內容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村民實際利益需求。同時,政府應將環境整治作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之一,明確村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制定和實施村規民約,可進一步強化村民的環保意識與責任感,營造全民參與、共同維護的積極氛圍,從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和提升。
4 結束語
目前,南陽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面臨的挑戰是多層面的,需要通過科學規劃與有效治理的協同推進,才會取得顯著的整治成效。筆者圍繞南陽市村民環保意識有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資金投入不足及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等核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對策,旨在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系統化和長效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有力推動,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參考文獻:
[1]王春玉.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文淵(中學版),2021(11):2780,2782.
[2]李志勇,狄麗霞.關于平山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思考和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22(2):103-104.
[3]石有志.對輝南縣農村垃圾治理的思考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8(12):228.
[4]王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關于廁所革命的思考與探索[J].新農民, 2019(34):2.
[5]梁春燕.對崇信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6):124-125,128.
作者簡介:王國雨(1974—),女,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科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