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最基本、最直接的體現,因此需要了解農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此研究嘗試構建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2012—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相關數據,利用熵權法,從生活水平、服務設施和生活品質3個方面評價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結果表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仍較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建議推動三產融合,豐富農產品功能;保障鄉村衛生人員福利待遇。此外,要充分利用鄉村豐富、獨特的生態資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農民致富拓寬道路。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6-17-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03
0 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實質是提升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表現在良好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物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精神需求也更為多元。建立科學有效的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對于實現農村居民生活富裕、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研究現狀
通過梳理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方面的研究,發現已有文獻多從影響生活富裕的因素、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等2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1.1 影響生活富裕的因素
生活富裕在內涵上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其度量包含了多個維度、多個指標。因而,建立一套全面、科學的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是測度一國或某個區域生活富裕程度的關鍵。陳奇[1]從農業保險對農戶生產行為及收入結構的具體影響,研究其對農民致富的作用。秦斯[2]認為生活富裕的實質是農民收入問題,只有農民收入按照既定規劃逐年增加,才能實現農民的真正富裕。汪靜雯等[3]通過對云南省農村科技投入與農民生活富裕的關系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了增加農業科技投入能夠提高農民生活富裕水平的結論。
1.2 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當前,我國研究多從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生活品質等3個維度來構建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張林[4]認為,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水平應以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費支出水平和恩格爾系數作為衡量標準。費紹金等[5]用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收入比、恩格爾系數、家庭汽車擁有量、農村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等5個指標來評估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許小晴[6]從收入水平、城鄉差距、生活質量等3個角度,建立了一套衡量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的指標。王瑜[7]從收入、就業、居住、健康、教育、信息、主觀福利等7個維度對農民的生活富裕程度進行了評估。申云等[8]把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指數劃分為物質富足與精神富足2個層次,建了一套有5個二級指標和16個三級指標的評估體系。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農民生活富裕的影響因素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都進行過較深刻的探討,但現有文獻多集中于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而生活富裕的測度在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中僅占一部分,專門針對某一區域的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進行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此研究在借鑒國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包括3個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6個三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的建議。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 指標分層解釋
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制定的評估指標體系為依據,此研究從生活水平、服務設施和生活品質3個維度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進行評估。其中,從收入與消費2個層面來分析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2個層面來評估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服務設施狀況。根據不同二級指標的評估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又細分為16個具體的三級指標(見表1)。
2.1.1 生活水平
在收入方面,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來反映農村居民在各年度的收入變動狀況。同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也反映出城市和農村的收入差別。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水平的變動情況。在消費方面,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用于衡量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恩格爾系數是一個重要的反映家庭富裕程度的指數。恩格爾系數越大,說明一個家庭的收入越低,富裕程度也越低。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能夠反映出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2.1.2 服務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是否完備直接影響農民的幸福感。從鄉村的人均道路面積、自來水普及率和燃氣普及率可以看出政府對鄉村建設的投資與鄉村的總體發展狀況。從公共服務角度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占鄉村人數比重反映了需要幫扶的農民比例,這一指標下降則表明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總體上有所提高。每萬人擁有鄉村衛生人員數反映了醫療服務設施保障水平。只有衛生條件較好,才能保護農村生產力,留住勞動力,從而穩定并推動農村發展。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師生比合理才能保障基礎教育資源的配置水平,教育可以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為農村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2.1.3 生活品質
從生活質量來看,鄉村綠化率是評價農村生活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能直觀地反映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期內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農村居民的居住狀況。電冰箱作為家用電器中的奢侈品,在消費領域占有重要位置。鄉村每百戶電冰箱數的增多,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均蛋類及蛋制品消費量的增長既是農村居民追求營養、健康體魄的表現,也是農村居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重要指標。
2.2 數據處理
此研究采用熵權法對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行判斷。熵值可用來衡量一種指標的離散性,信息熵越小,說明離散性越大,對綜合評判的影響力(也就是加權)就越大。若各項指數均相同,則此項指標不能用于綜合評估。
①標準化評價矩陣的構建,見式(1)。
[V=V11 V12…V1nV21 V22…V2n ? ?" " "?Vm1 Vm2…Vmn]" " " " " " " " " " " " " "(1)
式(1)中:[V]為初始評價矩陣,其中Vij為第j個指標第i年份的初始值;假設n為評價指標數,m為評價年份數。
②指標歸一化處理。
為消除差異量綱數值對綜合評估的影響,要對矩陣[V]進行歸一化處理:
當指標為正向指標時,歸一化處理見式(2)。
[X'ij=Xij-min(Xij)max(Xij)-min(Xij)×0.9+0.1]" " " "(2)
當指標為負向指標時,歸一化處理見式(3)。
[X'ij=max(Xij)-Xijmax(Xij)-min(Xij)×0.9+0.1]" " " "(3)
式(2)和(3)中:[X'ij]表示指標的標準值,[Xij]表示指標的初始值,[max(Xij)]、[min(Xij)]分別代表評價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經歸一化處理后,得到標準化后的評價矩陣R,見式(4)。
[R=r11 r12…r1nr21 r22…r2n ? ?" ?rm1 rm2…rmn]" " " " " " " " " " " " " "(4)
式(4)中:[R]為標準化后的評價矩陣;rij為第j個指標第i年的標準化值。
③在各指標歸一化處理的基礎上,得出統計指標數據矩陣R=Xij,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年占該指標的比重為Pij,見式(5)。
[Pij=X'iji=1mXij]" " " " " " " " " " " nbsp; " " " " " " (5)
式(5)中:[i]越大,所代表的指標對決策目標影響越小;[Pij]越小,所代表的指標對決策目標影響越大。
④計算第[i]個指標的熵值ej,見式(6)。
[ej=-1ln ni=1m(PijlnPij)]" " " " " " " " " " "(6)
⑤確定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gj,見式(7)。
[gj=1-ej]" " " " " " " " " " " " " " " " (7)
⑥對[gj]進行歸一化處理,計算得出第j項指標的權重[ωj],見式(8)。
[ωj=gjj=1mgj(j=1,2,…,m)]" " " " " " "(8)
利用熵權法計算出的各指標權重[ωj]越大,則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越大;反之亦然。
⑦計算第i年某省農業經濟發展水平Ti,見式(9)。
[Ti=j=1mωjXij]" " " " " " " " " " " " " " " (9)
3 生活富裕程度評價結果
運用熵權法得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評價指標權重表(見表1),計算出2012—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足水平的評估指數,并以之為相對指數,側重于對不同時間序列數據的對比,揭示所分析時期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狀況和近幾年的變化趨勢。
3.1 整體綜合指標
整體綜合指標是利用生活水平、服務設施和生活品質的評價指數綜合計算得出的。從圖1中的整體綜合指標折線可以看出,2012—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2016—2022年增幅比較明顯。由圖1可知,自2016年以后,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的服務設施建設狀況及居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其中服務設施這一指標的權重達0.389 2,對整體綜合指標影響最大。2016—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服務設施及生活品質等3個指標總體都在明顯提升。2016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發布了當年工作要點[9];同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對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17年工作計劃進行了部署,減貧任務全面完成。因此,整體綜合指標增幅明顯。
綜合來看,2012年,整體綜合指標為0.210 30,2022年增長到0.778 12,10年間增長了0.567 82,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總體來說,整體綜合指標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的推進作用顯著。
3.2 生活水平指標
從圖1可以看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2014—2015年波動較大且呈下降趨勢,雖然從2015年開始緩慢上升,但2014年以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都比不上2012年和2013年。總體來說,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在對比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這一指標下的具體數據發現,201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8.28,2022年達到43.41,由此可見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根據表1可看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這2個三級指標的權重在農民生活水平這一維度下分別位于第一和第二,即這2個指標對農民生活水平的影響比較大。由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負向指標,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上升趨勢使得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甚至出現下降現象。城鄉差距的擴大,加之2019—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農民收入嚴重受影響,以上因素導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3.3 服務設施指標
從圖1可以看出,服務設施指標呈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從2017年開始上升速度更快。結合表1及搜集的數據分析得出,在服務設施這一指標下,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影響很大,指標權重達到0.253 8,其中鄉村人均道路面積和鄉村燃氣普及率這2個三級指標指數增長速度比較快,整體帶動了服務設施指標指數。從公共服務角度看,2012—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人口中低保人口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趨勢。2018—2020年,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原因,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增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每萬人擁有鄉村衛生人員數總體呈下降趨勢,該指標降低說明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水平還比較低。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師生比一直呈下降趨勢,說明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在穩中向好發展。分析服務設施這一指標可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但公共服務還需加強,尤其是需要增加鄉村衛生人員的數量。
3.4 生活品質指標
從圖1可以看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呈現愈來愈好的態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鄉村就業人數的增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一直重視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還分別提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和5年行動方案,力求為農村居民提供舒適、干凈、美麗的宜居環境。表1中,鄉村綠化率是人居環境的體現,期內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鄉村每百戶電冰箱數、人均蛋類及蛋制品消費量這3項指標主要受收入影響,收入增加了,其數量自然也會隨之增加。
4 結論與對策
4.1 結論
此研究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的現實狀況構建了農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并用熵權法模型進行相關分析,最終總結得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總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基礎設施這一指標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狀況影響最大,農民生活水平和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綜合指數相對較低,生活品質有待提高。
4.2 對策
4.2.1 推進三產融合
由于傳統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大,具有低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因此農民收入很難得到保證。想要推動農民生活富裕,必須充分發掘地方特色,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近年來,農村一、二、三產業正在逐步融合,農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產,還包括了加工、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政府應該讓農民參與進來,把農產品的生產功能轉向農村旅游、文化宣傳等其他功能。村民可以利用電商平臺和網絡直播帶貨增加銷售量,讓農產品走出農村,帶動農民致富;政府或企業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獨特資源,如農產品加工、手工業、民俗文化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農村居民增收致富,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
4.2.2 落實鄉村衛生人員福利待遇
2023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從優化基層醫療機構布局,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農村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收入和待遇保障體系,健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機制,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等8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10]。醫療衛生人才短缺一直是鄉村的突出問題,這一政策的提出對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的醫療水平有了保障,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把政策落實到位,切實保障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利益,留住醫療人才。
4.2.3 發掘鄉村生態資源
要利用好農村的生態資源,就地就近致富,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11]。鄉村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地方,其價值的實現可以提高民生福祉,是推進農村居民共同富裕的新途徑。在“生態文明”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盤活和利用農村長期處于閑置狀態的生態資源,推動廣大農村以生態優勢為依托,實現就地致富,是激發鄉村發展潛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要途徑。
5 展望
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是物質條件與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足。在物質方面,居民增收不能只靠外出務工,需要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依托鄉村資源,拓寬增收渠道。同時,還需強化對農村居民精神方面的有效供給,進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滿足其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農村居民生活富裕不僅是收入的增加,還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政府或相關部門在評價其生活富裕程度時,應該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政策建立指標庫體系從多維度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陳奇.農業保險助力農民“生活富裕”的實證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21.
[2]秦斯.增加農民收入 實現生活富裕[J].農家書屋,2019(4):1.
[3]汪靜雯,趙鴨橋.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科技投入對農民生活富裕影響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9(4):42-44.
[4]張林.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測度[J].金融經濟,2023(2):74-82.
[5]費紹金,陸海霞,紀燕霞,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江蘇省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21(9):23-26.
[6]許小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的測度與實證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1,41(19):13 6-140.
[7]王瑜.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概念框架、測量評價與研究展望[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22,15(3): 111-118.
[8]申云,李京蓉.我國農村居民生活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視角[J].調研世界,2020(1):42-50.
[9]自治區扶貧辦.關于印發《自治區扶貧辦201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2016-02-03)[2023-10 -14].http://xczx.gxzf.gov.cn/zfxxgk/fdzdgknr/ghjh/zqgh/t4346648.shtml.
[10]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廣西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3-08-31)[2023-10-14].http://www.gxzf. gov. cn/ html/zfwj/zzqrmzfbgtwj_34828/2022ngzbwj_170614/t17080098.shtm.
[11]馬賢磊,金鉑皓,杜焱強.規模異質性視角下農村生態資源價值實現的治理機制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較[J].公共管理學報,2022,19(3):24-34,166.
作者簡介:海霞(2000—),女,碩士生,研究方向:農村發展、“兩山”轉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通信作者:陳國蘭(1981—),女,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資源環境與經濟政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