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10
作者簡介:孫儒明(1969—),男,甘肅合作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
摘 要:在林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造林過程中所需要的苗木數量和苗木種類也越來越多。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需要高度關注林業生產技術,不斷更新林業生產育苗技術,優化創新林業移植造林技術,提升造林質量,推動林業事業健康發展。為此,分析了林業苗木栽培管理的技術要點,探討了林業移植造林的技術類型和相關技術要點,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林業;苗木栽培管理;移植造林技術;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4–00-03
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當前,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林業苗木栽培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提高林木的質量。而先進發熱科學移植造林技術的應用則可以修復、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實現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林業苗木的栽培管理,并積極應用移植造林技術,對林業的快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林業苗木栽培管理的技術要點分析
1.1 做好育苗地的合理選擇工作
育苗地是苗木成活的關鍵。為了確保苗木順利成活,在林業栽培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育苗地的選擇,調研分析育苗地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了解育苗地的實際情況,并對育苗的苗木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通過綜合性管理工作的開展為苗木培育工作的高質量有序開展提供保障。
第一,工作人員應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當地的水文氣候特征,掌握育苗地周圍的環境條件,并全面、仔細地檢查育苗地的基本設施,結合育苗地的地形地貌條件選擇合適的育苗區域,確保育苗區域的地勢平坦,育苗條件優越[1]。同時,工作人員還應充分考慮苗圃所在區域的光照因素、風力因素,并增強苗圃的土壤肥力,對特殊的幼苗采取關鍵性的保護措施,為幼苗的存活提供保障。
第二,工作人員應調查苗圃周邊的交通條件,在發揮苗圃綠化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苗圃的經濟作用,實現生態經濟雙收益。為了方便后續林木育苗工作的開展,規避交通條件不利所帶來的運輸費用,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考慮苗木周邊的交通環境,嚴格控制林木育苗的成本投入,降低育苗的難度。
第三,工作人員應開展科學、合理的整地工作,適當調整苗田,在確保苗田具有良好透氣性的同時,方便相關機械的作業的開展。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清除育苗地中的雜物和雜草,并做好育苗地土壤的翻耕作業,翻耕深度應>25 cm,為苗木培育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1.2 做好種子選擇和科學處理工作
幼苗能否存活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如光照、水分、氣候、濕度、溫度等。為了選擇出更加優質的種子,工作人員需要在了解幼苗自然特征的基礎上,根據種子播種的具體要求,和苗圃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對種子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一般而言,工作人員應存活概率較高的樹木種子,如落葉喬木、落葉灌木、落葉藤木、常綠喬木樹種等。為了提高后續幼苗的生長質量,工作人員必須根據林業栽培的條件和需求合理選擇種子。在選擇好種子后,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對種子的處理以增強種子的抗病性能。
傳統的種子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包括水浸法、藥物催苗法。水浸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水溫的不同分為兩種,包括溫水催芽、熱水催芽。以上種子處理方式在應用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且對技術人員的培育經驗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加強關注催芽的具體情況。當前,在種子處理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嚴格控制催芽的溫度條件和濕度條件,并通過數據的形式直觀地反映種子催芽的過程,方便工作人員實時監測種子的催芽過程和催芽效果,為苗木的成功播種提供保障。
1.3 做好播種和科學灌溉施肥工作
為了提高種子的萌芽率,工作人員需要在育苗過程中嚴格把控育苗的時間、溫度和水分等。首先,需要工作人員在了解苗圃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的基礎上,確定播種時間。工作人員應加大對當地氣候情況的關注力度,根據播種要求確定科學、合理的播種時間。
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合理控制和調節苗圃的播種溫度。如果當地的氣溫較高,且較為干燥,工作人員需要在種植工作結束后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做好種子的覆蓋、遮蔽和澆水,為種子的盡快萌芽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2]。如果當地的氣溫較低,工作人員需要在栽培過程中合理施加有機肥,實現對土壤溫度的有效調整,為種子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在播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調查分析當地的土壤含水量。如果在播種期間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補水和灌溉,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科學掌控施肥頻次和施肥用量,滿足種子生長對營養成分的需求。
此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吸收情況,結合幼苗的具體種類,做好底肥施加工作。工作人員可選擇發酵處理后的圈肥或者堆放的圈肥作為底肥進行施加,施加的肥料應包括有機磷肥、鉀肥等,為幼苗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2 林業移植造林的技術類型
當前,在移植造林過程中采用的造林技術呈現多元化,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選擇適合的造林技術,確保最終造林的效果。目前在移植造林過程中采用的造林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 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技術是指在選擇好的栽植地中直接播種選擇好的樹種種子,操作簡單,適用于大面積的造林工程。但該技術的應用對樹種的要求較高,種植的樹種應具有較強萌發能力,如核桃樹種、橡木樹種等。同時,人煙稀少的地區或者邊遠地區也適合采用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技術的播種方式包括條播、塊播。為了保障播種后的種子能夠更好地萌芽,且耐旱性、抗病蟲害能力強,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種子的預處理工作,例如,對種子進行滅菌、浸漬、萌發處理等。
2.2 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技術是指選擇根系發展較好的幼苗,栽植在選擇好的種植區域。選擇此造林方法栽植的幼苗,不僅根系發育比較快,而且生長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同時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能。但是在對幼苗進行栽植的過程中,幼苗的根系會遭到一定損傷,導致幼苗出現水分流失的情況。同時,幼苗栽植對技術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當前,在復墾作業過程中,植苗造林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且林分環境和樹種不會制約移植造林技術的應用。
2.3 其他造林技術
2.3.1 插條造林技術
此造林技術主要適用于春季和夏季。如果選擇在春季進行插條造林,應盡量選擇土壤完全融化之后,樹木未萌芽這個階段開展造林工作。如果選擇在秋季開展插條造林工作,應盡量選擇在土壤上凍之前到樹葉未落的這個階段開展造林工作。在插條造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母樹的枝條。選擇1~2年生的枝條,控制好枝條的粗細度和枝條的長度,并在事先準備好的土壤中插上選擇好的枝條。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比較干燥,可以在插條上覆蓋一層細土或者鋁箔,保持土壤水分,確保插條造林的效果。
2.3.2 插根造林技術
插根造林技術適用于春季或秋季。在插根造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所用的根莖一般控制在1 cm以上,切成的段長控制在15~20 cm之間。種植戶首先要做好整地工作,然后在了解植株大小的情況下,開展挖坑操作,確保坑的直徑為20 cm左右,坑的深度為30 cm左右。以45°將根系傾斜插入坑中。確保頂端朝上,并且不能將頂端露出來,同時要將頂端埋入土壤里,埋入深度保持在2~3 cm之間。
3 林業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分析
3.1 科學選擇樹種
為了確保林木能夠在干旱區域更好地存活,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幼苗選育的重視,這也是提高復墾質量的重要措施。為此,在造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科學、合理地選育樹種,實現林木生態效應的充分發揮,提升林木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目標樹種進行合理選擇[3]。工作人員不僅要考慮當地的土壤條件,而且要考慮造林工程的設計要求以及相關的交通因素。同時,要全面、準確地分析當地的氣候和水文條件,確保選擇樹種合理合規。此外,工作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根系發育良好、較強抗病蟲害能力和較高成活率幼苗的選育,確保后期幼苗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
3.2 選址和植株處理
在移植工作開展之前,種植戶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苗木的生長需求、特征,合理選擇移植地點,確保移植地點的土壤肥沃,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條件,能夠更好地滿足幼苗的生長需求。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開展必要的整地工作和改良工作。如果移植地點是山坡地形,工作人員需要提前整理山坡地形,建立更加完善的排水設施和護坡設施,以防在移植過程中出現山體滑坡情況和水土流失情況,為移植后苗木后期的健康穩定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此外,工作人員還應做好幼苗處理工作,提高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加快苗木的生長速度,在苗木移植之前做好必要的處理。例如,對苗木的根系進行合理修剪、對苗木的高度和苗木的形態進行合理調整等。為了確保苗木根系修剪的效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苗木根系的實際情況,在了解苗木生長狀態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修剪措施,為后續苗木根系的快速、穩定生長提供保障。在苗木高度和苗木形態調整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需要充分考慮苗木的生長特征,選擇科學、合理的調整方式,為后續苗木移植的健康生長以及良好發育提供保障。
3.3 合理選擇移植時間
在移植造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準確把握移植造林的時機,為苗木的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工作人員可以選擇每年的3—5月開展移植工作,因為此時間段不僅有充足的光線,而且有充足的雨量,方便幼苗在移植后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條件。同時,在確定幼苗移栽時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充分考慮幼苗的習性、種類以及其他因素,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和充足的準備工作,確保選擇的幼苗移栽時間能夠對幼苗的萌發和生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推動幼苗健康成長。
3.4 科學確定移植密度
苗木生長的健康性也直接受苗木移植密度的影響。為此,工作人員需要在移植造林工作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苗木移植密度的控制。工作人員需要在了解樹種生長年限、生長特點和苗木類型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合理確定苗木移植的密度。如果種植的樹種苗期生長較快,則減小栽植密度。如果種植的樹種苗期生長較慢,栽植密度需要適當增加,但必須為后期苗木成長預留足夠的空間。苗齡、幼苗種類的不同都會影響種植密度,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嚴格規劃苗木的株距和苗木的行距,為后續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實現對苗木密度的科學、合理規劃。
3.5 移植后的管理措施
為了確保移植造林的效果,工作人員還需要做好移植后的科學管理工作。第一,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移植后的水分管理工作。科學的水分管理可以為幼苗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這是由于移植后的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其根系還未達到穩定狀態,需要對其開展灌溉工作鞏固苗木的根系。在灌溉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和確定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如果當地氣候比較干旱,工作人員需要適當增加灌溉量和灌溉頻次,確保苗木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第二,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移植后的施肥管理工作。科學的施肥管理能夠為苗木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推動苗木健康高質量成長。在施肥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苗木所在的土壤條件以及苗木的具體特征,合理確定施肥方式和施肥量,確保施肥管理能夠滿足苗木的營養需求。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施肥種類,控制好施肥的濃度,以免施肥過量,污染周圍的土壤環境,危害苗木的健康成長[4]。
第三,移栽后的除草和修剪管理。移栽后的苗木在生長過程中也會有大量的雜草滋生,嚴重影響了苗木的健康生長。因此,工作人員需要采取科學的措施及時清除雜草。除草的方式比較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既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進行除草,又可以采用化學藥劑的方式進行除草,還可以借助相關的機械設備進行除草,但在除草過程中要保護好苗木的根系不受損傷。在做好除草工作的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科學修剪移栽后的苗木,推動苗木的分枝及苗木的快速生長。但工作人員需要正確把握修剪時機,合理選擇和應用修剪方法。最佳修剪時機是在苗木成活的第二個生長季節,而修剪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去頂的修剪方法或者短截枝的修剪方法,確保修剪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5]。
第四,做好移植后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移植后的苗木較為脆弱,容易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防治過程中選擇低毒的防治技術和環保的防治技術。在了解病蟲害種類以及苗木特點的基礎上,對于病蟲害防治方法合理選擇。此外,要定期巡查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并做好相關的科學處理工作,為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4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的造林工程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增加了造林工程的工作量、工作難度。為了確保造林工程建設的效果,滿足造林工程所需要的苗木需求,工作人員需要加強林業苗木栽培管理,深入研究和開發先進的移植造林技術,為造林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為生態環境平衡發展提供支持,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發揮,推動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彩珍.林業工程的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探究[J].林業科技情報,2019,51(3):45-46,51.
[2] 楊永龍.新時代背景下林業育苗與移植造林技術[J].新農業,2023(3):56-57.
[3] 張晶榮.甘肅地區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2(2):107-108.
[4] 張迪,鐘威.現代林業苗木栽培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議及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21,12(10):93-94.
[5] 李淑娟.新時代背景下林業育苗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的分析[J].河南農業,2023(2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