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文化傳承的攝影
在中國的攝影師中,陳錦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攝影師”。因為,很多攝影朋友的眼光和興趣是隨著時間移動的,無論是在攝影的題材方向還是體裁方式上,大家都顯現出了審時度勢的靈活度。這一方面有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一方面又顯得有些“水性楊花”,就像這幾十年來風流水轉的大中國,一切都不確定,一切都在變化中,一切也顯得很無奈。無奈的是人們都要生存,和永遠具有追問未知的本能。攝影師也是職業,職業就必須因應一切變數。
在無處不變的氛圍中,唯獨陳錦,能以不變應萬變。他“蝸居”在中國西南川西的成都,浸淫在自秦漢以來就形成的世俗文化之中,以眼光延伸的攝影來研究和留證這一獨特地域的人和事。他抓住最具這種市民文化的“茶館”作為切入點,并由此用影像展開對川西民間世俗文化的研究。陳錦的研究并不熱鬧,和他研究的對象一樣,顯得安逸和自足,甚至幾年也見不得動靜。在人們都快把他遺忘的時候,他又拿出他研究的“文本”露了一下,頗有波瀾不驚的意蘊。
讀他的《四川茶鋪》和《市井》有喝釅茶的感覺,有些苦澀卻又味道綿長。成都人的歲月就是泡茶和麻將,時間因而顯得從容不迫。成都人仿佛都是哲學家一樣,在這種近乎出世的淡定之中,研究著自己和這個世界。看來這是溫潤豐饒的川西才能賦予的態度,別的地方絕無僅有。所以,陳錦的攝影也深得這種稟賦,因為他出生和成長在川西的成都。
看陳錦的影像好像更能讓人們悟出攝影的意義。攝影是時間的尺子,是尺子上的刻度。用攝影來量度文化,是閱讀和解讀文化最好的方式。攝影的人很多,領悟和做到這一點的卻不多。陳錦是他這一代攝影師中最早有這個覺悟的,而且也是做得最好的。因為,他持之以恒,刻度寬大卻又細密精致。川西、成都,人、事,都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