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保護我國的地理標志產品,規(guī)范地理標志產品名稱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使用,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和特色,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明確自2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者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qū)的種植、養(yǎng)殖產品;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qū)或者部分來自其他地區(qū),并在本地區(qū)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辦法》同時強調,地理標志產品應當具備真實性、地域性、特異性和關聯(lián)性。真實性是地理標志產品的名稱經過長期持續(xù)使用,被公眾普遍知曉。地域性是地理標志產品的全部生產環(huán)節(jié)或者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應當發(fā)生在限定的地域范圍內。特異性是產品具有較明顯的質量特色、特定聲譽或者其他特性。關聯(lián)性是產品的特異性由特定地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決定。
《辦法》明確了地理標志保護申請、審查及認定的流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由提出產地范圍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團體、保護申請機構(以下簡稱申請人)提出。申請保護的產品產地在縣域范圍內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跨縣域范圍的,由共同的上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跨地市范圍的,由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跨省域范圍的,由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共同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申請材料應當向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包括: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關于劃定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范圍的建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關于地理標志產品申請、保護機制的文件,地理標志產品的相關材料,其他說明材料或者證明材料。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初審意見:審查合格的,將初審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不合格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收到的申請進行形式審查:審查合格的,予以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審查不合格的,書面通知申請人。申請人應當自收到書面通知之日起4個月內答復;期滿未答復或者審查仍然不合格的,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辦法》規(guī)定,地理標志產品獲得保護后,根據產品產地范圍、類別、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申請人應當配合制定地理標志產品有關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根據產品類別研制國家標準樣品。標準不得改變保護要求中認定的名稱、產品類型、產地范圍、質量特色等強制性規(guī)定。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使用專用標志,應當向產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產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申請使用專用標志的生產者的產地進行核驗。上述申請經所在地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審核,并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合格注冊登記后,發(fā)布公告,生產者即可在其產品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合法使用人應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下載基本圖案矢量圖。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矢量圖可按照比例縮放,標注應當清晰可識,不得更改專用標志的圖案形狀、構成、文字字體、圖文比例、色值等。
《辦法》加強了對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和監(jiān)督。其中明確,有下列行為之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處理:一是在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使用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的;二是在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使用與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相似的名稱,誤導公眾的;三是將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用于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即使已標明真實產地,或者使用翻譯名稱,或者伴有如“種”“型”“式”“類”“風格”等之類表述的;四是在產地范圍內的不符合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和管理規(guī)范要求的產品上使用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的;五是在產品上冒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六是在產品上使用與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近似或者可能誤導消費者的文字或者圖案標志,誤導公眾的;七是銷售上述產品的;八是偽造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九是其他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
(記者: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