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確定影響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的因素,基于國內外城鄉融合發展研究成果,探討構建了一套適用于江蘇省的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搜集數據和熵權法評估,分析江蘇省13個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結果表明:2017—2021年,江蘇省13個城市城鄉融合差距不大,整體發展呈現增長趨勢,城鄉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江蘇省13個城市的鄉村醫療水平落后,城市醫療支出消費高,城鄉醫療支出差距大。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建議加強農村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縣域產業,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注意環境與生態保護;通過公共服務均等化、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等措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經濟、生態、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關鍵詞:城鄉融合發展;熵權法;江蘇省地級市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32-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07
0 引言
城鄉融合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著力點。隨著國內外學者對城鄉融合發展的持續關注,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研究顯著增多。盡管國內外學者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研究成果已越發豐富,但結果仍不全面,還缺乏一套統一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城鄉融合發展程度。
通過搜集國外學者對城鄉融合的思想、聯系與發展、格局與融合過程和調控策略的研究結果,結合國內學者對城鄉融合發展內涵、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實現路徑的研究結論,此研究構建了一套適用于江蘇省的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權法測算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為江蘇省乃至整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1 城鄉融合發展研究背景
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著力點,可通過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問題得到了產學研界廣泛的關注,研究成果也頗豐。國外學者對城鄉融合的思想、聯系與發展、格局與融合過程和調控策略等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城鄉融合的思想最早由恩格斯[1]提出,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沙里寧的有機疏散理論都蘊含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思想。關于城鄉聯系與城鄉發展的評價,Tacoli提出城鄉聯系包括人、商品、資本和其他社會交易,城鄉聯系是城鄉發展的基礎。關于城鄉融合的格局與過程,McGee于1994年提出了亞洲城鄉土地利用相互混雜的地域組織結構。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優化調控策略,國外學者主要提出了4種典型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城鄉相互封閉式發展模式、城市優先發展模式、城鄉同質化發展模式和城鄉差別化協調發展模式。
國內學者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內涵、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實現路徑展開了豐富的研究。關于城鄉融合發展內涵,黃志海、劉瓊豪[2]認為,在實踐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產業融合、城市帶動、科技支撐、人才支持等多方面,探索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重要論述運用于實踐的合適路徑。關于城鄉融合發展模式,有學者探討了城市承載力、城鄉融合程度及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并從生產要素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經濟發展融合、生活方式融合和生態環境融合5個方面,用20個指標測度了100個城市的城鄉融合度[3]。城鄉融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農民進城的門檻依舊很高,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受到諸多限制;農村人力資源在品質和數量方面依舊相對不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有學者提出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4],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增強科技支撐,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
盡管國內學者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研究成果已越發豐富,但結果仍不全面,還缺乏一套統一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城鄉融合發展程度。因此,系統地研究城鄉融合發展理論,并構建一套適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城鄉融合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對推動我國各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江蘇省的城鄉融合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江蘇省的城鎮化率從1949年的14.8%提高到2021年的73.9%,標志著江蘇省邁入城鎮化發展的后期階段。江蘇省同步推進城鄉建設,有效促進了城鄉生產要素的雙向自由流動,加快構建了新型城鄉關系,從而實現了城鄉融合發展。雖然江蘇省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相關改革任重道遠,當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堵點和難點。為了確定影響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的因素,筆者通過搜集數據,探討構建了一套適用于江蘇省的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江蘇省乃至整個國家進行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2 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對城鄉融合內涵的剖析,從要素融合、經濟融合、生態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和空間融合5個方面選擇13項指標,建立了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 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測度方法
在綜合考慮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此研究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各指標值進行歸一化,利用熵權法計算各指標權重,進而對江蘇省整體及各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進行測度。
3.1 指標歸一化處理
為消除指標之間不同量綱所造成的影響,對初始的指標數據采用極差法進行歸一化處理。指標可分為正向型、負向型和適中型3種。
正向型指標的指標值越大,評估目標越趨接理想值,見式(1)。
[xi=Xi-XminXmax-Xmin]" " " " " " " " " " " " " " (1)
負向型指標反映了指標較大程度上與理想值的偏差程度,見式(2)。
[xi=Xmin-XiXmax-Xmin]" " " " " " " " " " " " " " "(2)
適中型指標的指標值在閾值附近時,與期望的距離越近,見式(3)。
[xi=1-Xi-XaX(maxmin)-Xa]" " " " " " " " " " " " (3)
式(1)至式(3)中:Xi為第i項指標初始值;Xmin為指標最小值;Xmax為指標最大值;Xa為指標閾值,Xa是指第i項指標標準化后的指標值,以指標均值為閾值。
3.2 指標權重計算
指標權重作為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有重要影響。熵權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法,主要是通過對差別信息的離散度進行賦權。指標的離散程度越大,對綜合評價的影響也就越大,該指標權重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一,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個評價對象占該指標的比重,見式(4)。
[Pij=Xij/i=1nXij]" " " " " " " " " " " " (4)
第二,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見式(5)。
[ej=-k×i=1nPijlnPij]" " " " " " " " " " "(5)
式(5)中,kgt;0,因此ej≥0。常數k與樣本數n有關,一般令k=1/lnn,則有0≤e≤1。
第三,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見式(6)。
[gj=1-ej]" " " " " " " " " " " " " " (6)
第四,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見式(7)。
[Wj=gj/j=1mgj]" " " " " " " " " " " " (7)
式(7)中:Wj為指標熵權,m為評價單元總數。
4 江蘇省13個城市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選取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江蘇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進行測度,按照熵權法分別求出各個指標差異系數并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見表2)。
對江蘇省2017—2021年城鄉間的要素融合、經濟融合、生態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和空間融合情況進行測算,結果如表3所示[5]。
為了使表2、表3的數據變動更直觀,更好分析2017—2021年各市城鄉融合發展指標權重變化及13個指標對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的影響程度,特將表2、表3轉化為圖的形式進行分析,見圖1、圖2。
從維度層看,生態融合與空間融合權重相近,要素融合與經濟融合權重相近,公共服務融合與其他維度權重相差較大。通過橫向比較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權重,發現大部分評價指標權重相近,只有個別指標,如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鄉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比指標差異系數過大,其中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比差異系數最大,影響最大。其他幾個指標,如城鎮登記失業率、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比等3個維度的權重數據相接近,且權重數據大于其他維度,具有一定的影響。
從時間維度縱向分析2017—2021年江蘇省13個城市之間的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水平可知,南京市和泰州市發展穩定并且發展較快;常州市、徐州市、蘇州市和鎮江市發展水平變低,并且常州市、蘇州市和鎮江市發展水平較均衡;淮安市、南通市、連云港市、鹽城市、宿遷市和揚州市發展水平變高,并且連云港市、淮安市、鹽城市和宿遷市發展水平較為均衡;無錫市發展水平呈現波動發展趨勢,先變低又變高。此外,江蘇省13個城市城鄉融合發展得分差距不大,其中揚州市綜合發展水平最高,并且在2020年和2021年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雖然常州市、徐州市、蘇州市和鎮江市發展水平變低,但整體來看影響不大,并且大部分市區都處在穩定甚至增高的狀態下,2017—2021年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整體上呈現增長的趨勢,說明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加快。
5 總結
5.1 結論
經濟融合、生態融合和公共服務融合均衡發展是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通過對江蘇省2017—2021年城鄉融合發展情況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①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心在經濟融合和公共服務融合發展層面。城市和農村的人均生產總值的增加是促進各個地級市經濟融合的關鍵,城鄉間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的降低是驅動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城鄉間醫療保健支出的差距縮小是驅動城鄉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
②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鄉村醫療水平落后且城市醫療支出消費高。江蘇省應該縮小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差距,并且改善農村落后的醫療基礎設施。
5.2 建議
基于上述測度結果,2017—2021年江蘇省13個城市城鄉融合得分差距不大,整體發展呈現增長趨勢,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加快。為了推動江蘇省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促進經濟、生態、公共服務城鄉融合均衡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①加強農村教育科技文化娛樂和醫療衛生保健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根據上述測度結果,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是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公共服務均等化至關重要。各個地級市應當著力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居民在教育文化娛樂、醫療衛生保健和恩格爾系數等方面的差距。
②大力發展縣域富農產業,鼓勵農民就業創業。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帶動農民創業讓大家掌握一門技能才能促進鄉村的持續發展。根據當前政策文件,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江蘇省更應該將農業與服務業、工業融合發展作為重點,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創業,發家致富,打造獨特的農產品品牌。江蘇省應鼓勵發展承載當地農民就地就業增收的鄉村產業,因地制宜,加強市縣產業對農村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鄉村發展新格局。
③注意環境與生態,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江蘇省農業主產區應注意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減量及秸稈的回收,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生產,打造綠色產品供應鏈。江蘇省工業主產區應做好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擴大環境的容量。此外,江蘇省應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城鄉間生態水系建設和綠化,加強廢水、污水和危險廢棄品的排放與治理,促進城鄉間生態融合的全方位發展,嚴抓經濟融合、生態融合和公共服務融合三方面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生態、公共服務城鄉融合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萍,尚正永.國內外城鄉融合發展的文獻綜述與展望[J].池州學院學報,2020(5):22-27.
[2]黃志海,劉瓊豪.習近平關于城鄉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的理論意涵與現實意蘊[J].經濟與社會發展,2021(6):1-7.
[3]李源峰.鄉村振興戰略下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9.
[4]金文薇,李玲.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研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例[J].當代經濟,2023(12):18-25.
[5]占少貴,傅春,陳建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綜合評價:以江西11個地級市為例[J].企業經濟,2014(1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