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探索城市綠地建設維護和城市生態空間提升路徑,采用AHP層次分析法、SBE法、POE評價法、ESV法、CVM法5種評估方法對張家口市的清水河濱河公園、萬全濱河公園、下花園區戴家營河公園3個濱河公園開展綠地體檢工作。綠地體檢報告表明,綠植保有量為54.04%,人本滿意度為75%,生態服務價值量為13.62萬元,綠地貢獻率為52.58%。通過此次測算分析,提出“2+3+1+1”技術體系,即2大外部資源條件、3類基礎服務、1類生態價值、1類附加價值,共計7項濱河綠地體檢指標。
關鍵詞:濱河綠地體檢;數據庫構建技術;綠地系統;評估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120-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28
0 引言
開展綠地體檢可以全面掌握城市園林綠化現狀,厘清城市公園建設、養護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綠地體檢是從精準把握新時代綠地內涵等方面進行的,這樣可以科學地提高綠地生態績效水平,從而提升綠地生態服務價值,推動城市綠地健康更新。筆者閱讀大量文獻,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北京林業大學李雄教授團隊以柳州市為試點城市完成的首個公園體檢研究報告[1],其所提出的公園體檢方法和技術為張家口市的綠地體檢提供了理論指導。參考借鑒李雄教授團隊研究成果,此研究采用AHP層次分析法、SBE法、POE評價法、ESV法、CVM法5種方法對張家口市濱河綠地進行體檢,并形成研究報告,以助力城市公園建設,提升城市公園綠地規劃建設的科學化、系統化、人性化。
1 研究對象
該研究嘗試選取了張家口市3個具有代表性的濱河綠地進行體檢研究,旨在探索張家口市城市更新下綠地空間發展的新方向。3個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
1.1 清水河濱河公園
清水河兩岸城市景觀綠地北起正溝街,南至明湖橋東西兩岸,總面積約96萬m2。沿河兩岸建有清雅園、戲水廣場、清河公園、東方紅游園、青年公園,緯三橋以南建有31個具有各縣區特色的游園綠地。
1.2 萬全濱河公園
萬全濱河公園是萬全區“岸綠、水清、景美”的濱水生態景觀帶,全長為3.1 km,沿河兩岸建設木棧道、景觀平臺、天橋等多處景觀平臺,河道內設鴛鴦湖、生態花溪、蘆葦蕩等諸多水上景點。
1.3 戴家營河公園
戴家營河是下花園區境內的一條季節河。近年來,通過廊道景觀、城鄉干道、河流流域、村落庭院、荒山荒坡、高鐵沿線“六大綠化工程”,當地建成了集休閑廣場、水幕電影、林間小品、親水平臺為一體的10 km濱河公園。
2 評估方法
綠地系統體檢評估包括綠地植物群落評估和綠地系統景觀美學評價,分別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和SBE法;綠地人本體檢評估采用POE評價法;生態賦能體檢評估采用ESV法;綠地增值體檢評估采用CVM法。
2.1 綠地系統體檢評估
綠地系統體檢評估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和SBE法,用AHP法對綠地植物群落和景觀質量進行評估,從而摸清公園現狀,促進公園的生態發展,提升園區管控水平。
2.1.1 綠地植物群落評估
2.1.1.1 指標權重分配
根據公園植物群落基本情況,構建植物群落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目標層是張家口市濱河公園植物群落景觀(A),準則層包括植物群落生態效能(B1)和植物群落景觀功能(B2),評價因子包括氣候效應(C1)、生物多樣性(C2)、綜合生態效益(C3)、環境和諧性(C4)、景觀色彩性(C5)、景觀觀賞性(C6)、景觀協調性(C7)、景觀層次性(C8)。通過矩陣法進行檢驗,植物群落評價指標權重見表1。
2.1.1.2 綜合評價等級
按照植物群落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3個公園的植物群落進行綜合評價;根據綜合評價指數確定各植物群落評價因子的水平值,將其與評價因子的權重值相乘,獲得綜合評分值。運用公式CEI=S/SO×100%獲得植物群落等級(CEI為綜合評價指數,S為評價分數值,SO為理想值),以差值百分比分級法劃分為Ⅰ、Ⅱ、Ⅲ、Ⅳ4個等級[3]。質量等級劃分標準見表2。
2.1.2 綠地系統景觀美學評價
運用SBE法對濱河公園綠地景觀要素進行量化分析,通過綠視率、植物整齊度、植物生長勢、場景整潔度、總體協調性和園路形態6個要素對濱河公園園林植物群落結構和植物景觀美學特征進行分析[4],分為5分、10分、15分3個分值。
2.1.2.1 濱河公園量值分析
濱河公園量值分析是對濱河公園植物群落結構和植物景觀美學特征進行分析,評判者選取每個要素的均值作為各要素量值。此研究選取植物組成、植物配置、季相變化、意境美度、植物長勢、植物協調對比共計6個植物景觀評價要素,即評判者對照3個等級(5分、10分、15分)的評分要求對每張照片6個要素進行評分,選取每個要素的均值作為各要素量值。
2.1.2.2 SBE值確定
采用SBE法進行植物景觀美學評價,對濱河公園公共空間進行現場拍攝,3個公園分別拍攝216張、12張、6張照片樣本,邀請風景園林專家共計15人進行評判[3]。采用7分制作為美景度衡量標準,按植物類型分成6組,分別對234張照片進行室內評判[4]。每張幻燈片正式播放時間為20 s,讓現場評判者打分以確定SBE值。
2.1.2.3 評判值標準化處理
對評判值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公式見式(1)、式(2)。
Zij=(Rij-Rj)/Sj" " " " " " " " " " " " " " (1)
SBEi=[Zij]/Ni" " " " " " " " " " " " " "(2)
式中:Zij為第j個評判者對第i個景觀的標準化得分值,Rij為第j個觀察者對第i個景觀的打分值,Rj為第j個評判者對所有景觀對象評分值的平均值,Sj為第j個觀察者對所有景觀打分值的標準差,Ni為第i個景觀的有效評判者數量,SBEi為幻燈片i的SBE值[5]。
2.2 綠地人本體檢評估
人本體檢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現有綠地基礎資源條件(基礎服務設施)和全齡游憩功能進行評估。開展綠地人本體檢評估有助于深度把握公園服務現狀,全面衡量綠地的游憩供需,從而提升綠色人本服務能力。采用POE評價方法對3個濱河公園進行人本體檢評估,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濱河公園主體對象、客體對象及使用者行為進行分析。
POE法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對經過設計并正被使用的設施進行系統評價研究的方法,常用調查法可以分為定性評價法和定量評價法兩種。該研究采用定量評價法,即問卷調查法。該研究利用使用者對空間環境的感受進行評價,調查內容包括使用者的性別、年齡等。因此,使用者對空間環境的認識是空間環境設計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為確保調查時間和對象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在2023年2月27—28日、2023年4月10—11日、2023年6月1—2日、2023年8月17—18日、2023年10月24—25日,分5個時間段向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河公園、萬全濱河公園、戴家營河公園的使用者發放問卷,共計600份,對不同年齡、不同居住地、不同活動偏好的人群展開調查,使調查結果更加全面。
2.3 生態賦能體檢評估
綠地環境生態體系服務價值評估的目的是評價景觀環境品質的生態賦能能力。根據式(3)進行計算。
ESV=[Ai]×Vci" " " " " " " " " " " " " "(3)
因濱河綠地接近濕地公園,此次評估套用濕地系統系數2 317.62元/hm2進行計算。
2.4 綠地增值體檢評估
對公園游憩價值進行分析評價,有助于全面提升公園活力值。此次采用的方法是CVW法,通過問卷形式對濱河公園的游憩非使用價值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方式進行調查。由于樣本大小可直接影響調查研究的成本、實踐和可信度,因此運用統計學原理將受訪游客的樣本數量設置為n,以Acheaffer抽樣公式計算確定,抽樣公式見式(4)。
n=N/(N-1)σ2+1" " " " " " " " " " " " "(4)
式中:n為抽樣樣本數;N為游憩地年接待人數;σ為抽樣誤差,一般取6%。
3 結果與分析
3.1 濱河公園的綠地系統體檢評估分析
3.1.1 濱河公園植物群落綜合評估分析
濱河公園植物群落綜合評估主要是對綠植保有量進行評價,邀請5位專家、5位專業人員和5位非專業人員,對所選的24個單元進行評價,計算出清水河濱河公園綠植保有量為41.64%,萬全濱河公園綠植保有量為56.65%,戴家營河公園綠植保有量為63.83%。
通過計算可得張家口市濱河公園的總體綠植保有量為54.04%,具體分析如下。清水河濱河公園從36個分區評價結果來看,Ⅰ級較少,只有1個,占樣方的2.8%;Ⅱ級只有5個分區,占樣方的13.9%;Ⅲ級只有5個分區,占樣方的13.9%;其他均為Ⅳ級,占樣方的69.4%。以上說明清水河濱河公園植物群落指標處于一般水平。萬全濱河公園從2個分區評價結果來看,均為Ⅲ級,說明萬全濱河公園植物群落指標處于一般水平。戴家營河公園未進行分區,從評價結果來看,植物群落指標處于一般水平。
3.1.2 濱河公園的綠地系統景觀美學評價分析
使用Excel 2016對現場調研數據按照標準化公式式(1)、式(2)進行統計和計算。
根據統計及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清水河濱河公園36個分區中有20個景觀美學評價分值較高,其綠地系統景觀效果較好;萬全濱河公園沒有進行分區,但從評價分析中可以看出,整體分值不高,其綠地系統景觀效果一般;戴家營河公園沒有進行分區,但從評價分析中可以看出,整體分值不高,其綠地系統景觀效果一般。
3.2 濱河公園的綠地人本體檢評估分析
3.2.1 主體對象分析
通過調查,對濱河公園的主體對象進行分析。公園使用者以退休老年人居多,性別比例相差不大。
3.2.2 客體對象分析
通過調查,對濱河公園的客體對象進行分析。公園步行道使用者較多,但公園一小時到達的人較多,說明部分公園未達到500 m服務半徑的要求。
3.2.3 使用者行為分析
通過調查,對濱河公園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公園使用者滿意度比率較高,人本滿意度為75%,公園整體遮陰比率不高,后期需要加強。
3.3 濱河公園的生態賦能體檢評估分析
根據計算可知,清水河濱河公園生態服務價值量為22.25萬元,萬全濱河公園生態服務價值量為11.06萬元,下花園區戴家營河公園生態服務價值量為7.54萬元,整體生態服務價值量為13.62萬元。
3.4 濱河公園的公園綠地增值評估分析
3.4.1 3個濱河公園問卷調查情況
3.4.1.1 清水河濱河公園
清水河濱河公園年接待游客數量為1 000萬人次,由計算可知,應設置問卷300張。2023年6—7月,在清水河濱河公園進行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法,發放問卷300張,收回300張,收回率為100%,得到283張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4.3%。
3.4.1.2 萬全濱河公園
萬全濱河公園年接待游客數量為500萬人次,由計算可知,應設置問卷150張。2023年7—8月,在萬全濱河公園進行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法,發放問卷150張,收回150張,收回率為100%;得到138張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2.0%。
3.4.1.3 戴家營河公園
下花園區戴家營河公園年接待游客數量為100萬人次,由計算可知,應設置問卷30張。2023年7—8月,在萬全濱河公園進行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法,發放問卷30張,收回30張,收回率為100%;得到29張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6.7%。
3.4.2 濱河公園綜合計算及分析
3.4.2.1 清水河濱河公園
清水河濱河公園使用者支付意愿為5元的人數占比居多,150元以上無人愿意支付,有38.2%的人拒絕支付。從非使用價值看,張家口市濱河公園游憩非使用價值量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在于特定群體游客對公園的貢獻率較高。
3.4.2.2 萬全濱河公園
萬全濱河公園使用者支付意愿為5元的人數占比居多,70元以上無人愿意支付,但有69.57%的人拒絕支付。從計算來看,支付意愿呈現負向關系,符合游憩需求理論預期,且并未挖掘出公園的游憩使用價值潛力。
3.4.2.3 戴家營河公園
戴家營河公園使用者支付意愿為5元的人數占比居多,70元以上無人愿意支付,有34.48%的人拒絕支付。通過數據分析,游憩非使用價值量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訪問群體較少。
對3個公園進行綜合計算,張家口市濱河公園的綠地貢獻率為52.58%。
4 結論與探討
通過對張家口市濱河帶狀綠地進行體檢,在園林綠化領域構建出一套全面、科學、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園評估體系。
4.1 張家口市濱河綠地體檢報告分析
4.1.1 綠地系統體檢評估
對公園本底總量和分布格局狀態進行分析,從評價結果來看,綠植保有量為54.04%,植物群落指標處于一般水平。
4.1.2 綠地人本體檢評估
從評價結果看,人本滿意度為75%,滿意度較高。在后期管理中,應圍繞綠地對內基礎服務進行優化,全面加強公園綠色人本服務能力。
4.1.3 生態賦能體檢評估
評估內容主要是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整體生態服務價值量為13.62萬元。因此, 在后期管護中應從韌性、環境、人文層面下功夫。
4.1.4 綠地增值體檢評估
對公園游客意愿進行調查,綠地貢獻率為52.58%,應引導公園產業更新發展,提升管控運營能力。
4.2 張家口市濱河綠地體檢評估技術的有效性與適應性
該研究結合張家口市濱河綠地特色遴選指標,圍繞7個板塊,確立了“2+3+1+1”指標體系。綠地體檢作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可推動城市園林綠化行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雄.公園體檢:助力城市公園系統更新[EB/OL].(2021-08-01) [2023-10-2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48321.
[2]孔造杰.運籌學[M].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3]齊安國,喬麗芳,李保印.基于AHP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以河南科技學院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2(7):69-71,85.
[4]徐巖巖,卓麗環.哈爾濱居住區植物景觀評價[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8(1):11-14,19.
[5]朱遜,張雅倩,趙巍.城市綠地環境質量評估工具綜述[J].風景園林,2021,28(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