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景觀設計融入儒家文化理念可豐富內涵。本文以成都武侯祠為例,從儒家文化角度分析其植物景觀設計,探究儒家思想滲透,為未來設計提供指導,探討其在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儒家思想;武侯祠;景觀設計;植物設計
武侯祠名園將儒家“美善相樂之美”理念融入植物景觀設計,賦予文化內涵。儒家“比德”和“比興”手法源自孔子自然美學觀,中庸之道顯著影響了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追求“中和之美”和“禮樂之美”成為新審美追求。本文旨在探討武侯祠景觀植物設計中儒家文化的設計理念,為園林植物設計提供專業視角。
一、儒家思想的文化理念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廣泛。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融入對美、人性和社會的思考,其四大本質思想及文化理念如下:
1.“美善相樂之美”的文化理念
儒家強調美、善、樂結合,注重道德與愉悅,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美與善結合在于定義美應具內涵和高尚品德,審美不止被外表吸引,更能感受道德引導。樂與美結合于情感愉悅層面,樂含音樂、藝術、人際和諧,審美帶來愉悅,連接和諧關系,有助于塑造品格和道德境界。
2.“比德之美、比興之美”的文化理念
以比德和比興手法追求美。比德借植物品質表達道德,比興通過自然展現植物生命力和情感,構成對美的追求,強調審美與道德、生命的和諧統一。總之,比德與比興之美構成儒家對美的追求,強調審美與道德、生命的和諧統一,讓植物具道德品質和生命力。
3.“中和之美”的文化理念
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追求平衡協調。在植物布局和形態設計中,各要素相互襯托協調,體現社會和諧思想,使植物獨特又與周圍相得益彰,是社會、自然與人類平衡和諧的哲學思考。
4.“禮樂之美”的文化理念
儒家推崇禮樂,認為可陶冶心性。園林設計中,要求植物布局和景觀組合莊重典雅、有序,傳遞對文化傳統和社會秩序的尊重,旨在讓人感受契合禮樂的精神境界,是美的表達,也傳遞一種儒家崇尚。
二、成都武侯祠的概況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建于蜀漢章武元年,占地約230畝,整個祠廟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1]。是中華唯一君臣合祀祠廟,是知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有影響力的三國遺址博物館。園內以高大柏樹為主,搭配多種樹種,四季常綠,景色優美。疊石流水錯落有致,步移景異,雅趣橫生,美不勝收,令人陶醉其中[2]。綠地占近55%,呈碎片狀分布,水域約占11%,貫穿部分區域。
1.園林植物資源
成都武侯祠植被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喬木選用本地特色樹種,經雕塑組合適配園區主題與環境,如文物區多為肅穆柏樹。灌木依區域選種,文物區用側柏增莊嚴感,南郊公園以小葉女貞為主并點綴迎春花營造氛圍,建筑和停車場選法國冬青防風遮蔽。藤本植物主要在南郊公園與錦里,有七里香、迎春花、爬山虎等。水生植物在湖邊與荷花池,有大聚藻、鳶尾。草本植物以麥冬為主,耐氣候利養護。
2.成都武侯祠園林植物配置特色
園林植物配置特色有以下八點:一、景觀分布巧妙,設景使園區生動多樣。二、植物自然生長,展現本真美。三、高低對比襯托,創造有層次的景觀。四、利用節點節省空間,展示豐富景觀。五、應用本土樹種,如市花芙蓉,突出成都特色。六、植物種類豐富且配置有序和諧。七、因地制宜選植物,增強自然感。八、水景植物豐富,帶來生機,展現自然美妙。武侯祠通過巧妙配置,展現豐富生態和文化底蘊,吸引游客。
3.成都武侯祠植物群落藝術特點
成都武侯祠的植物群落具多層次、多樣性的藝術特質,類型豐富。其藝術特點首先在于對比襯托,如不同大小柏樹與杜鵑花形成視覺對比;其次是起伏韻律,不同路段選多樣植物形成起伏空間和立體感;再者是層次背景,按層次排列創造獨特背景;最后是季相變化,四季美景各異,使武侯祠四季皆宜、生機盎然。
三、武侯祠的建筑環境藝術中儒學思想的體現
1.武侯祠景觀植物設計“美善相樂之美”的體現
武侯祠通過植物選擇和布局營造美好、和諧、愉悅的環境。園區中,劉備殿前楓樹高大挺拔,秋季變色為園區增色,隱喻生命變化,兼顧和諧與善變。另一角荷花與香樟樹相得益彰,荷花純潔高雅,香樟樹形態獨特、寓意善良,兩者搭配追求生命與善良之美。總體而言,武侯祠通過巧妙選植和布局,實現美善樂結合的和諧美感,成為植物美學與儒家文化交融的勝地。
2.武侯祠景觀植物設計“比德之美、比興之美”的體現
園林設計通過比德和比興追求美,讓植物選擇和配置呼應人們的道德品質與情感狀態。在成都武侯祠,植物不僅象征著美德,更在其生長狀態上展現出興旺茂盛的美感,以表達對人性優美一面的追求[3]。祠內花木豐富,有柏樹、桂樹等,每種都有獨特寓意,如柏樹象征堅貞,桂樹散發芬芳。武侯祠惠陵周圍栽種柏樹,營造莊嚴肅穆之感。這些植物的精心配置使得武侯祠的園林景觀不僅表達了對美德的崇尚,同時通過其生長的興旺繁茂,傳達出對美的追求和對情感的寄托[4]。
3.武侯祠景觀植物設計的“中和之美”的體現
在武侯祠園林景觀設計中,深刻體現儒家“中和之美”理念,追求景觀平衡協調,要求植物布局形態相互襯托。如劉備惠陵前柏樹與桂花、湖泊旁荷花與柳樹、竹子與香樟的搭配,通過巧妙配置,武侯祠通過巧妙植物配置布局,展示儒家“中和之美”理念,不同植物在形態、顏色、香氣等方面相得益彰,共創平衡、協調、寧靜美麗園林,讓游人感受內心寧靜平和。
4.武侯祠景觀植物設計“禮樂之美”的體現
這一理念如儒家所倡導的以規范儀式和音樂陶冶心性,在園林中表現為莊重典雅,強調植物布局和景觀組合的有序關系。武侯祠中多植柏樹,如劉備殿周圍的柏樹營造莊嚴氛圍,其為“君子樹”,具尊貴象征,此區域的小品景觀和流水設計也形成和諧樂章。景觀植物設計融合儒家禮樂之美理念,通過植物布局和景觀組合,呈現莊重、典雅、有序和諧的美感,尊重文化傳統,追求社會秩序,讓游客感受深刻的文化盛宴。
四、結語
成都武侯祠的植物景觀設計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理念,包括“中和之美”“美善相樂之美”“禮樂之美”,通過植物選擇、景觀營造等展現豐富內涵。這些理念創造和諧、愉悅、莊重的美感,是文化與自然的交融,傳遞和諧有序信息,超越時間煥發光彩。武侯祠不僅是自然凈土,更是儒家思想的鮮活篇章,讓人感悟道德與美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肖楚,賈玲利.成都武侯祠園林藝術特征及其傳承研究[J].綠色科技,2022,24(21):21-26.DOI:10.16663/j.cnki.lskj.2022.21.041.
[2]李詩琦,嚴賢春.成都武侯祠植物配置與評價[J].大眾科技,2019,21(10):144-147.
[3]張俊峰.儒家思想對四川名人紀念園林植物選擇的影響——以成都武侯祠為例[J].四川建筑,2011,31(04):22-23+26.
[4]林丹峰.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智能城市,2017,3(10):145-146.DOI:10.19301/j.cnki.zncs.2017.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