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并分析水稻種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行業特點和財務管理理論,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財務管理路徑,包括成本控制、資金管理、風險管理和財務分析等方面,以供參考。旨在探討水稻種植企業的有效財務管理路徑,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水稻種植;財務管理;生產成本
中圖分類號:S511;F27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6737(2024)06-0050-0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對水稻的需求不斷增加。水稻種植企業是水稻生產的重要主體,其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水稻種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有效的財務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合理規劃資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因此,研究水稻種植企業有效財務管理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水稻種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nbsp; 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部分水稻種植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財務管理意識。他們往往只注重生產經營,忽視財務管理,認為財務管理只是簡單的記賬、算賬和報賬,對財務管理在企業決策、風險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夠。
1.2"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水稻種植企業沒有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缺乏規范和約束。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風險增加。
1.3" 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部分水稻種植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仍然采用傳統的手工記賬和報表編制方式,財務管理效率低下。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也使得企業難以實現財務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動態監控,影響了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效率。
1.4" 財務人員素質不高
水稻種植企業的成本構成復雜多樣,需要財務人員具備較高的能力水平[1]。水稻種植企業的財務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財務人員素質不高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下,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1.5" 資金管理不善
1.5.1" 資金籌集" 水稻種植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其資產規模小、信用等級低等原因,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籌集困難。例如種植企業在擴大種植規模時需要大量資金購買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等,但由于企業規模小,缺乏抵押物,難以從銀行獲得足夠的貸款,導致資金籌集困難,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1.5.2" 資金流轉" 部分水稻種植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缺乏規劃,資金浪費現象嚴重。同時,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不善,資金回籠緩慢,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周轉。例如:采購農資時,沒有進行合理的比價和規劃,導致采購成本過高;在銷售水稻后,對客戶的應收賬款催收不及時,造成資金積壓,影響了企業的資金流動性。
1.6" 成本管理不科學
1.6.1" 成本核算" 水稻種植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簡單,成本核算不準確。企業往往只注重直接成本的核算,忽視了間接成本的核算,導致成本信息失真。如在核算成本時只考慮種子、化肥、農藥等直接成本,而對于土地租賃費用、農業機械折舊、水電費等間接成本沒有進行準確核算,成本數據將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成本情況。
1.6.2" 成本控制" 水稻種植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成本控制不力。企業往往只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視了采購、銷售等環節的成本控制。在生產過程中雖然采取了一些節約成本的措施,但在采購農資時沒有與供應商進行有效談判,導致采購價格較高;在銷售環節,也沒有對運輸成本進行合理控制,增加了企業的銷售成本。
1.7" 財務風險意識淡薄
1.7.1" 投資風險" 部分水稻種植企業在投資決策上缺乏科學的分析和論證,盲目投資,導致投資風險增加。例如看到有機水稻市場前景廣闊,未經充分調研就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有機水稻種植,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導致有機水稻產量低、品質不穩定,最終投資失敗,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7.2" 籌資風險" 水稻種植企業的籌資渠道狹窄,籌資風險較大。企業在籌資過程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資金結構,可能會導致財務風險增加。在籌集資金時,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導致資產負債率過高。一旦市場行情不好,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就可能面臨無法按時償還貸款的風險。
1.7.3" 經營風險" 水稻種植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來自于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水稻價格波動和市場需求變化等,自然風險主要表現為自然災害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應對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可能會導致經營風險增加。例如:企業未提前購買有關農業保險,在突發自然災害導致水稻減產時,無法獲得相應的損失補償,因此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當市場上的水稻價格下跌,企業的銷售收入也會大幅減少,進一步加劇企業的經營風險。
1.8" 財務分析不深入
1.8.1" 分析方法" 水稻種植企業的財務分析方法單一,往往只采用比率分析等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缺乏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全面分析和評價。有些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只關注了幾個主要的財務比率,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而沒有對企業的現金流量、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使得企業管理層無法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
1.8.2" 分析指標" 水稻種植企業往往只注重財務指標的分析,忽視了非財務指標的分析。財務分析指標不科學導致企業難以全面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關注銷售收入、利潤等財務指標,而沒有考慮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使得企業管理層在制定決策時缺乏全面的依據。
2" 水稻種植企業有效財務管理路徑
2.1" 提高財務管理意識
2.1.1" 加強財務管理培訓" 水稻種植企業應加強對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培訓,提高他們的財務管理意識和專業素質。培訓內容應包括財務管理基礎知識、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可以邀請專業的財務管理專家為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案例分析、實際操作等方式,讓他們深入了解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等。
2.1.2"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考核機制" 水稻種植企業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考核機制,將財務管理工作納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考核結果應與員工的薪酬、晉升等掛鉤,激勵員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可以制定詳細的財務管理考核指標,如財務報表的準確性、資金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效果等,對財務人員的工作進行量化考核。
2.2"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2.2.1" 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水稻種植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包括財務預算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等。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應涵蓋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規范和約束。如制定嚴格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明確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考核的流程和方法,確保企業的資金使用有計劃、有控制。
2.2.2" 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 水稻種植企業應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確保財務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執行。企業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執行監督機制,對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價,對違反財務管理制度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定期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財務管理制度的嚴格執行。
2.3" 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
2.3.1" 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 水稻種植企業應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財務管理軟件應具備財務核算、財務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功能,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精度。可以選擇適合水稻種植企業的財務管理軟件,如農業企業專用的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數據的快速錄入、自動核算和報表生成,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
2.3.2" 建立財務信息共享平臺" 水稻種植企業應建立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財務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動態監控。財務信息共享平臺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相連接,為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建立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共享平臺,讓企業管理者和各部門員工能夠隨時查詢財務數據,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為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2.4" 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
2.4.1" 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2]。培訓內容應包括財務管理理論、財務法規政策、財務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同時,企業應鼓勵財務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可以組織財務人員參加專業的財務管理培訓課程,學習最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鼓勵財務人員參加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職業資格考試,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2.4.2" 引進高素質的財務人才" 水稻種植企業應引進高素質的財務人才,充實企業的財務人員隊伍。企業在引進財務人才時,應注重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選擇具有豐富財務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可以通過招聘、獵頭推薦等方式,引進具有農業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5" 加強資金管理
2.5.1"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企業應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外,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企業應積極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和農業補貼,緩解資金壓力。例如,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爭取到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用于購買先進的農業機械和建設倉儲設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2.5.2" 優化資金使用結構" 水稻種植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合理安排資金的投向和規模,優化資金使用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資金浪費;同時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資金回籠速度。例如:可以對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優先保證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投入,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建立客戶信用評價體系,對信用良好的客戶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以鼓勵客戶及時還款。
2.6" 加強成本管理
2.6.1" 建立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 水稻種植企業應建立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準確核算企業的成本。成本核算體系應涵蓋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環節等。同時,企業應采用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業成本法等,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采用作業成本法對水稻種植成本進行核算,將成本按照作業環節進行分配,準確核算出每個作業環節的成本,可為企業的成本控制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2.6.2" 加強成本控制" 水稻種植企業應加強成本控制,從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入手,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例如:在采購環節加強供應商管理,對多家供應商進行比價,選擇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供應商,降低采購成本;在生產環節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銷售環節加強市場調研,通過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勢,合理定價,提高銷售利潤。
2.7"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2.7.1" 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應涵蓋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經營風險等。制定詳細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的流程和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可行性分析和風險評估,避免盲目投資;合理安排資金結構,降低籌資風險。同時,購買農業保險,防范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2.7.2" 加強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設" 企業應加強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及時預警財務風險。應建立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在內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財務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當財務風險預警指標超過預警值時,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
2.8" 加強財務分析
2.8.1" 采用多種財務分析方法" 水稻種植企業應采用多種財務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除了傳統的比率分析方法外,企業還可以采用趨勢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通過比率分析,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等;通過趨勢分析,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通過因素分析,找出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主要因素,為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提供參考。
2.8.2" 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3]。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包含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發展能力、市場占有能力等方面的考評,主要包括銷售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3" 結語
財務管理是水稻種植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鑒于目前水稻種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實施上述財務管理路徑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結合具體的水稻種植企業財務管理案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這些財務管理路徑,為企業的實際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倩,張皓然.水稻種植企業成本管理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北方水稻,2024,54(4):73-75.
[2] 趙平,游雙艷.數字時代下農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與對策淺析[J].南方農業,2024,18(9):123-126.
[3] 楊雪嬌.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以L集團為例[J].會計師,2022(1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