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德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其中的“五育”,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并重。然而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實現“五育并舉”,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文章通過對初中德育中“五育并舉”落實策略的探究,旨在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和德育目標的實現。研究發現,通過明確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以及加強家校合作等方面的策略,可以有效實現初中德育中“五育并舉”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德育;“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德育目標
一、“五育并舉”概述
初中德育的“五育并舉”是指,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個方面應該得到平衡和重視。這五個方面可以相互促進,共同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習慣;智育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思維和創新能力;體育是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美育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勞育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拔逵⑴e”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在道德、智力、體力、藝術和勞動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德育方面,通過德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智育方面,通過知識的傳授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體育方面,通過體育鍛煉和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美育方面,通過藝術教育和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勞育方面,通過勞動實踐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在實現“五育并舉”的過程中,需要教育者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教育者應該明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等方面的目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培養。同時教育者還應加強家校合作,與家長共同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學校的德育活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校共同努力。
二、德育對初中生的重要意義
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通過德育,學生可以學會尊重他人、守信用、團結合作等,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是學生成長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公民的基礎。
二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德育,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德育,學生可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培養自律的習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時德育也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和解決沖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四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審美情趣和實踐能力。通過德育,學生可以得到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能在學術上取得進步,還能在體育、藝術、勞動等方面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實現全面發展。
五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和行為規范:通過德育,學生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同時德育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和學校紀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當前初中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智育,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智育往往是學校和家長關注的焦點,而其他方面的培養往往被忽視,這導致學生在道德、體育、美育和勞育等方面的發展不夠充分,影響了他們的全面發展。首先,學生在道德方面的培養不夠充分。道德教育是人的品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學校往往將道德教育放在次要位置。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沒有得到充分培養,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素養。其次,體育教育也受到了冷落。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身體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學校過分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體育課往往被削減或者忽視。學生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容易出現身體素質下降、體態不良等問題。最后,美育和勞育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美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但在應試教育中,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往往被邊緣化。勞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學校過于注重學術成績,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培養。
(二)德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雖然德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德育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實踐性,因此學生對德育的興趣和參與度較低。
首先,德育課程的設置需要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目前,德育往往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存在,與其他學科相割裂,導致學生對德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其次,德育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性。然而,傳統的德育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缺乏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實踐環節。
(三)考試評價導向重成績輕素養
當前的評價體系往往以考試成績為導向,忽視了學生在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等方面的發展。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和考試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品德和素養的培養。評價體系的偏向,導致學生和家長對考試成績過度重視,而對其他方面的發展關注不足。學生往往將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忽視了品德、體魄、美感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他們追求高分而忽視了道德行為、團隊合作和社會責任等重要素質的培養。
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過于注重考試成績的提高,導致教學過程缺乏足夠的德育的內容和方法。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品德和素質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過于功利化,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最終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
(四)家校合作不夠緊密
家庭是學生德育的重要場所,目前,家校合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家長對德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學校的德育工作缺乏關注和支持。同時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合作不夠緊密,導致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德育得不到有效延續。
(五)缺乏全面的評價體系
當前的評價體系往往只關注學生的知識和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在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等方面的發展。缺乏全面的評價體系,導致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無法得到有效的認可。
四、“五育并舉”視域下初中德育實施策略
(一)制訂全面的德育計劃
首先,德育計劃應明確德育目標。目標應該包括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領導能力。
其次,德育計劃應該明確德育內容。內容應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道德教育可以通過教授道德規范、講授道德經典和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心理輔導、情緒管理和壓力釋放等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公民教育可以通過學習憲法法律、參與社會實踐和關注公共事務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最后,德育計劃應該明確德育的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力。教師可采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團隊合作和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并通過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二)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
學??梢酝ㄟ^組織德育活動、開展主題教育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例如開展道德講堂、德育演講比賽、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
首先,學??梢远ㄆ诮M織道德講堂,邀請專家學者或社會名人講解道德倫理等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講堂,為學生提供了了解道德規范、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機會,使他們對德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學??梢耘e辦德育演講比賽,鼓勵學生通過演講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道德、品德和公民責任等方面的思考和看法。這樣的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公眾演講能力。學校還可以組織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事業。通過參與志愿者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為他人付出、關心社會的重要性,培養了公民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三)加強教師示范和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引導者,在德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注重自身的德育修養,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通過自身的言行和行為示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行為習慣。
首先,教師應注重自身的德育修養。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要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應該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和行為示范來影響、引導學生。
其次,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要秉持教育教學的專業精神,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應嚴守教育教學的紀律和規范,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不以權力壓迫學生,而是以身作則、平等待人,以真誠和善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
(四)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
針對不同的德育內容和目標,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和思考;評價方面,可以采用綜合評價、實踐評價等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德育發展。綜合評價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參與度、思考能力和道德行為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實踐評價的方式,評價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道德表現和行為準則。例如,評價學生在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誠信和守紀律等。
(五)加強家校合作
首先,學??梢远ㄆ谂e辦家長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家長會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重要紐帶,通過家長會,學??梢韵蚣议L傳達德育的理念和目標,與家長共同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解決學生在德育方面的問題。
其次,學校可以舉辦家庭講座、家庭教育培訓等活動,向家長提供德育的知識和方法。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德育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學校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教師舉辦講座,分享德育的經驗和案例,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學校的德育工作。
五、結語
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家長的合作至關重要。只有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家長的關心引導相配合,學生才能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全面評價學生的德育發展。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德育素養培養。
參考文獻:
[1] 朱亮. 初中德育中“五育”并舉落實策略探究[J]. 亞太教育,2022(13):71-73.
[2] 楊眉. “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初中德育優化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3(38):151-154.、
[3] 侯佳. 五育融合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改進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22.
[4] 李治雙. “五育并舉”視域下美育課程的實施[J]. 學園,2024,17(07):20-22.
[5] 田鶴,陳潔如,楊曉婷,等. 立德樹人視域下護理專業“五育并舉”育人實踐探索[J]. 中華護理教育,2024,21(02):175-178.
[6] 何津晶,王佳. 五育并舉視域下人教A版教材《閱讀與思考》欄目的分析[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01):7-10.
(責任編輯: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