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馬蘭花,開山旁,我幫爺爺去放羊。馬蘭花,花瓣長,我采馬蘭喂小羊。
馬蘭花,綠又黃,秋天小羊變大羊……
【舞臺上,男女演員剪影。
【女兒的畫外音:媽,我一定要去。
【母親畫外音:你要是去泥洋村當老師,我一輩子都不認你這個女兒!
女 (白)媽——媽媽說出絕情話我淚珠如斷線,媽媽她惦記女兒為我把心擔。我一步一回頭,回身把媽媽看,媽媽她老淚縱橫呆立在門前。此一去山高路遠難相見,
合 不能陪伴在身邊。
女 (白)哎,唱了半天,這到底是啥時候的事兒呀?
男 (白)40年前的事兒唄。
女 (白)啊,一竿子支40年前去了?那泥洋村小學在哪,有多遠?
男 (白)泥洋村小學在江西省奉新縣一個邊遠的山區,多遠?反正支月英坐了兩個多小時的汽車。
女 (白)到地方了?
男 (白)哪呀,下車后她背著行李又走了20多里的山路,花了近6個小時才到泥洋村小學。
女 (白)哎呀媽呀,這也太遠了。
男 月英她來到學校當時傻了眼,
女 又破又舊的校舍孤立在山間。
男 村主任接過行李急忙迎笑臉,(白)支老師啊,終于把你給盼來啦!我代表泥洋村歡迎你進深山。
女 (白)村主任,為什么一個老師都不見?
男 他們,他們都想方設法調出山外邊,都嫌這條件差地理又偏遠,全村人盼你來盼得眼欲穿。
女 村主任笑中含淚說出一個盼,說得我心里頭又是苦澀又是酸。顛簸了200里骨頭要顛散,翻高山越陡峭汗水濕衣衫。崎嶇山路走得我雙腿發軟,把自己扔在床上渾身都癱。
合 轉眼間殘陽如血山霧迷漫,夜空上冷月如鉤懸掛天邊。
女 一陣陣山風呼嘯叫人膽戰,
男 一聲聲鳥獸怪叫令人心寒。
女 一顆顆寒星點點微光閃閃,
男 一縷縷清冷月光透過窗簾。
女 看窗外樹影搖動漆黑一片,
男 看屋內空無一人倍覺孤單。
女 月英我心里害怕不敢閉眼,
男 忽然看見一條小蛇往屋鉆。
女 (驚恐地)啊,蛇,蛇!我心驚肉跳嚇破膽,蜷縮在墻角抖成團。一動不動大氣不敢喘,淚珠兒一雙一對兒一對兒一雙嘀嘀噠噠灑落在胸前。天一亮收拾行李準備回家轉,
男 呼啦啦,一群淳樸的山里娃涌進屋里邊。(白)老師好!
女 一聲老師叫得我渾身一顫,霎時間淚眼模糊千般滋味涌心間。孩子們齊刷刷地在我跟前站,一個個揚著小臉樸實透著憨。渴望知識的大眼睛一閃一閃,那么天真那么無邪真叫人愛憐。他們對我充滿了信任和期盼,他們把我當成了揚帆啟航的港灣。他們讓我頓時有了責任使命感,他們給我無窮力量把我心中愛點燃。縱然是面臨千難和萬險,我也要做一縷陽光、一把火炬、照亮他們的心田。(白)同學們,走,我帶你們上課去。
男 一份承諾千斤重擔,
女 要與孩子心相連。
男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女 是我的心愿。
男 為資助他們,砍毛竹,
女 午休時,一個人進深山。
男 沒承想翻了車,滾到山澗,
女 同學們四處尋找喊破天。
男 (白)支老師,您在哪,您在哪呀?
女 昏沉沉咬緊牙強睜雙眼,掙扎扎爬起身舉步維艱。踉蹌蹌一步步扶著樹干,急切切奔學校心似滾油煎。孩子們一聲聲在把我呼喚,我一定要回到他們的身邊。(白)同學們,我,我在這。
男 (白)支老師,您怎么啦?
女 (白)老師沒怎么,就是不小心摔了一下,沒事兒的。我們,我們快回教室上課吧。怕耽誤上課沒去把病看,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間。導致右耳失聰、右眼失明終身把病患,就這樣苦熬苦守一年又一年。
男 忽然間家里寄來的信件,頓時如五雷轟頂好像塌了天。支媽媽臨終時還把女兒念,留下這一封遺書血淚斑斑。
【支媽媽的畫外音:月英,媽的好閨女。你從小嬌生慣養,媽怕你吃不了這苦才執意不讓你去,可媽沒有想到,我女兒是那么堅強,竟然能扎根深山,對待山里的娃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媽知道你忙抽不開身,所以有病就沒告訴你。你別怪媽,媽走了,媽會在另一個世界看著你,愿我的女兒能平平安安的一輩子。
女 (白)媽——女兒沒能陪伴在您的身邊,沒能為您床前盡孝,沒能為您養老送終,女兒對不起您呀。媽,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男 轉眼40年,
女 轉眼40年。
男 同學們天南地北,
女 地北天南全都回校園。
男 心中有千言萬語,
合 萬語千言來和我們的支老師促膝把心談。
男 (白)支老師啊——
女 您走過多少溝和坎,
男 都是圍繞在大山。
女 您一人吃了多少苦,
男 可留給我們卻是甜。
女 堅守才有希望,
男 是您的信念。
女 白了您的麻花辮,
男 絢爛了我們美好的童年。
女 從支姐姐到支媽媽,
男 您癡心不變。
女 從支媽媽到支奶奶,
男 您老去容顏。
女 您白天上課精力殫,
男 您夜批作業油熬干。
女 為資助我們把毛竹砍,
男 為維修校舍燒窯磚。
女 您曾米缸沒有一粒米,
男 您曾十年一件舊衣衫。
合 砍毛竹,燒窯磚,精力殫,油熬干,一粒米,舊衣衫,千般苦,萬般難。這一點一滴,一滴一點,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們都記心間。
女 (白)同學們,看著你們都長大有出息了,老師我高興啊。想當年初把講臺站,你們當我知識的源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鞭一指朝霞滿天。仰望星空我訴心愿,一輩子扎根在深山??蓺q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已經過了40年。
男 (白)支老師呀,這40年,您為我們洋泥村付出的真是太多啦。
女 (白)老村主任——
男 40年您風雨路上歷盡磨難,40年您用雙肩扛出一片天。40年您扎根深山孜孜不倦,40年您的默默付出像春蠶。我們的娃兒全成才是您的貢獻,您是我們大恩人欠您的情難償還。(白)支老師,我代表泥洋村的男女老少謝謝您。
女 (白)支老師,謝謝您。我們雖然工作在山南海北,可我們時常會想起泥洋村,我們的母校。時常會想起您,媽媽一樣的目光。
男 (白)我們好想再聽一聽上課的鐘聲。
合 (白)更想聽您給我們講課。
女 (白)好,老師再為你們講課!
【這時,鐺鐺鐺,舞臺上響起上課的鈴聲。
【男畫外音響起:她堅守大山深處,播種希望;她耕耘三尺講臺,燃燒青春;她好似一束光,照亮山里娃子的心靈;她在山間小徑上,給孩子們踏出一條通往未來的大路……
女 小小講臺三尺三,
男 百年育人不平凡。
女 春暉報曉日月鑒,
合 桃李芬芳春滿園。
點評:
古代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繁采寡情,其味必厭?!弊x了焦桂英創作的《光照山里娃》,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全篇充滿了一個“情”字。作品的一開頭,就是母女離別情。這個“情”有點特殊,通常的兒女遠行,母親總是千般叮嚀、萬般囑咐,而這位母親卻說:“你要是去泥洋村當老師,我一輩子都不認你這個女兒!”此話貌似絕情,仔細品味,暗藏著“求情”—別去了,山村苦??!觀眾心里都明白,山村再苦,女教師也能挺過去,但她怎么挺,她要闖過幾道難關,她能堅持多久?這些以后的故事,都會給聽眾留下懸念。
接下來的描述,作者仍是圍繞著“情”字鋪開。破舊的校舍讓她傷情,村主任的熱情,溫暖著她的心情,給孩子們講課,她充滿了摯情,孩子們長大后,仍然感激她的恩情……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把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展現在觀眾眼前。
焦桂英是二人轉作家中的高手,她的作品人物鮮明、語言優美,在這篇作品中,運用了大量排比句,比如:
他們對我充滿了信任和期盼,
他們把我當成了揚帆啟航的港灣。
他們讓我頓時有了責任使命感,
他們給我無窮力量把我心中愛點燃……
這段描寫不只是追求語言優美,更是為主題服務。女教師面對著山里的孩子們,好像面對著那張題名《大眼睛》的著名照片。孩子的眼睛里,含著無助、更含著希望。這就要求自己一輩子扎根深山,“縱然是面臨千難和萬險,我也要做一縷陽光、一把火炬、照亮他們的心田。”光照山里娃,是她的夙愿,一諾千金,她做到了。一個山村女教師,從滿頭青絲到兩鬢華發,光輝的形象,令人贊嘆。
從支姐姐到支奶奶,作者堆積了各種情節描寫女教師從教40年的艱辛。盡量塑造一個完人,但不能過度,要讓人聽了信服。如女教師受傷時,“怕耽誤上課沒去把病看”,這就讓人不怎么信服了。我們從后果上看,她右耳失聰,右眼失明,可見傷勢嚴重。按照常規,第一時間應送醫院,搶救重傷要比上課重要,這是很淺顯的道理。作者讓女教師相反地去做,不去療傷,而去上課,目的是讓女教師的形象更加光輝,且不說重傷后能不能講課,女教師的如此行為,是不是有點做作?反而顯得不那么可敬可愛了。可以改成發現女教師受傷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反倒使情節合理一些。
(點評人:沈陽市曲協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編劇 郝赫)
(責任編輯/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