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蓮
以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現狀,想要完全實施績效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國有企業中缺乏實施績效管理所需要的基礎與環境,因此績效管理的效果與預想效果相比大打折扣。大多數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導致企業對員工感到不滿意,員工又對企業感到失望,企業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出現失衡狀態,使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呈現水土不服的局面。內部控制可有效協調兩者的關系,基于此,本文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績效管理的應用進行以下探究。
首先,在股權架構方面,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形式單一,公司核心股東通常擁有控股絕對權,過分重視國有股權的掌控地位,而其他股東控股權占比則相對較小,地位較低,所以除少數大股東擁有決策權以外,其他多數的小股東并不具備發言權,企業權力過度集中給了大股東,極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其次,在管理機制方面,由于國有企業缺乏所有者位置,因此導致了公司國有財產權私人化和責任社會化嚴重的現象,企業內部約束機制疲軟,無法激勵員工積極履行崗位職責。企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機構部門的工作通常浮于表面,缺乏內部監督。此外,在用人方面,管理層工作崗位經常隨意改變,職工流動性大,經營者在大多數情況都無法自主任用相關人員,用人機制老舊,人才空缺大。
國有企業績效管理目標總共由績效內容、績效項目、績效指標和績效標準四個方面構成,其中績效內容就是國企員工的崗位任務,績效項目包括國企員工工作業績、能力和表現態度三個方面,是衡量與考核員工工作質量的方向??冃е笜藙t是績效項目的詳細內容,比績效項目的要求更細致,包括員工的語言交流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是計算員工工作量和工作質量的重要依據??冃藴蕜t是員工工作規范的準繩,在國企工作中發揮著界定內容、提升工作考核公平性的作用,是評定員工工作質量好壞的最后關卡。
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是實行績效管理的前提條件,是構成企業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管理者可以通過績效管理影響和改變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從而直接影響著公司部門的管理氛圍,由此可見,內部控制與績效管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清晰梳理二者關系,才能減少決策偏差,保證企業內部交流的暢通性。
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成立時期較早,在管理架構方面仍以傳統績效管理以及內控建設為核心,缺乏符合實際社會與企業發展階段的機構框架設計,使得國有企業中考核激勵審查機制缺乏準確性、各單位部門職責缺失,使企業內控和績效難以得到有效發展,嚴重影響管理效率。同時由于機制架構缺乏全面性以及規范性,導致國有企業部門人際關系較為復雜,員工專業素養與工作需求并不匹配,部門缺少獨立性以及績效懲戒機制無法合理運用,為國有企業發展增加一定難度。因此國企需要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完善績效以及內控機制架構,使企業可以更好地進行內控管理、完善國有企業用人標準,使各部門人員擁有良好的工作素養,同時善于合理運用考核、督查機制完善合理工作績效提高員工積極性,使國有企業得到有利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部分國有企業仍然缺乏人員管理意識,普通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難以良好支持企業管理,使績效以及內控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執行,很多國有企業員工利用簡化工作流程等方法減少工作時間規避內部控制,同時管理層對下屬員工沒有完成日常監督使這種現象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有效遏制,從而導致在人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部分國有企業在績效以及內部管理的具體體系建設過程中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其在人員管理方面無法結合國有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完成人員管理,在體系建設與執行中部分國有企業僅僅只是完成表面審查,而內控部門缺少職權以及獨立性使其職能大打折扣,無法在完善企業人員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績效機制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良好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可以使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加行之有效,使企業管理層充分了解企業人員工作情況并在出現工作問題時及時提供解決方案和措施,為企業內部控制以及績效管理提供良好環境。良好的信息溝通和交流還可使各管理層及時掌握控制企業運營情況,使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減少溝通成本,更好地完成企業內控規劃與績效管理。信息交流可以將員工的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完成組織部門之間的知識共享,加強企業員工工作素養以及工作專業性。在信息交流中通過及時有效傳遞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完成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有效溝通,減少企業之間在信息溝通方面存在的發展缺陷,并通過信息系統管理者及時完成信息傳遞,讓企業與員工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工作能力,提升企業效益。
國有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對于績效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督查,可以更好地促進各部門的發展,充分發揮管理層監督管理的職能,并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對照檢查企業員工的工作素養是否符合企業需求,使企業績效管理得到良好的管理環境。對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部門來講,督查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企業績效以及內控管理是否能得到有效發展,企業內部控制監督部門需要保持機構以及人員的相對獨立性,通過檢查員工工作職能落實情況以及觀察發現企業運營中所出現的問題,使企業盡可能地規避管理風險,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同時通過督查提高員工工作能力使績效管理有效進行,增加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在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的監督部門普遍存在缺少職權以及獨立性的問題,使內控部門在工作中無法保持客觀性,其職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并在日常開展督查工作期間由于缺少權威處于被動局面。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績效管理理念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為提升人員的績效管理效率和意識,企業應當將內控與績效管理二者深度融合,根據績效管理的目標,從管理技巧、人力資源等各個方面整合組織,面向全體工作人員傳達績效設定的原則和考核重點,從企業整體角度樹立員工的績效管理理念,提高員工在績效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度,促使企業員工更加了解績效考核方向和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實現理念與管理的統一化。此外,企業應當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實時跟進監督員工的工作進度,培養員工的績效管理理念。
企業應當從績效管理效果和員工利益兩個層面制定科學的績效考評機制,采用系統的方法評估員工的表現優劣,并讓基層員工和領導共同參加團隊管理培訓,增強員工的體驗感,加強員工對績效管理體系的理解程度。此外,企業應當將績效管理機制與員工實際生活和個人收益聯系起來,根據員工的工作業績和績效考核結果,衡量員工的工資和獎金。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企業的內控制度,從單位整體層面和具體業務層面兩個方面出發,梳理企業可能存在風險的領域、流程等,找出風險點,對照檢查企業制度是否有相關規定,是否能夠有效規避風險以及是否得到有效執行等,從而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康發展。
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財務管理工作,科學合理的預算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效能,所以企業應當通過精準預測各個項目所需的費用,及時調整目標成本,并在完成項目時將實際成本和目標成本支出進行對比,分析成本消耗的原因,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流程和環節所對應的部門上,為下一項目的預算控制提供參照方案。此外,企業還應當比較實際收入和所消耗工作時間成本費用支出,提高投入產出比,減少成本消耗,將預算向收益多的項目傾斜,減少投入產出比較低的項目或者部門預算,以此落實績效管理計劃,提高企業收益,促進企業發展。
為強化績效管理,企業應采用多元化的績效管理手段,比如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制定方法戰略,以目標為導向,在明確管理層和基層員工的崗位職責后,充分給予員工發言權,提高員工參與度,從而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使員工的目標與企業目標達成一致。再比如,企業可以制定關鍵績效指標,在工作環節設置輸入端和輸出端,并取樣計算其中的核心數據,科學分析和衡量員工工作績效,從而實現績效管理的量化分解,為內部控制打下堅實基礎。此外,企業還可對原有的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創新,采用平衡積分卡方法,從財務管控、客戶服務、員工個人學習成長和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四個方面將企業戰略目標分解為具體的績效指標體系,強化企業戰略的可操作性。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應加強內控建設和管理,為績效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確保制定的績效指標能夠有效和高質量完成。同時應定期與員工分享信息,得出有價值的討論結果,通過使用現代化KPI 工具,明確績效目標,不斷優化和動態調整關鍵指標,合理分配人力資源,聚焦員工行為,提高工作質量的穩定性,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實現企業的績效管理升級。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在未來發展中將以解決目前應用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為重點,不斷更新績效管理觀念,加大績效管理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內部上至管理層下至普通員工都能夠了解到績效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國有企業管理層應加強對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在國有企業內部不斷完善績效管理體系的建設,將績效管理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從而實施企業的戰略規劃,使國有企業跨越從平庸到卓越的分水嶺。